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金玉滿堂.盛世繁華—瀋陽故宮新春特展

金玉滿堂.盛世繁華—瀋陽故宮新春特展

瀋陽故宮「金玉滿堂,盛世繁華—瀋陽故宮新春特展」,即日起至3月1日於瀋陽故宮鑾駕庫展出。以金雕玉琢、豔溢群芳、擷趣拾吉、清熠妍美四個方面為主題,甄選雕刻類、琺瑯類、漆器類、瓷器類、樂器類、金銀珠寶類、陳設類、宮廷遺物類等百餘件文物珍品,展出館藏金光熠熠、與中國傳統中玉文化相結合的文物,烘托出金玉滿堂、富貴吉祥的美好寓意。時值新春佳節,借此展覽向人們祝以新春的問候,願為觀眾在視覺上帶來一絲溫暖,精神上帶來不一樣的文化盛宴。
#為防範武漢肺炎,瀋陽故宮博物館宣布自2020.1.25起暫行閉館,開館時間另行公告。相關展覽資訊開放與否,請洽館方確認。
「金玉滿堂」一詞出自《老子》:「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寓意為財富滿堂,財源滾滾。《世說新語.賞譽上》載:「劉真長可謂金玉滿堂。」這裡「金玉滿堂」指的是富有才學的人。漸漸地「金玉滿堂」變成了人們常說的吉祥話,文物上常見的吉祥圖案,是百姓對幸福生活的一種美好期待與嚮往。由於金魚與「金玉」諧音,代表財富,故「金玉滿堂」的吉祥圖案都是由數條金魚組成,有時還會有童子、玉器組成。以「金」、「玉」二字組成的成語特別多,如「金玉良言」、「金玉其質」、「金玉其外」、「金玉良緣」、「金玉錦繡」、「金玉不移」等。古人為什麼願意將兩個質地堅硬的物質放到一起組詞呢?那是因為在漫長的中華文化中,一直有著崇拜金玉的文化傳統。《文心雕龍》的劉勰認為,金玉是身分的象徵,是人格、品德、地位的標誌。
瀋陽故宮「金玉滿堂,盛世繁華—瀋陽故宮新春特展」,即日起至3月1日於瀋陽故宮鑾駕庫展出。以金雕玉琢、豔溢群芳、擷趣拾吉、清熠妍美四個方面為主題,甄選雕刻類、琺瑯類、漆器類、瓷器類、樂器類、金銀珠寶類、陳設類、宮廷遺物類等百餘件文物珍品,展出館藏金光熠熠、與中國傳統中玉文化相結合的文物,烘托出金玉滿堂、富貴吉祥的美好寓意。時值新春佳節,借此展覽向人們祝以新春的問候,願為觀眾在視覺上帶來一絲溫暖,精神上帶來不一樣的文化盛宴。
第一單元:金雕玉琢
黃金是最早被人類發現並使用的金屬之一。據考古發現,甘肅玉門火燒溝夏墓裡一副鑄造粗糙的金耳環和一個金鼻飾,是我國最早的黃金製品,距今4000年。自商代始,黃金製成的首飾成為常見品。春秋戰國後,黃金製品數量增多,並且體量增大,漸漸地黃金不僅用於裝飾,也用於鼎、盞、杯等器皿的製作。秦統一六國後,黃金成為當時流通的主要貨幣。東漢由於戰亂及災荒等原因,黃金數量大減。唐朝經濟高度發達,黃金數量又開始增加,並深受皇親國戚等上層人物喜愛。宋代黃金主要用於佛教供器。明代帝王、嬪妃大量使用金質裝飾品。清代黃金用量可謂達到空前。黃金在中國歷史長河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物品,占有重要歷史地位,如金鑾殿、金印、金縷玉衣,都足以說明其特殊性。它不僅是流通的貨幣,還用以裝飾的首飾、陳設器、生活器皿、服飾繡品等,更涉及政治、經濟、地理、宗教、醫藥、文學、美術、民俗。總之,無論是金器、玉器,還是金玉結合之器,都是民族圖騰及精神文明的重要代表,皆有其特殊的文化意義。
清《金八寶與金七珍》 瀋陽故宮現藏清代五件金八寶、兩件金七珍、一件金須彌山,均由純金製成,原為實勝寺中的奉佛法器。金八寶(一套)僅存五件,尺寸分別為「魚」高6公分,寬8.9公分,重90克;「盤腸」高5.5公分,寬9公分,重90克;「螺」高5.7公分,寬8.8公分,重90克;「罐」高5.6公分,寬8.8公分,重90克;「蓋」高5.7公分,寬8.8公分,重90克。各器物上部均為雙環佛光,呈圓形內外光環形狀,環內滿雕卷草、雲朵紋飾,中心為八寶法器圖案和雙綬帶紋,分別是「雙魚」、「盤腸」、「法螺」、「寶罐」、「花蓋」五類,器物中下部為須彌座式基座,座上、下部為蓮瓣紋,中腰部為卷草花樣紋。 清金七珍,僅存二件,「武士」高5.6公分,寬8.9公分,重95克;「佛像」高5.9公分,寬9.4公分,重95克。各器物上部均為雙環佛光,呈圓形內外光環形狀,環內滿雕卷草、雲朵紋飾,中心分別為「武士」、「佛像」圖案,所鑄武士頭戴金盔,身著鎧甲,右手持法器,左手執盾牌;佛像頭戴僧帽,身披錦紋袈裟,雙手各執法器。器物中下部為須彌座式基座,座上、下部為蓮瓣紋,中腰部為卷草花樣紋。(劉曉晨提供)
清《金須彌山》 全高14.6公分。呈四個小山頭環繞一座大山之形,山石為層層片狀,石面上刻有細緻的雲紋、石紋,前後兩山頭石稍短,左右兩山石略寬,左右外側雙耳上各安有一顆珍珠。五座山上分別鑄建有鏤空帶廊方形閣屋,屋頂安有圓形頂,屋脊為金累絲製成,最中間高山之屋窗棱為鏤空式。山石之下為圓形六級台式底座,各台級表面滿鑄海水江崖圖案。(劉曉晨提供)
清《金提爐》 佛教寺廟供奉法器用具。此件提爐高20公分,圓桶形護身,帶鏤空八卦紋傘形蓋,圓形蓋鈕。三鏤空夔龍銜環耳、三象首足、三條金鏈。(劉曉晨提供)
清《乾隆款碧玉淺雕描金雲龍特磬》 前股長62公分,寬20.6公分,後股長41.5公分,寬30.7公分,厚3.5公分。特磬玉質光澤溫潤,為新疆和闐碧玉製成。磬體兩面滿刻陰線描金雲龍紋飾,花紋精密流暢,圖案外部有描金雙框線。正面刻有特磬律名及製成年款:「特磬第三太簇。大清乾隆二十有六年,歲在辛巳冬十一月己未朔,越九日癸卯琢成。」背面刻有120餘字的乾隆皇帝御製銘文,闡述以新疆和闐玉製造特磬的淵源及意義。兩面銘文內均填金,在雕刻的火焰珠內琢以圓孔,孔內穿繫黃絲繩,用於懸掛演奏。 特磬是清朝宮廷禮樂遺物中的最重要文物之一。一套共十二枚,對應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等十二正律,各磬大小厚度不同以調節音節高低。清中期樂制確定後,特磬按十二月分和十二律名分別對應使用,每月使用時只用其中一枚,並按照古樂制。(劉曉晨提供)
清《乾隆款粉彩金地瓷輪》 全高27.5公分,腹徑16.6公分,足徑10.9公分。該輪完全由瓷製,為仿製實用金銀器、寶石製品。輪為扁形,上部為近於圓葉之形的圓輪,輪下承以柄托,底部為圓形基座,底座為撇口圈足喇叭式,足底露胎。圓輪正反面皆施以黃金色釉地,表面雕刻有細密的纏枝卷草紋等紋飾;圓輪內沿鑲嵌有一周仿製的紅、藍、綠色小塊寶石,圓輪中間有鏤空小圓及菱形花飾圖案,其上鑲嵌有較大的紅寶石、藍寶石及綠松石等大小珍寶;圓輪之下承以黃金色葉脈托柄和圓台形基座,托柄表面雕刻卷草紋、花葉紋、雲頭紋,基座上下各飾有一圈米珠紋,中部凸雕雲頭紋和須彌紋;輪底部亦施以黃金色釉地,淺刻篆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方款。 (劉曉晨提供)
第二單元:錦衣美器
金與玉,在華夏民族備受人們的青睞,無論是無上榮耀的金玉之器,還是霓裳華貴的織繡綴飾,或是其他生活用品,都彰顯華麗和富足的精神境界,它不僅是審美需求的裝飾品,更是封建社會中等級身分的標識。
清《明黃江綢平金彩繡金龍棉袍》 身長116公分,腰寬58公分,下擺寬73公分,袖長79公分。龍袍圓領,大襟右衽,馬蹄袖,裾四開,直身式袍。領、袖邊鑲飾石青色團龍雜寶織金緞。龍袍面料為明黃江綢,彩繡雲金龍、暗八仙、十二章、海水江崖等紋飾。綴銅鎏金鏨花扣四枚。(劉曉晨提供)
清《石青緞彩繡平金龍女朝褂》 身長137公分,中寬58公分,下擺112公分。此褂為清宮定制的後妃朝褂第三種樣式,褂身採用石青緞面,彩繡金龍和五彩朵雲圖案。圓領、無袖、對襟長褂式,其形類似於長款背心;褂長過膝,自腋下左、右開氣,邊緣部位縫以片金花紋緣飾;前胸、後背兩側用金線繡成兩兩相對的攫珠昇龍,龍身周圍滿繡彩雲;褂下幅為海水江崖及八寶、如意雲頭紋,最下部為立水紋飾;褂裡面為暗雲紋、團壽字紅緞裏。此朝褂做工精湛,金龍耀眼,為清代中晚期宮廷后妃的珍貴傳世服飾。(劉曉晨提供)
清《乾隆仿木釉金裏碗》 高4.6公分。此碗是仿西藏僧人所用的木質碗,乾隆皇帝在其御製詩中稱其為「紮古紮雅木」。該碗為撇口,口沿下內收,腹下部略向外突,使整個腹壁呈曲線形,近底部內折成平面,碗底為璧形底。碗口沿、裏面為素面金色釉,其色金光燦燦,富麗華貴,彷彿赤金;碗外壁、底足、碗底均為仿木釉,在橙色木質胎體上滿飾褐色木紋,紋理清晰,年輪可辨,顏色逼真;碗底有六個鐵灰色乳足,亦為支燒點,鑲嵌於木胎釉中恰如六枚鐵釘。全器造型古樸大方,釉色惟妙惟肖,幾可亂真,體現了清代中期仿木釉瓷器的非凡技術。(劉曉晨提供)
清《碧玉鳧形燭台》一對 高23.5公分。此燭台用碧玉製成。鳧指野鴨。燭台用圓雕和浮雕手法刻成,雕工細膩,圓盤深腹,外為蓮瓣紋,龜爬於圓盤上,龜首略向上抬,四肢伸出殼外貼於圓盤上,龜下盤蛇,龜背上站立一鳧,鳧為展翅狀,頭向下微低,口微張開,鳧的羽毛及頭腳均用浮雕手法雕刻而成。鳧頭頂燭台,燭台為圓雕倒立狀樓梯磴狀,燭台底部為弦紋狀,燭台上有燭。(劉曉晨提供)
清《碧玉浮雕山水人物大筆筒》 外徑20公分,裡徑16.7公分,高17.4公分。筆筒呈圓形,為整塊新疆和闐玉雕琢而成。內裡光素無紋,外面採用高浮雕技法,刻劃出江南絢麗多彩的風光。造型別致的拱形橋上,人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水中是賽龍舟的熱烈場面,陸路上,古松垂柳,仙山騰雲,一些人坐在亭榭中觀賞著這一景致。筆筒底部為五具短足,呈雲頭紋狀,下面附紅木雕花底座,上刻回紋、蓮瓣、蕃蓮等紋飾。此筆筒雕工繁縟精巧,為清乾隆時期典型器特徵。(劉曉晨提供)
第三單元:富麗陳設
金玉之器,擁有它與生俱來的氣質與財富,金光熠熠,富貴榮華,玉潔冰清,含蓄堅韌,如此榮光的金玉之器,自然成為清宮陳設把玩的主角,加之精雕細琢的工藝技術和「工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精神內涵,給人心靈上的滿足和視覺上的賞悅。
清《曹文埴書掐絲琺瑯萬字錦地鎏金絲五言聯》 全長116公分,心長108公分。清乾隆朝宮廷陳設藝術品。此掛聯為一對,大小一致的長方形字聯,上、下聯均以紅木為邊框,上部各安有銅製掛鉤;聯心為深藍色,以掐絲琺瑯滿飾萬字不到頭錦紋地,錦地之上製蓮花、牡丹、芍藥、菊花等各色折枝花卉。聯心之上鑲嵌鎏金銅字,為隸書五言御製詩句,其上聯為「稱觴聚五世」,右上角題書「御製句」;下聯為「錫福被群黎」,左下角署款「臣曹文埴恭集敬書」,款下鈐陰文「臣」、陽文「埴」二方印。對聯精細的「萬」字錦地和彩色花卉地,反映了清中期掐絲琺瑯的精彩與別緻。 曹文埴(1735-1798),字近薇,號竹虛,徽州(今安徽)歙縣雄川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得中二甲一名進士(傳臚),選庶起士,授編修,後任翰林院侍讀學士,命在南書房行走,教習皇子。官至戶部尚書,曾任《四庫全書》副總裁。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均參與承辦。卒諡文敏。(劉曉晨提供)
清《朱漆描金雕雲龍國寶盒》 外盒高46公分。此套國寶盒為盛裝清初皇帝玉璽之套盒,現存七套,其中四套較為完整,帶有底架,其他寶盒缺少部分內盒和底架。清乾隆十一年(1746),清高宗弘曆傳旨將宮內棄用的清初皇帝玉璽「盛京十寶」恭貯盛京,尊藏於鳳凰樓內,又製作了盛放玉璽的國寶盒。此盒木製,總體為方形套盒,外盒表面髹朱紅漆,描金龍鳳紋、朵雲紋,盒外安有銅鎏金面葉、如意形拍子,左右兩側有銅提手,四周邊角部位以銅板、雙排銅釘包護;盒內為金漆小盒,形制與外盒類同,盒內盛裝皇帝玉璽。套盒下部為紅漆描金底座,上部為欄杆式護板,其下為台式底座和描金透雕雲龍紋護板,下部為弓腿四足,底部為托泥方座。在清季歷史滄桑變遷中,「盛京十寶」與國寶盒分離異地,至今,玉璽收貯於故宮博物院,寶盒仍存故地,尤為可惜。(劉曉晨提供)
清《紫檀框銅鍍金萬字掐絲琺瑯花卉掛屏》一對 紫檀,銅板掐絲琺瑯製。全高92.2公分。清乾隆朝宮廷陳設藝術品。此掛屏呈正方形,邊框由紫檀木所製,邊框上部有兩個銅製鎏金雲朵紋掛鉤。屏心為一個巨大的銅製反向「」字,表面鎏金鏨刻蝙蝠、仙桃紋。字四邊巧妙地將整個屏心畫分成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四個部分,均為方形掐絲琺瑯花卉小圖,小圖分為深藍色地和淺藍色地兩種,表面皆為掐絲製萬字不到頭錦紋。其一的四個小圖分別為右上白色梅花,右下藍、綠色竹石,左上黃、白色佛手,左下紅、白色鮮花。每圖右上角書寫七言詩一句,分別為「性喜清泉白石間」、「櫹槮倚石矗新筠」、「栴檀風繞吉祥雲」、「紅葩粉蕊豔欺霜」。其二的四個小圖分別為右上紫紅色牡丹花,右下綠色蘭花,左上黃、白、紅色菊花,左下紅色天竹。每圖左上角書寫七言詩一句,分別是「葉概蒼姿天與真」、「春畹秋塘盡嫋姍」、「獨余晚節傲霜華」、「葉蔟青青子綻紅」。此對掛屏造型獨特,色彩搭配協調,保存完好,為清宮原藏琺瑯器佳品。 (劉曉晨提供)
第四單元:寓意吉祥
在金玉之器上裝飾,並點綴以吉祥圖紋,使奢華尊貴的古器物散發祥瑞之氣。吉祥圖紋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到了清代,這種裝飾題材已經達到高潮,可說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圖案集政治、宗教、社會、經濟、哲學、美學、民俗、設計、語言文學為一體,是一種包容性很廣的設計理念。它不僅體現了統治階級的封建意識,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吉祥紋樣使文物會說話,給人視覺上的享受,同時還營養了精神層面。
清《掐絲琺瑯大吉葫蘆掛屏》 銅胎掐絲琺瑯製。全高39.2公分。該掛屏呈傳統葫蘆之形,為上小下大兩個橢圓,葫蘆底部為仿製的低座,表面以深藍色琺瑯為地,滿飾六邊形紅色鑲灰邊錦紋,邊緣為深紅色邊,上飾白色乳釘紋,上、下腹部中心分別製鎏金楷書「大」、「吉」,束腰部位裝飾有鎏金飄帶。葫蘆口部為紅色蝙蝠如意頭紋,底座為紅、藍、金色條狀裝飾及綠色座托,座托表面滿卷草花紋,下部裝飾有如意頭形狀。(劉曉晨提供)
清《金漆彩繪蝠壽紋鏤空八方盒》 高19公分。該盒呈八方形,為清宮帝后御用實用器,用於盛裝食品或水果。盒蓋、盒身每邊外壁均有鏤空開光,開光處安置絲網編織的天窗,可用以通風透氣,盒裡為紅漆灑金漆面。此盒外表以泥金漆為地,上蓋表面中心位置有紅漆團壽字,周圍以黑漆、紅漆彩繪纏枝花葉、蝙蝠、瓜蝶等圖案。寓意紅蝠(鴻福)齊天、瓜瓞綿長之意。盒底部髹黑漆。此件器物製作規整,彩繪紋飾精美,色澤鮮豔尊貴,為清宮傳世的精美漆器。(劉曉晨提供)
清《碧玉圓盆梅花月季盆景》 盆景全高30公分。此盆景總體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為料石所製花卉,下部為碧玉雕刻花盆。上部用粉色料石製成滿樹五瓣梅花,花蕊繁密細緻,用白色、綠色料石製成月季、海棠、秋菊多株鮮花。下部以大塊碧玉雕成圓形花盆,口部略寬,底部稍窄,花盆外面有描金梅花及清帝御製詩文,盆底部為五足。此盆景從盆的造型到花的搭配,都給人一種雅緻的感覺,實屬清宮精品。(劉曉晨提供)
清《碧玉鏤雕夔鳳長宜子孫牌》 寬7.3公分,厚7公分,高12.5公分。以一整塊碧玉料鏤空透雕而成。玉色碧綠,光潤透明,分上下二部分,上部為牌首,呈雲朵形,頂端透雕一組卷雲紋,及一小圓孔,孔下鏤雕一對稱蝙蝠圖案,下部為碧形牌,以圓孔為中心,上刻一「長」字,下刻一「宜」字,左邊刻一「子」字,右邊刻一「孫」字,即「長宜子孫」四篆字。寓意子孫萬代,健康長壽。兩側鏤空雕對稱雙夔龍,雙鳳紋圖案,線條精美流暢,紋樣譎奇瑰麗,堪稱精品。(劉曉晨提供)
本文原載於《典藏古美術》329期。

金玉滿堂,盛世繁華—瀋陽故宮新春特展

展期:即日起至2020.03.01
地點:瀋陽故宮博物館

 

劉曉晨( 13篇 )

瀋陽故宮博物院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