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高千惠專欄】酷異追擊2:拼.貼.組.裝─異種崛起的失敗者想像

【高千惠專欄】酷異追擊2:拼.貼.組.裝─異種崛起的失敗者想像

【Column by Kao Chien-Hui】Queer Focus 2: Collage, Assemblage –Imagination of Losers on the Xenogeneic Rise

創世文本提供出兩性之戰後,或是利維坦式的分裂後,所有戰役失敗者的突變、污染,不分性別地,都變成了怪物集團成員。這批暗黑部隊不斷被異化、妖化、醜化。而能從怪物集團中翻盤的,便是力大無窮、棄暗投明的昇華者。在拼.貼.組.裝的異力想像中,有關正邪、超人、非人的分類與定位,成為一種記憶基因的清洗與渴求。面對失敗者的怪誕酷異之審美標準,首先要打破的便是有關失敗者的生命定義。

當抗爭變成娛樂

失敗者如何敗部復活,是一種人間泛眾的渴求與想像。透過不同年代的虛擬世界打造,已然出現不同地區對於少數異種崛起的幻起與幻滅文化。

亞洲電影中,相對日本電影工業的緩慢、低調、纖細、陰性般的敘事風格與風吹流水的時間鏡頭,印度電影以誇張、動感、激情、娛樂性十足,滿足了大眾的慾望與消費需求。2022年三月發行,片長達182分的印度動作片《RRR》,可以明顯看到「亞洲影視文化工業」中,東亞與南亞已具現出民族、信仰、精神、生活上的差異性。

「用電影看地方」是一條認識地方酷異文化的路徑。印度電影產量居世界之冠,其市場主要在於供應本土龐大庶民的娛樂與精神需求,所以凡具值回票價的文化產值元素,皆可能成為其製作上的收攬對象。此部被翻成《RRR─雙雄起義》的大型娛樂片,即以其誇張魅力締造南印度的「托萊塢」(Tollywood)紀錄。(註1)表面上,《RRR》是一部超級直男的印度武打歌舞片,但其所有的灑狗血元素皆有所本。此正邪二元化的華麗娛樂片,場景浩大,拍攝地區包括印度、烏克蘭、保加利亞等地,見證印度人口無懼疫年的活動力與消費力。(註2)

2022年的《RRR─雙雄起義》為拼裝戰士的印度娛樂電影。(網路圖片)

該片名來自泰盧固語:Raudraṁ、Raṇaṁ、Rudhiraṁ,意為「崛起、怒吼、反抗」。導演最终以簡單的《RRR》為片名。(註3)而片中兩位男演員名字,恰恰也有三個「R」字母。它以兩位真實人物拉朱(Alluri Sitarama Raju)和畢姆(Komaram Bheem)為原型,(註4)在編劇安排下,虛構出英國殖民時期的1920年代,雙雄相遇的起義故事。此片不走心理寫實主義,而是以印度神話、英雄、信仰的在地神人想像元素,連接歷史傷痛。在多樣的神鬼、電玩、歌舞套路下,影片大量使用了藍波式的戰鬥力、東西方各種高空落地、飆車、競馬等快慢定格鏡頭,再佐以誇張的動漫動作,陳述雙雄變成雙人層疊金鋼,以各種互動功夫獲得義和團式的神人勝利。

《RRR─雙雄起義》大量使用東西方各種英雄式飛躍與落地的鏡頭。(網路圖片)

這部高度娛樂性的生命敗部復活影片,回歸到當代文化的大課題:抗爭文本如何因地域性與全球化,呈現出一地的大眾文化美學?一地大眾影視的生產,所具現的在地文娛品味,是否涉及了深遠的歷史意識經驗?而此叩問又回到大眾的集體精神需求,意即,為何這種拼貼組裝的超人與非人之戰鬥想像與渴求,會進駐在大眾心理?

失敗者的組裝形象

創世傳說是人類共有的啓世文本記憶。它涉及了遠古人類對於天文物理現象的理解,而藉神譜的排序與分工管理,逐步提供了人類社會組織的結構原型。所有的「造神」過程,必然要有一場推翻原祖神的大戰。而這個最早的爭戰記憶也必須被遺忘、改寫或隱形,才能確保其他記憶不受威脅的安全性。

「反基督者坐在利維坦上」之插圖形象,出自1120年Liber Floridus手抄本。(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所有轉述的故事,都是從一個記憶傳給另一個記憶,完成了集體意識的認知渠道。被遺忘或銷毀的記憶,多是被驅趕的記憶。失敗者的招魂,便要從強者變成失敗者的失憶神話開始。在各地神譜生產過程中,首先介入統御權力爭戰的事件,且以單一女祖神力抗男主神群者,為巴比倫創世神話《埃努瑪.埃利什》中的鐵阿瑪(Tiamat)。在史詩文本中,她參與創世工作,因反對男祖神們的毁世計劃,自創了怪奇組裝軍團。她能鼓動雙頰成為一個風口,也能上天入地形影幻變。大戰結果,父系崛起,首先便是摧毁鐡阿瑪的形象與聲譽,讓她在新興的諸神社會,以另一種去勢的面貌存在。這位母系社會最後的戰鬥神祗,先被分屍,經過被供奉、被遺忘、被曲扭,衍生為一個邪惡的表徵。

《以諾書》記載的利維坦為母獸,公獸為貝赫莫特(Behemoth),意為「群獸」。(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被刪除、抹滅、曲扭的失敗者,在各地都出現了被怪誕化的現象。鐵阿瑪被形塑成人獸合體,可視為「利維坦」(Leviathan)一族的原始形象與力量。希伯來文化的「利維坦」,其形象原型來自海蛇、鯨及鱷魚,有著「扭曲」、「漩渦」的含義。《以賽亞書》第27章即描述利維坦為「曲行的蛇」。(註5)而根據《以諾書》記載,母獸叫「利維坦」,住在海的深處,公獸叫「貝赫莫特」(Behemoth),住在伊甸園東邊的曠野。(註6)貝赫莫特意為「群獸」,暗指它是藉一大票集體勢力所形成的龐然大物,而貝赫莫特最終也佔領了母獸利維坦之名。此曾是平衡世界的雙性海怪。在近代政治哲學裡,因霍布斯(Thomas Hobbes)1651年的《利維坦》一書,已成為比喻強勢國家或強權機制的專詞。(註7)

來自鯨及鱷形象的「利維坦」已被視為具男性意象與強權表徵的一種機制怪獸。(The First Edition of Thomas Hobbes’s Leviathan 1651 Poster Print)(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奮戰的失敗者,均具備了悲劇英雄的條件。東方涿鹿之戰中的蚩尤,同樣也是組裝出來的怪異形體。(註8)這場戰爭在於地盤的維持與擴張。作為一名強悍的失敗者,蚩尤被形容成銅頭鐵額,耳鬢如劍戟,以鐵石為食,能呼風喚雨。涿鹿之戰與《埃努瑪.埃利什》所描述的戰役景觀極為相似,有關失敗者的處置也很類似。(註9)蚩尤被活捉後,遭到「剝其皮革以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賞。翦其髮而建之天,名曰蚩尤之旌。充其胃以為鞠,使人執之,多中者賞。」的下場。(註10)但在祭祀上,民間同樣維持過崇拜蚩尤的傳統。(註11)

漢畫像石中的蚩尤形象。(網路圖片)

此戰役,還有一位變形抗爭者─刑天。炎帝敗於阪泉,炎帝文臣刑天一怒之下,拿著利斧奮戰,最後被梟首。為免刑天復活,他的頭顱被埋在常羊山。沒了頭的刑天仍然站起來,把雙乳當作眼睛,肚臍當作嘴巴;左握盾右拿斧,向天空猛劈狠砍。(註12)在當代影片中,可以看到被醜化的僵屍部隊,幾乎都有刑天的影子。他們永遠與看不見的敵人廝殺,死後不斷復生。大眾文化中的《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其北方異鬼夜王,便是喪屍軍團的首領。這種不死精神已被賤斥成沒有靈魂的非人再生能力。

異化與醜化的大力神

創世人物大都是陰陽不明、雌雄同體的混搭物種,沒有美醜正邪的概念。例如,埃及原初之神努恩(Nun / Nu),與利維坦一樣也是雙性者。男版的努恩被描繪成蛙首男身;女版的努恩稱作納烏涅特(Naunet / Nunet),則被描畫成蛇首女身,都是人獸合體。

天地出現陰陽職能與強弱分權概念之後,美醜概念才出現。印度《摩訶婆羅多》、《往世書》、《羅摩衍那》神話史詩中,指出改變三界物種關係的關鍵事件是「攪乳海」。此事件決定了諸神的權力支配,也提供了神的正邪美醜之分。與「天人」對立,該角力戰的失敗者「阿修羅」,同樣被勝利者曲扭成心性暴躁、形象不端的欲力之神,修羅法界也成為天道與鬼域的永遠結界。現代大眾文化生產裡,1970年,連載於日本講談社《週刊少年雜誌》的喬治秋山漫畫《阿修羅》(Asura),曾被認定為有害的出版品。2012年,此漫畫被改編成動畫電影,「阿修羅」角色還是屬於鬼域形象,但在佛教思維下,其歷程成為自我救贖之旅。香港作家金庸《天龍八部》小說人物,也多屬「阿修羅道」的行者,這些被天人淘汰的失敗者,一定會有酷異能力與一段救贖過程。

「怪物救世」在日本科幻電影業中,最有名的即是戰後東寶株式會社創造出的「東寶三大怪獸」─哥吉拉、拉頓、摩斯拉。它們不僅成為日本電影、動畫、漫畫的怪獸原型,也奠定「大怪獸對決」的文化品味。「哥吉拉」(Gojira)一詞是混成詞,由日語大猩猩(gorira)和鯨魚(kujira)所構成。早期哥吉拉的設定為水生爬行動物,再進化為陸地巨型哺乳動物,因此,也具有「利維坦」的影子。怪獸在電影中,因日語而被直譯為「Kaiju」,有一段時期,我的各種密碼設定都用「Kaiju」編號,好像養一串怪獸,可以用來抵禦入侵者。

1954年日本東寶株式會社的《哥吉拉》電影海報。(網路圖片)

哥吉拉系列中,邪惡的王者基多拉(King Ghidorah)之造形極接近龍后鐵阿瑪。這個以核料為食物的頂級巨獸,可以從嘴裡噴出「原子吐息」燒燬一切。進入人工智能幻想年代,哥吉拉系列的新款大力戰士是「機械哥吉拉」。它除了以哥吉拉為原型,也以基多拉頭骨組裝的電腦主機作控制台。在疫年時期,2019年有《哥斯拉 II 怪獸之王》,2021年有《哥斯拉大戰金剛》,均顯示這種生態災難、怪獸對決、大力神物出現的劇情,是人們遠古記憶的發作與召喚。

2021年《哥斯拉大戰金剛》電影海報。(網路圖片)

創世文本提供出兩性之戰後,或是利維坦式的分裂後,所有戰役失敗者的突變、污染,不分性別地,都變成了怪物集團成員。這批暗黑部隊不斷被異化、妖化、醜化。而能從怪物集團中翻盤的,便是力大無窮、棄暗投明的昇華者。在拼.貼.組.裝的異力想像中,有關正邪、超人、非人的分類與定位,成為一種記憶基因的清洗與渴求。而高、大、猛、勇的直男式歷史形象生成,也出現「利維坦群獸」的集體正典化經營現象。也因此,面對失敗者的怪誕酷異之審美標準,首先要打破的便是有關失敗者的生命定義。


註1 印度電影至少有三個「萊塢」影視基地,分別是以孟買為影視基地,以北印度語(Hindi)為主的寶萊塢、托萊塢(Tollywood)及康萊塢(Kollywood)。使用泰盧固語拍攝的電影被暱稱為「托萊塢」,又稱泰盧固電影。

註2 《RRR─雙雄起義》耗資7200萬美元,被視為迄今最昂貴的印度電影,但首日票房即破紀錄。其本土市場總票房超過5200萬美元,在全球則獲得了近1.6億美元。

註3 此片分別發行了泰盧固語、泰米爾語、馬拉雅拉姆語和卡納達語等版本。在印度,人們把這些語系的電影合稱為「南印電影」。

註4 拉朱為安得拉邦的革命領袖,被馬德拉斯省村民稱為「叢林英雄」。畢姆則為貢德的革命領袖,其事蹟已成為泰盧固的民間傳說。

註5《以賽亞書》,亦稱之為《依撒意亞先知書》,是《聖經》的第23本書,由先知以賽亞執筆,記載關於猶大國和耶路撒冷的歷史背景,並透露耶和華將要採取判決與拯救的行動。

註6 《以諾書》(The Book of Enoch)是啟示文學作品之一,記載大洪水之前以諾與上帝同行三百年期間所見的異象。「利維坦」見於《以諾書》60章7-9節。在基督教體系,以諾書現被視為「偽經」。

註7 《利維坦》(Leviathan)一書是湯瑪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 1588-1679)於1651年出版的一本著作,全名為《利維坦,或教會國家和市民國家的實質、形式、權力》(Leviathan or The Matter,  Forme and Power of a Common Wealth Ecclesiastical and Civil)又譯《巨靈》、《巨靈論》。

註8 「蚩尤」在神話裡是始造兵器的戰神。有神話學家考查蚩尤之名的原始意義,認為蚩尤的語音是由火神祝融的「祝」音而來,而火神祝融是南方楚民族的祖仙神。涿鹿之戰相傳是中國遠古時代,有熊氏黃帝(軒轅)與神農氏炎帝兩族聯合,與蚩尤九黎族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戰爭。

註9 屈原的《楚辭》、司馬遷《史記卷一五帝本紀》,與《逸周書.嘗麥篇》、《山海經.大荒北經》中,可拼出此部落之戰的神話面貌。

註10 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文《十六經》中。

註11 南朝任昉的《述異志》記載,冀州有樂名《蚩尤戲》,民人頭戴牛角而相抵;在太原村落,村民亦有祭蚩尤神之事。作為戰神表徵,司馬遷《史記一封禪書》中,曾載秦始皇曾親祭蚩尤,而後世帝王、武將出征之前也有祭拜蚩尤的儀典。

註12 《山海經.海外西經》中記載:「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高千惠(Kao Chien-Hui)( 90篇 )

藝術教學者、藝術文化書寫者、客座策展人。研究領域為現代藝術史、藝術社會學、文化批評、創作理論與實踐、藝術評論與思潮、東亞現(當)代藝術、水墨發展、視覺文化與物質文化研究。 著有:《當代文化藝術澀相》、《百年世界美術圖象》、《當代藝術思路之旅》、《藝種不原始:當代華人藝術跨域閱讀》、《移動的地平線-文藝烏托邦簡史》、《藝術,以XX之名》、《發燒的雙年展-政治、美學、機制的代言》、《風火林泉-當代亞洲藝術專題研究》、《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詮釋之外-藝評社會與近當代前衛運動》、《不沉默的字-藝評書寫與其生產語境》等書。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