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電影的美術館轉生考】裝配、擷取、改造:經驗一段身體、物體和光影的共舞變奏,談「展覽電影」
美術館、博物館類的機構如何「展覽電影」,「電影」在此並非必須在黑盒子內從頭到尾看完的傳統定義下的電影作品,而是創作者以動...
【專題】電影的美術館轉生考
有關電影與展覽這一主題有許許多多切入點,我們此次試圖以某種更為流動的線索來探討。在謝以萱、童詠瑋、謝佩君、謝鎮逸和蔡倩怡...
【張寶成專欄】前瞻科技的突破與困頓:以兩件政治受難者作品為例
本文談論的兩組創作者在NFT和VR技術發展正處於高度變動時已搶先應用。沒有這些應用,我們不會知道技術發揮後的樣貌和後續需...
電影在美術館如何現身:「一一重構:楊德昌」解密楊德昌導演最完整檔案與影像世界
終其一生,楊德昌透過電影,輔以劇場、動畫,跨媒介地進行開創,帶著明晰的創作意圖,以其敘事回應科技與人文、傳統與現代等論題...
台灣電影中的國族認同轉變1960s-2020s
在台灣尚未解嚴前,因為既有的電影政治宣傳與教條電影逐漸僵化,所以由國民黨掌控的中央電影公司內部即從人事與作品產製開始鬆動...
為藝術而藝術,絕不是件輕易的事:美國電影導演明尼利的詩學
美國導演明尼利(Vincente Minnelli,1903-1986)曾執導許多喜劇作品,因其電影作品絢麗的色彩感和運...
賈克.洪席耶:我和電影的關係,是一場相遇和差距的遊戲
電影,並不是我作為哲學家或批評家所依賴的對象。我和它的關係,是一場相遇和差距的遊戲,並且得以經由三個記憶來勾勒。它們實際...
差距作為思想的未來: 關於洪席耶《電影的差距》
洪席耶一甲子的著述,其中與電影相關的尤以《人民國度的短程旅行》(Courts Voyages au pays du pe...
【專欄|老派博粉】揭開螢幕背後的電影世界!—奧斯卡電影博物館(Academy Museum of Motion Pictures)
讓我們潛入海中,瞧瞧這座名為「電影」的大冰山底下是怎麼回事吧!前進由電影界的桂冠之一奧斯卡所打造,位在洛杉磯的「奧斯卡電...
國家影視聽中心推出「在歷史的荒地造景:王童導演回顧展」再現台灣近代史三部曲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在今年四月透過「在歷史的荒地造景:王童導演回顧展」,帶領觀眾回到王童所處時代的脈絡,重新認識這位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