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30處珍藏,126件作品,林玉山回「嘉」大展

30處珍藏,126件作品,林玉山回「嘉」大展

近年,台灣近現代前輩書畫家於藝壇持續受到關注,並予以國家級的高度肯定者,當可說是林玉山。,嘉義市政府文化局3月27日至5月20日舉辦「嘉邑.故鄉~林玉山110紀念展」,並特別選定林玉山110歲的生日4月1日舉行開幕式,別具意義。
近年,台灣近現代前輩書畫家於藝壇持續受到關注,並予以國家級的高度肯定者,當可說是林玉山。2015年林玉山膠彩畫〈蓮池〉,經公告指定為「國寶」,成為台灣近現代畫家第一件國寶級作品,同年底在嘉義市慈龍寺廟內林玉山所繪之五幅壁畫精彩重現;2016年中華文化總會舉辦「繪寫自然神韻—林玉山的創作與傳承」展、師範大學美術系舉辦學術研討會;2017年台灣創價學會與花蓮、宜蘭縣政府舉辦「未嘯已風生─林玉山的繪畫藝術」展,於花蓮縣文化局美術館、宜蘭美術館巡迴展出。
時至2018年,嘉義市政府文化局3月27日至5月20日舉辦「嘉邑.故鄉~林玉山110紀念展」,並特別選定林玉山110歲的生日4月1日舉行開幕式,別具意義。面對著前幾次成功的展覽,此回作為林玉山故鄉的嘉義主場,文化局自是不遺餘力,卯足勁展出作品126件,為歷次展覽件數最多者,除家屬捐贈文化局的典藏品(共21件,本次配合主題展出14件),並向七家公私立美術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館、臺南市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長流美術館、台陽畫廊、華瀛藝術中心;四間基金會: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嘉義市慈龍寺基金會、創價文教基金會、台北行天宮基金會及19位藏家等30處珍藏借展,集精粹,成大觀。展覽期間舉辦開幕座談會、藝術體驗坊、學術研討會,教育推廣與學術深度並重,並邀集各方學者發表專題研究。此展為近年來林玉山展覽規模最盛大者,豐富多元。
林玉山1993年作〈諸羅風情〉,62×69.5公分,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典藏品。(嘉義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林玉山(1907~2004),本名英貴,出生於嘉義市美街裝裱店風雅軒,其創作歷程自傳統民間藝術中養成,後向日人伊坂旭江習四君子畫,並體驗文人畫詩書畫兼擅之修養,負笈東瀛先在川端畫學校西畫科,後轉入日本畫科,1927年以寫生的〈水牛〉、〈大南門〉入選第一回台展,與陳進、郭雪湖並稱「台展三少年」嶄露頭角。1928年,與嘉南地區畫家共組成立「春萌畫會」,1930年擔任嘉義書畫「自勵會」與「墨洋社」指導老師,積極推展,提攜後進,嘉義藝風鼎盛。1938年首回「府展」,嘉義畫家入選人數占有二成,《台灣日日新報》以「嘉義乃畫都,入選者占兩成」為標題,嘉義繪畫成就深獲關心藝術人士注目,獲稱為「畫都」之榮耀,林玉山為最重要的推動者,陳嘉雄《嘉義縣志.學藝志》載「嘉義縣在近代美術活動,應以林英貴為主」。戰後任職嘉義市立中學美術教師、轉任台灣省立嘉義中學美術教師;1950年移居台北,執教靜修女中,後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系,作育英才,勤於創作及教學之餘,亦曾發表〈藝道話滄桑〉、〈略述國畫初步〉、〈脫韁惟賴寫生勤〉、〈畫虎漫談〉、〈談國畫寫生的重要性〉等多篇論述。不論離開故鄉與否,林玉山畫作中落款名號為「玉山」、「諸羅山人」、「桃城散人」,皆顯見其濃厚的在地鄉土情感意識。
此次林玉山110歲回「嘉」紀念大展,分為四大主題:「田園山海」、「宗教歷史故事」、「花卉鳥禽」、「動物生態」,除繪畫作品,兼有花鳥寫生稿、台展作品及遊蹤寫生稿複製品,以及1943年出版楊逵譯編《三國志》和中島孤島譯編《改訂西遊記》,書中插圖即為林玉山白描手筆。值得一提的是,國寶〈蓮池〉原作雖未能展出,但透過數位互動投影裝置,呈現描繪嘉義市北郊牛稠山曙光乍現,蓮池映射金光之美好時刻,藉由碰觸牆面可與畫中蓮花、游魚等互動,引領觀眾融入畫中世界,生動有趣。該畫作大面積的使用泥金,烘托出獨特的美好晨曦與靈性氛圍,予人印象深刻,研討會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所教授白適銘探索「林玉山有關金色使用之研究」。
林玉山110紀念展為近年最大規模林玉山大展,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黃琪惠為策展人。(嘉義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30處珍藏,126件作品,林玉山回「嘉」大展
台灣地方色彩的代表,水牛與甘蔗
展中最早一幅作品為1926年創作之〈竹林與水牛〉,描繪農村即景,繪畢後即贈予陳澄波;當1979年林玉山再見此畫時,於畫上題字:「此畫乃五十三年前初以水墨寫生風景之試作,自覺無筆無墨,稚拙異常。難得重光君保存不廢,於今重見,感慨之餘記數語以留念。時己未孟夏,玉山。」重光為陳澄波長公子,此畫為時代中嘉義畫家之相繫情感見證,並可見林玉山對於青澀年少的藝術評價。雖是自覺「稚拙異常」,然旋即於隔年1927年就以寫生〈水牛〉及〈大南門〉(畫中亦繪有水牛)入選第一回台展,可見於短短一年間之用功精進。日治時期「水牛」為「台灣地方色彩之一」,在台灣總督府編纂的公學校教科書裡也以「典型的『本島特有教材』登場」,展中不乏諸多與水牛相關之作品,如:1935年作〈故園追憶〉(台展第九回入選),時值林玉山第二度留日習畫於堂本印象畫塾期間,追憶故鄉景物,描繪常出遊的嘉義山仔頂風景,以俯視取景及特有的寫實手法,描繪具有台灣風味的水牛、香蕉樹、竹林、檳榔林以及農舍等。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組組長薛燕玲研究:「從構圖與上色手法來看,猶如油彩,乃受結城素明1930年代作品影響,為當時日本畫壇共有的現象欲融合東西的畫風。」展中另有1939年作〈牧童〉、1948年作〈母子相隨〉、1948年作〈秋郊放牧〉、1957年作〈恆春風情〉等描繪水牛為題的作品;若以1945年為劃分,戰後的水牛或更帶有著文人水墨式的自然悠閒感,連結人與土地的緊密關係與溫暖情感。另外,作為地方色彩的「甘蔗」也在林玉山筆下獲得重視。創作於1932年,獲第六回台展特選、台展賞的〈甘蔗〉雖然於今僅存黑白圖片,不復見真蹟,然透過林氏1936年繪製之〈蔗作改良海報〉,或可追想其用彩與細節,並帶出一段特有的時代故事。蔗糖可提煉出酒精,作為航空燃料之原料,供日軍飛行部隊所用。台灣的製糖業者,約於1937年左右,注意到航空燃料的重要性,並投入研究,使航空燃料的生產事業,成為台灣糖業的終極使命,「即使犧牲一些實用的砂糖,也要製造高級燃料不可」的呼聲迭起,砂糖遂成為「燃料國策」而被繼續增產,高量產的優等蔗農可獲頒獎金。海報乃林玉山應「嘉義郡蔗作改良品評會」所繪製,標題為「蔗作改良,二十五万斤」,頭戴斗笠、披掛白巾、手臂穿護腕、腰繫竹裙、赤足藍衣的農婦,一立一坐暫歇休憩,身旁放置茶壺,樸實典雅,深富地方風情;兩旁枝幹挺拔、葉片翠綠的甘蔗叢則代表著蔗作改良品種的優良成果,而遠方則為正冒著灰煙的現代化的新式製糖工廠,海報中並繪有增產獎勵金的「褒賞」告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策展人黃琪惠也於研討會中以「林玉山的實用美術:〈蔗作改良海報〉風格與圖像探討」進行更細緻的探討。
林玉山1982年作〈濤石海鳥〉,65×80公分,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典藏品。(嘉義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畫我嘉義 諸羅風情與慈龍寺濕壁畫
水牛、甘蔗為日治時期台灣地方色彩代表,也是生長於嘉義的林玉山所熟悉的故鄉景物。聚焦於嘉義的自然風土,本展的設計主視覺——1993年作〈諸羅風情〉。題識:「蘭潭不見當年景,化作滄溟感萬千。六十年前紅毛埤寫生稿。時癸酉仲秋桃城人玉山畫。」該畫作乃根據60年前紅毛埤的寫生稿繪製成,也就是1933年獲得第七回臺展特選與臺展賞〈夕照〉一作的寫生稿。「紅毛埤」位於嘉義市東郊山仔頂附近,為「蘭潭」的古稱,相傳為300年前荷蘭人所鑿,因而得名。林玉山有一次在畫友林東令的帶領下,騎自行車到市郊,山丘高處,往下一望,宛如世外桃源,不禁雀躍不已。遠方瑰麗的蘭潭山林,柔和的夕照灑落映照在大片圓弧形的環狀梯田,如同綻放中的重瓣花朵。近景蹊徑上的水牛,引導觀者緩緩歸望中景房舍。林玉山的「夕照」美景,後經徵收農地改建為蘭潭水庫,今已不復見,1933年的〈夕照〉如今也下落不明,僅能憑黑白圖片想像;時隔一甲子,年少時的美麗印象雖已沒入水庫,林玉山再次創作的〈諸羅風情〉記錄了這段地景歷史,尤顯得彌足珍貴。此中亦涉及,不同時期的畫風轉變,研討會中由國立故宮博物院教育展資處助理研究員黃雯瑜發表「戰前與戰後林玉山風景畫的變革」,涉及更多作品之時代風格論述。
關於故鄉嘉義地區的畫作,還有1936年作〈嘉鄉農村〉、1950年作〈望塔山〉、1998年作〈玉峰雄姿〉,以及一系列輸出複製品:1926年作〈嘉義街外〉、1930年作〈辨天池之晨(嘉義公園)〉、1934年作〈埤仔頭農事〉、1934年作〈山仔頂〉、1935年作〈大埔村落〉、1935年作〈遙望玉山〉、1935年作〈鳥瞰凍仔腳〉、1949年作〈阿里山車站〉、1949年作〈阿里山棧道木馬〉、1949年作〈塔山〉,此中不乏寫生稿。除去真實景物的寫生,和嘉義緊密相關連者,為2017年登錄「一般古物」的慈龍寺林玉山所繪五幅濕壁畫:〈雲龍〉、〈受天百祿(鹿)〉、〈萬年封侯(猴)〉、〈降爾遐福(鶴)〉、〈八駿馬〉。此五幅寓意吉祥的作品,為台灣少見的廟宇濕壁畫,畫家作畫時間短,對於筆、墨、色要有相當掌握,在壁面快乾時一氣呵成,功力十足。原先僅可見〈受天百祿(鹿)〉、〈降爾遐福(鶴)〉,〈雲龍〉則隱藏在主神觀音佛祖後方,〈萬年封侯(猴)〉受神像遮住,〈八駿馬〉因牆壁受震災,用木板覆蓋保護。2015年12月16日吉日良辰,廟方為神明整裝,移開神像,方使畫作精彩重現。林玉山於1949年底繪成後,隔年即移居台北,為嘉義地方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助理教授邵慶旺發表「臺灣傳統編竹灰作壁畫保存研究:以慈龍寺林玉山濕壁畫群組為例」,深入探討後續的修護保存。展中與宗教壁畫相關者,還可見台北行天宮之〈三顧茅廬〉。行天宮壁畫,其中有11幅為林玉山所畫,如〈大舜力田〉、〈西伯孝思〉、〈桃園三義〉、〈封金挂印〉、〈三顧茅廬〉、及〈涅背教忠〉等。其中的〈三顧茅廬〉為1965年所作,仍有著存世的白描畫作,款署「武巒林英貴敬畫」,由李猷署耑的「劉玄德隆中訪賢圖」;並和陰線刻壁畫墨拓本一同掛置展出,可茲相互對照比較。
林玉山1998年作〈玉峰雄姿〉,59×65公分,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典藏品。(嘉義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林玉山1964年作〈水田風景〉,68×44公分,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典藏品。(嘉義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寫生是基礎,是導向成功
「寫生」為林玉山藝術生命的重要核心。除宗教人物畫,不論是描寫動物花卉或是自然風景,皆可見其根植於「寫生」的深厚工夫,花鳥寫生稿展有1932年作〈蜀葵〉,款識:「蜀葵俗稱一丈紅。昭和七年六月寫於京都清水新到畫室後苑」,其繪事寫生從未斷過,曾於1973年〈脫韁惟賴寫生勤〉中說:「四十多年來,我的寫生工作從未輟斷,因為寫生是訓練技法,收集資料,尋求靈感的方法,雖是繪畫的基礎,卻是導向成功之道。」這寫生的老實工夫,絕對不止於40年,於《林玉山畫論畫法》中林玉山的畫虎寫生稿,題識「臥虎TIGER1978.9.29於紐約動物園寫生Bronx Zoo」、「10.19於華盛頓自然科學博物館速寫奔虎。猛虎將攫物奔向之勢」,行走天涯,不忘寫生。馬壽華曾論:「玉山之畫虎,足以雄視今時,決無疑也。」透過展中的多幅「虎圖」,從1923年作〈下山猛虎圖〉、約1965年作〈母愛〉、1966年作〈雙虎圖〉、1974年作〈斗方虎〉、1974年作〈未嘯風生〉、約1980年作〈虎圖〉、1982年作〈迅虎〉,到1987年〈未嘯藏威〉,可見其畫虎發展及虎之各種姿態。林玉山長期持續深入的觀察各種動物,對於動物的生態、習性掌握深刻,甚至能具體歸納多數鳥類的喜(毛羽整齊輕鬆,尾羽展開)、怒(頭毛沖起,瞳孔縮小,尾羽低展開)、哀(瞳大無神,翼翅下垂)、樂(瞳孔縮小,襟毛沖起,翼翅交叉,尾羽展開)等情狀。林玉山16歲時一方「靜觀自得」印,58歲時「玉山造化」用印,可窺心跡。他在〈寫生與作畫〉述:「寫生是繪畫的基礎,也是搜集繪畫資料,研究自然的手段。有堅實的寫生經驗才能成竹在胸,胸羅萬象意在筆先。寫生與攝影不同,攝影是自然的再現,寫生是自然的骨法化,自然的個性化,乃是畫家從探究自然進入作畫的初步,進而理想化達到超越自然的境地,就是繪畫的最高峯。抄襲乃是舊夢的重溫走熟鬆的工作,作畫乃是走生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工作。實踐『畫六法』即是整個作畫的無二法門,學者能從此入門則畫法盡矣。」1968年〈略述國畫初步〉言:「寫生的意義是一種科學的探討自然、了解自然,經過視覺、知覺、感覺的意識層次,而達到物我兩忘所謂天人合一的修養工夫。」細細的觀察與寫生,不為寫其形骸,而是寫透對象形而上的內在精神,並達到仁人愛物、天人合一的情懷。
林玉山約1965年作〈母愛〉,66×76.5公分,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典藏品。(嘉義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台灣風土,最重要的基石,最根本的價值
林玉山繪畫生涯80多年,廣涉各種題材,其藝術歷程經民間傳統、日本東洋、戰後回歸與現代化運動等世代跨越,面對各時代不同政權的遞變交替,在戰後文化衝擊的認知差異下,他始終堅守著藝術理念、倡導寫生觀念,超越政治意識型態,持續活躍於台灣各時期畫壇,且桃李天下,影響力深遠,為台灣近百年藝術史上,極少有此創作資歷的藝術家。白適銘〈作為文化主體的「地方」—林玉山戰前繪事歷程及其文化志業之展開〉言:「戰前時期,林玉山即致力倡導寫生觀念並積極尋找台灣地方色彩的表現可能,以此作為其生涯畫業發展的重要根基。除了藉由藝術創作身體力行之外,他更投注心力透過畫會的開創,營造分享及共榮平台以凝聚共識,即便到了戰後,此種深具包容性及回歸文化主體的思想,更發揮守護台灣價值、轉化中國畫自恃狹隘及排他主義的巨大能量,為台灣近代美術得來不易的現代化成果,建立不偏不倚、正向中庸的厚實內涵。」「台灣風土,對林玉山而言,一方面是建立個人藝術成就最重要的基石,另一方面,更應該說是在變動激烈的政權轉移中,成為守護台灣主體性及形塑其文化志業最根本的價值所在。」守護文化的志業,由下一代延續,2014年嘉義市立美術館籌備處揭牌,林柏亭捐贈父親林玉山畫作給嘉義市立美術館收藏,今年3月28日嘉義市立美術館正式開工動土,預計明年2019年6月完工,由嘉義先輩樹立的「畫都」可望再添薪火,為嘉義藝文界帶來新的展望,預約未來。
林玉山1987年作〈蓮臥觀音〉,88×69公分,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典藏品。(嘉義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林玉山1932年作〈蜀葵〉,79.4×51.5公分,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典藏品。(嘉義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嘉邑.故鄉~林玉山110紀念展
地點|嘉義市文化局三、四樓展覽室
展期|2018.03.27-05.20(2018.05.05於一樓演講廳舉辦學術研討會)
藍玉琦( 235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