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杰專欄】臺灣藝術大學要拆戰後第一代校園建築合理嗎?
【Column by Hsiao Wen-Chieh】Is It Within Reason fo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to Dismantle the School’s First Generation Post-War Buildings?
文化資產的評斷並非只是第一印象用視覺肉眼的解讀,人必須了解「文化」,將其論述,「文化資產」才會被產生。「文化資產」絕對不能忽視在地的歷史連結,困難之處是,必須用心解讀「肉眼看不可見」的各項文化意義。
應該保留有章藝術博物館
簡單來說博物館其中的意義就在於保存、展示、研究歷史文化。
而你們卻要毀了歷史文化來蓋博物館!?
哈哈哈~,今日中午看的時候不希望保留的票約1100票,下午3點時候約是2500票,現在3點13分變3643票,好像怪怪的喔
我支持保存,戰後建築是臺灣歷史的一部分。
本刊專欄作者蕭文杰所發表文章《臺灣藝術大學要拆戰後第一代校園建築合理嗎?》,討論台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舊行政大樓)內容,文末由典藏ARTouch附上投票主題,提供關心此一議題的讀者進行意見回饋。唯在進行途中,發現投票機制有重複投票的疑慮,因而典藏ARTouch已於6月2日下午4時停止投票。雖然投票數據不盡能給予參考意義,但典藏ARTouch仍希望藉由讀者閱讀後的回饋增進討論,並期盼之後有更多開放交換意見的可能。
Google查詢 (朱尊誼 海砂屋) ,可以看到一些東西
支持保留有章博物館!世界上好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多是善用舊建物,例如羅浮宮、奧塞美術館、大英博物館、泰特美術館…..。已經修復再利用的建物又拆除,是非常不當的案例,地球資源不是如此浪費的,並且製造大量難以處理的營建廢棄物。
支持保存。
即使是戰後建築,也見證了那個時代的背景以及世界潮流。建於1961年的法國拉圖雷特修道院,也和這棟建築一樣是簡單的國際風格,但它的實用性和設計性,讓它在2016年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台藝大這棟建築的規模可能沒有拉圖雷特修道院這樣宏偉,但它也同樣見證了台藝大半世紀前的審美和歷史,我相信這棟建築對台藝大是有其意義的。
台灣藝術大學應該保留此有歷史意義的紀念館,展現藝術家的寬闊胸懷。
於歷史角度的戰後建築部分,還是身為校友的情感部分,我都支持保留。若能像文章中所說,讓新舊並存,不失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https://artouch.com/views/cultural-policy/content-41497.html
支持保存。
黃光男先生接任校長之後著手改造有章博物館,讓原本外表樸素的建築變成新舊結合的現代風格,在校園裡一直是幅美麗的風景。難道不是舊歷史與現代人文兼具的極佳典範嗎?拆除絕對不是唯一的選擇!
https://artouch.com/views/cultural-policy/content-41497.html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2627
王增榮(台灣知名建築評論學者)評論:
就建築論建築,我個人的意見是,該舊建築沒有值得保留之處。這房子,有太多當時東海一期校園建築(紅磚+水泥粉刷柱樑)的俗套,或一些些王秋華在中研院美國研究所立面的感覺。放在它的年代,這根本是不具代表性的案子。
關於朱尊誼的評價,依我在成大的理解,此人在建築圈不具任何意義,雖然從德國留學回來,但坦白講,像今天從國外名校回來的留學生,真的都有與名校相符的能力嗎?我們不能因為他留德就「假設」朱很懂包浩斯。如果他很懂,台灣的現代建築就不會只提王大閎、陳其寬了!朱能離開成大建築系去當這裡的校長,我猜應該是過去「留學生」上流社會的社交關係使然。
~ 以上為王增榮學者評論
十多年前新聞轟動的台北內湖區海砂屋,一直都沒解決,台北市政府特別以「臺北市高氯離子混凝土建築物清冊」追蹤列管,其中,朱尊誼設計監造的松福園,也是被主管機關列管的主要海砂屋建築之一。
根據都建字第10368590801號公告,內湖區成功路5段51號至81之1號(單號)2棟(地下1層、地上7層)建築物,由朱尊誼設計監造的松福園、松柏園,共183戶,鑑定結果判定無法補強「須拆除重建」。
國立藝專舊行政大樓無法確認是否朱尊誼所設計(因為當時沒有建築師執照,也沒有設計圖)。但可以確定,朱尊誼建築師事務所曾經設計監造的兩棟建築(松柏園、松福園),建造執照存根[069建(內)0067],被主管機關鑑定為海砂屋。
如果曾蓋出海砂屋,都能是重要建築師,那其他建築師是怎樣~
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599181
2008有章博物館改建,當時負責的楊啟鉉建築師,根本就是無牌建築師,本來就有法律程序上的疑義,尤其居然可以把整個建築大幅拆建。作為無牌建築師,楊啟鉉有何資格可以如同羅振賢老師所說「悉心設計改造,補強結構」? 這些難道不是違背法規程序? 如果這樣,建築師還何必辛苦取得證照?
目前爭論的有章博物館建築,早就變成2008年楊啟鉉改建後的建築,哪裡有1967建造的原有形貌? 這樣大幅改建外觀,還能保存何種歷史建築真實性?
台藝大這麼多學生(從過去幾百到現在8千多),為何要被過去無牌建築師框住,還要聽虛假神話洗腦,甚麼「兩代大師級跨時代合作」,其實根本是兩代無牌建築師跨時代(不按法規)聯合。難道台藝大學生,不值得讓合法有資格、有設計實力的真正建築師,來為他們未來生涯發展,建設藝術大學適合的真正藝術博物館? 還是,永遠要聽過去那些無牌建築師製造衍生的臆測想像和虛構神話?
2008台藝大將有章博物館改建,當時負責的楊啟鉉建築師,根本就是無牌建築師,本來就有法律程序上的疑義,尤其居然可以把整個建築大幅拆建。作為無牌建築師,楊啟鉉有何資格可以如同羅振賢老師所說「悉心設計改造,補強結構」? 這些難道不是違背法規程序? 如果這樣,建築師還何必辛苦取得證照?
目前爭論的有章博物館建築,早就變成2008年楊啟鉉改建後的建築,哪裡有1967建造的原有形貌? 這樣大幅改建外觀,還能保存何種歷史建築真實性?
台藝大這麼多學生(從過去幾百到現在8千多),為何要被過去無牌建築師框住,還要聽虛假神話洗腦,甚麼「兩代大師級跨時代合作」,其實根本是兩代無牌建築師跨時代(不按法規)聯合。難道台藝大學生,不值得讓合法有資格、有設計實力的真正建築師,來為他們未來生涯發展,建設藝術大學適合的真正藝術博物館? 還是,永遠要聽過去那些無牌建築師製造衍生的臆測想像和虛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