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藝術自然史II】迎向「觀看」失靈的年代——劉玗混雜感知與重釋自然的創作實踐

【藝術自然史II】迎向「觀看」失靈的年代——劉玗混雜感知與重釋自然的創作實踐

【Natural Histories in Art II】Toward an Age of Malfunctioning “Seeing” Liu Yu's Creative Practice of Hybrid Perception and Reinterpretation of Nature

我們對於自然的單向觀看,在劉玗的作品中,終究是要失靈。這個失靈並非意味著作為感知方法之一的觀看無效,而是觀看不再只是一種單向權力的展現,急著把自然分門別類、在科普系統中找到對位。而是在觀看過程中,去拆卸、拼湊,進而發現宏觀敘事的窒礙難行。
「在一片無序的天空裡,在大哲學體系的瓦解、上帝被放逐、宗教被除魅的時代裡,伸出棍子向天空索取一片屬於自己的土地,伸出文字去拆卸並組合屬於自己的思想,認清一切都是細節的碎片,不強求一個凝聚一切的神,而相信形的重複可以建立節奏與效果。隨筆就是鑒定,就是去嘗試捕捉,去擺放,去展覽。」—〈隨筆主義〉,沐羽(註1) 氣音在耳邊氤氳,節奏快速撞擊後落地,蛇鱗爬滿全身的肌膚。人們浸泡在濃稠的液體裡,任由光...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陳思宇(Sih-Yu Chen)( 111篇 )

藝術研究與書寫者。主要關注音像藝術、跨域製作與文化環境等。近期正嘗試藝文內容的另類編輯。文章散見於日本媒體《artscape》、《典藏ARTouch》、《藝術觀點ACT》、《歷史文物》等。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現任典藏雜誌社企劃編輯及Podcast《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曾任公視《藝術很有事》節目「周書毅與鄭志忠,擁抱差異的劇場實驗」企劃編輯、《藝術觀點ACT》執行主編。E-mail: sihyu0322@gmail.com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