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電影的美術館轉生考】裝配、擷取、改造:經驗一段身體、物體和光影的共舞變奏,談「展覽電影」

【電影的美術館轉生考】裝配、擷取、改造:經驗一段身體、物體和光影的共舞變奏,談「展覽電影」

【Transforming Cinematic Presence: A Study of Exhibitions of Cinema】Assembling, Capturing, Transforming: Experiencing Symbiotic Variations on Bodies, Objects, Light and Shadows: On Exhibiting Cinema

美術館、博物館類的機構如何「展覽電影」,「電影」在此並非必須在黑盒子內從頭到尾看完的傳統定義下的電影作品,而是創作者以動態影像為思考根據的「電影行動」,換句話說,「電影」不再是直接作為作品呈現的終端,而是影像創作者的藝術實踐軌跡,動態影像是組成呈現的媒材之一,得以裝配、擷取、改造;關乎參與其中的影像創作者如何與機構共作,而共作的成果如何可以/或不可以被收納在以一白盒子為主體的機構裡,其間的過程必然有衝突、協商、妥協等存在於機構與創作者之間的溝通與角力,也勢必牽涉到不同機構的資源裝配條件與知識生產能力。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謝以萱( 11篇 )

長期從事影像推廣、影展策展工作。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碩士,關注當代東南亞電影與視覺藝術文化,相關評論、採訪文章散見各藝文媒體,亦為《紀工報》執行主編。曾任職台北電影節、2018 桃園電影節節目統籌、國家電影中心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並參與富邦文教基金會電影學校影像教育等工作。目前展開歐洲影像機構調查計畫,為「害喜影音綜藝」成員之一,聯繫與邀稿請洽:ruby761116@gmail.com。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