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欄|老派博粉】你家有「未來世代」嗎?到國立臺灣美術館,用藝術的眼光回望這塊土地的故事吧!

【專欄|老派博粉】你家有「未來世代」嗎?到國立臺灣美術館,用藝術的眼光回望這塊土地的故事吧!

國立臺灣美術館在2024年3月展開的「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特展,老派博粉認為,是帶孩子們用不同的視角認識台灣這塊土地故事的絕佳場域。今天就跟著家琳一起直奔台中,進入國美館三樓301展廳,透過展覽中幾件經典作品,探索台灣藝術家眼中的家鄉樣貌與故事吧!

身為一個對「藝術」有點熟悉的家長,你或許聽過印象派?!

它源自法國;或許你曾被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深深吸引?-它源自義大利;關於台灣這塊土地上發生過的藝術故事與豐沛創作,你瞭解多少呢?如果想與孩子們一起欣賞源自臺灣的美術作品與藝術故事,又要去哪裡找場域和素材呢?

國立臺灣美術館在2024年3月展開的「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特展,老派博粉認為,是帶孩子們用不同的視角認識台灣這塊土地故事的絕佳場域。今天就跟著家琳一起直奔台中,進入國美館三樓301展廳,透過展覽中幾件經典作品,探索台灣藝術家眼中的家鄉樣貌與故事吧!

先找到這幅作品。

優雅的閩南式建築,一棟接著一棟沿著山坡比鄰向上。半開的方形窗扇,既通風又遮陽,仿佛能感受屋內樸實溫暖的家居時光。跟著泥土路上的行人往前行,就能走到最遠處那座紅磚色的兩層樓洋房,哎呀~那棟不就是現在作為咖啡廳的淡水紅樓嗎?!

淡水風景(淡水)|陳澄波|1935|攝影:朱家琳

生長於嘉義的藝術家陳澄波,在距今89年前(1935)畫下淡水港區的風景,年值40歲的他,已經在台灣當過老師、在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完成學業、到上海任教,又回到台灣,致力於將台灣各地名勝畫入畫布中。這件作品不只記錄了淡水的風景,還能說一段日本藝術家與台灣藝術家相濡以沫的故事。

淡水紅樓的下側,畫家描繪出日籍藝術家木下靜涯舊居的屋頂。木下靜涯從1923-1946都住在這棟租來的兩層樓洋房中,喜歡從家裡遠眺觀音山與淡水河出海口,並且邀請好友來作客,例如林玉山、郭雪湖等,都是這裡的常客。就在同樣的展廳中,請找找林玉山筆下的木下靜涯,相當瀟灑呢!

木下靜涯先生(壽翁)|林玉山1981|攝影:朱家琳

這兩幅作品附近,你們會看到許多台灣藝術家、日本藝術家的作品交錯呈現。日治時期的50年間,臺灣美術發展受日本美術教育巨大影響,奠定了重要的繪畫基礎。

請繼續往前走,你很快會注意到這件比孩子還要高的作品《郊遊》。

兩手各抓一隻蜻蜓的小男孩相當專注於觀察,身旁的母親抱著吸允手指的小嬰兒,姐姐坐在草地上好像正在跟狗狗玩,帶著紳士帽手撐在拐杖上的父親,沉靜望著大家。隨著草地上的路徑,我們的視線會一路遠望到地平線上,看見廣闊的背景。

郊遊|李梅樹|1948|攝影:朱家琳

1948年,臺灣剛從日本治理轉變為中華民國政府治理,經歷政權移轉的混亂時代,每一位藝術家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記錄風土民情。

生長自三峽的李梅樹,用在日本學習的西洋寫實技法,描繪出台灣家庭的日常休閒;戰後許多中國藝術家隨政府來台,被台灣的崇山峻嶺、壯闊汪洋深深震撼,也留下眾多精彩創作記錄;而地方乃至全球的動盪局勢,更是激發波濤洶湧的思想潮流,也讓藝術表現逐漸從具象邁向抽象,繪畫者紛紛開始嘗試用更冒險大膽的方式,表現形而上的人生思考。

本位之一|李錫奇|1966|攝影:朱家琳

請你與孩子一起在展廳中找到這個大大的紅色原點。

看出來了嗎?這件作品主要由「方形」和「圓形」兩種形狀組成,讓我聯想到了漢文化中的天圓地方,也想到骰子中「一點」那一面。而下側一整排的「牌九」,是中國傳統的骨牌遊戲,是不是非常接地氣?!金門出生的李錫奇,從版畫到運用現成物創作,無論是技法或創作理念,都與現代思潮齊頭並進,這件1966年的作品,也能讓我們感受到50-70年代,台灣風起雲湧的前衛藝術風貌。

老派博粉家琳,用三件作品,說了30年的台灣故事。「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這個展,用上百件作品訴說百年來台灣的美術故事。邀請你與孩子一起走進展廳,選幾幅自己最熟悉、最喜歡的台灣描繪,感受與我們血液脈脈相連的共鳴和感動!未來有機會遇到法國人和義大利人,也別忘了與他們分享,我們獨有的色彩與風景喲!

【博物館二三事|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

「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展覽,呈現國美館多年來推動的重建藝術史工作成果,包含藝術品典藏、維修護、文化進用三大主軸,分階段展出。上文介紹的301展廳即為典藏展,修護與文化進用兩主題將於302展廳輪流展出。展現國美館對藏品系統化的保存維護與修復觀點、經典作品和藝術文獻的展現與詮釋、藝術知識議題的研究和策劃、藝術家影音紀錄與研究出版、蘊涵文化平權的藝術近用與轉譯等綜合內容,呈現藝術發展如何與臺灣文化主體性相互生成,以及我們如何將藝術的文化意義與資產傳承到未來世代,認識與尊榮自身的歷史,進而形構未來的前瞻視野。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典藏展
展覽室301、301-302走廊
2024/3/23(六)-2024/12/29(日)

展覽室302
第一階段修復展:2024/3/23(六)-2024/7/28(日)
第二階段文化近用展:2024/8/24(六)-2025/3/16(日)

老派博粉( 64篇 )

我們是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橋樑,專注於博物館的觀眾經驗創造,嘗試以新的概念與方式思考參觀經驗的各種可能。希望創造出有別於傳統博物館的參觀經驗,連結更多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關係,讓藝文體驗的旅程不再只是單向接收知識,能夠真實深刻地與博物館經典藏品溝通,並推動「造訪博物館」成為所有人日常休閒活動之首選項目。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