2013年,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了「書聖王羲之」特展。2019年,也舉辦了「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近年來,東京國立博物館與台東區書道博物館聯合企劃也受到海外的關注,以小型展覽而取得豐碩成果,真令人感到高興。
在這次迎來20週年的聯合企劃中,我們將回歸原點,把焦點放在第一回所提出的王羲之與蘭亭序,兩館共計展出214件精品。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及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的圖錄《連携企画20周年 王羲之と蘭亭序》及《清朝書画コレクションの諸相─中村不折・高島槐安収集品を中心に─》兩冊中,出版了此次展出的作品。
第一章 王羲之的書法
王羲之雖被尊為書聖,但諷刺的是,其並無任何真蹟存世。保存王羲之書法的媒介,包含了摹本和拓本。摹本和拓本由於分別在唐代和宋代達到最高水準,因此被稱為「唐摹宋拓」,相當珍貴。其中,由宮廷專業工匠對王羲之真蹟進行複製的精密摹本,是保存王羲之書法本然面貌的最佳資料。宋代時,則建立起以紙和墨輕鬆製作大量拓本的成熟技術,讓王羲之的書法廣為流傳。
日本現存四件精巧的唐摹本,本次展覽將展出其中的二件,即〈妹至帖〉和〈大報帖〉。〈妹至帖〉首次公開於1973年(癸丑年)在五島美術館所舉辦的「昭和蘭亭記念展」,〈大報帖〉則首次公開於2013 年東京國立博物館的「書聖王羲之」特展。兩者都貼附在大名(諸侯)家流傳下來的手鑑(てかがみ,類似剪貼簿的收藏冊)上,可謂保存王羲之事蹟和書蹟的第一等資料。收藏在日本的四件唐摹本,乃宮中搨書人所製作的王羲之尺牘之雙鉤填墨本,據信於奈良時代由遣唐使等舶載至日本。順帶一提,王羲之最晚年傑作〈喪亂帖〉的唐摹本,已於2022年11月被指定為日本國寶。
第二章 蘭亭序之蘭亭文化的傳播
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集41位名士,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舉行詩會。曲水流觴是文人特有的一種雅宴,將酒觴從上游順水流下,於飲用觴酒之際同時賦詩,倘若無法成詩,就要飲用大杯的觴酒作為懲罰。王羲之在此雅宴上,寫下了收錄與會者所詠詩作的詩集序文,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蘭亭序〉。凝視著天地宇宙理法、吐露對人生深刻洞察的〈蘭亭序〉,雖是詩酒之際乘興而起的序文草稿,但後來王羲之無論重寫多少次都無法再超越,遂成為王羲之本人也認可的最高傑作。
唐太宗在排除萬難入手此作後,便令善書的臣子對其加以臨摹,並讓搨書人製作出精細的摹本。此外還將它們作為拓本,賞賜給臣下。然而,也正由於酷愛〈蘭亭序〉的太宗在駕崩之際命人將之陪葬於其陵墓內,〈蘭亭序〉真蹟從此消失於世。人們只得尋求〈蘭亭序〉相關作品,再根據副本製作出複製品,因而誕生 出各式各樣的〈蘭亭序〉。
〈蘭亭序〉自古便是膾炙人口的名文,文人墨客們無不通讀其全文。在此背景下,形成了一股任意擇取〈蘭亭序〉中所用文字、作成具多重意義之左右對聯的風氣。就連集碑學派大成的趙之謙,也有集〈蘭亭序〉文字之對聯。此外,宣統皇帝的七言對聯儘管不是集〈蘭亭序〉之文字所寫成,但人們一看到這副對聯,馬上就會意識到那是出自〈蘭亭序〉的集字。
第三章 各式各樣的雅集
描繪王羲之設宴蘭亭一事的作品,以北宋李公麟所作〈蘭亭圖〉最為知名。在李公麟的畫作中,添加〈蘭亭序〉拓本和種種〈蘭亭序〉相關文獻的〈蘭亭圖卷〉廣受好評,於南宋時被刻為拓本並廣為流傳。
明永樂十五年(1417),周憲王朱有燉刻製了收錄有五本〈蘭亭序〉、李公麟〈蘭亭圖〉及各式〈蘭亭序〉相關文獻的大小〈蘭亭圖卷〉。此後,歷代皇室也相繼刊刻〈蘭亭圖卷〉。清代時,乾隆皇帝以宮中珍藏的明代〈蘭亭圖卷〉原石為基礎,又刊行了新的乾隆版〈蘭亭圖卷〉。由於乾隆皇帝還在開頭添加了御旨和御製詩,使得〈蘭亭圖卷〉每經重刻,其內容就更加豐富,篇幅也越來越長。
蘭亭雅宴成為後世文人雅集的典範後,想像或基於史實的「雅集圖」也問世了。雅集包含了唐代李白與會的「桃李園宴」、白居易召集故老們的「九老會」,以及在北宋王詵宅邸中,聚集蘇軾和黃庭堅等人,由李公麟繪圖、米芾寫記的「西園雅集」等。此外,三國魏末年在竹林中進行清談的阮籍等竹林七賢、唐太宗所聚集的秦府十八學士,以及杜甫於〈飲中八仙歌〉所吟詠的八位酒豪們,也都被轉換成樂在雅集的模樣。
明清之際,扇面形式的〈蘭亭圖〉作為饋贈的禮物被製作而出。在小小的扇面上,仇英以王羲之在亭中揮毫〈蘭亭序〉為主角進行描繪,明代泉州畫家王建章則描繪了曲水在整個扇面上蜿蜒起伏,與會者散布在兩岸,各自展現出宴會整體之情景。而清代錢慧安的畫作,主要以沉浸在宴會、表情豐富的人物表現為亮點。
(完整圖文請見《典藏.古美術》第367期4月號〈東博、書道博物館聯合企劃20週年──「王羲之與蘭亭序」特展〉,作者:鍋島稻子,翻譯:何玉新)
王羲之與蘭亭序
東京國立博物館、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2023/1/3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