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藝術自然史II】復育、野放及人類想像——專訪張晏慈談其執導之《永生動物園》

【藝術自然史II】復育、野放及人類想像——專訪張晏慈談其執導之《永生動物園》

【Natural Histories in Art II】Restoration, Rewilding, and Human Imagination -- Interview with Chang Yen-Tzu on Her Work, “The Eternal Zoo”

張晏慈提到,自然機制原本維持著生態的平衡,但人類的介入卻往往導致失衡。臺灣梅花鹿與臺灣雲豹的消失,皆與棲地破壞與過度狩獵息息相關。野放作為人類對自然生態的補償行動,承載著修復物種多樣性與生態平衡的期待;然而,這樣的行動是否真能彌補過去造成的失衡?或是否也可能淪為另一種人類對自然的操控與干預?這些問題仍值得我們深思。
《永生動物園》(The Eternal Zoo)為張晏慈創作與執導的新媒體藝術劇場作品,與打擊樂與合成器音樂的廖海廷、舞蹈表演的廖思瑋,以及劇場AI視覺設計的李國漢共同製作,探討人類與動物之間的複雜關係。藉由觀察動物園、人類對動物的想像,以及 AI 生成影像的介入,作品透過演出與重構這些影像,團隊試圖探討人類如何理解生物、動物園與環境議題。 首先將作品拆解為「永生」與「動物園」兩個路徑做閱讀...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李京樺(Jing-Hua, Lee)( 42篇 )

藝術研究與觀察者,現任典藏・今藝術&投資執行編輯。關注展覽策畫、當代圖像、視覺文化與其現象。來稿可洽:jing @artouch.com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