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AI時代,創造力如何進化?

AI時代,創造力如何進化?

How is Creativity Evolving in the Age of AI?

在通常被認為最需要創造性的藝術領域,創作者古往今來都會使用各種工具,但面對具有高度演算力、也在不斷「成長」中的AI,後者或許就不僅僅只被視為「工具」。在這樣的時代中,真正具有深刻創造力的創作者,或許也會有與李世乭類似的AI經驗,但藝術如何在這樣的關係中轉化、躍升、變革,應該也是要仰賴身為人的創作者的高度自覺和自我進化。

2016年在一次轟動世界的圍棋對弈中以1:4輸給AlphaGo、隨後於2019年宣佈退休的南韓棋王李世乭,幾個月前接受當年研發AlphaGo的Google DeepMind團隊採訪(註),深度地談論自己當時的經驗,以及對AI的複雜感受。引人注意的,除了他表示與AI下棋好似與「非人」對決之外,還有他擔憂AI可能會改變人類原本對創造力和原創性充滿敬畏的態度。而在李世乭的形容中,過去下圍棋,更像是兩個棋手之間、透過充滿人性的摸索與思考,共同完成棋局的一種「藝術」;但面對AI時,則「像是網球員擊出球,卻打中了牆」。

李世乭或許算是人類社會中,最早與AI深度交手的人之一。八年來AI深入人類文明的程度與速度都呈幾何倍數增長,我們也知道如今的圍棋訓練中,各級別的棋手都可以有AI陪練甚至AI教練,從AI的棋譜數據中學習,甚至也有研究表明這也從整體上提升了人類棋手的判斷力。但我們也需要了解的是,對AI有深刻理解的李世乭並非那麼二元地排斥AI時代,甚至退休後得以有更多時間投入這方面的關注和研究。他之所以有那樣深刻的經驗、後續的退休決定也與之不無關係,也是因為頂級職業棋手的身分與超越單純技術的深層創造力,讓他在幾次對弈中就觸及如此本質的問題。如今的李世乭,聽起來甚至有意為AI時代從機器到人的提升盡一份力。

這一複雜局面中,令人感興趣的是人與AI之間的辯證互動關係,以及,創造力究竟是否能從機器中產生這一亙古課題。圍棋對弈中的兩方,過去是兩個充滿人性的、不完美但具有高度能動性的人類,後來變為其中一方有可能是機器,乃至機器與機器、機器與自身對弈都不是新鮮事。而在通常被認為最需要創造性的藝術領域,創作者古往今來都會使用各種工具,但面對具有高度演算力、也在不斷「成長」中的AI,後者或許就不僅僅只被視為「工具」。在這樣的時代中,真正具有深刻創造力的創作者,或許也會有與李世乭類似的AI經驗,但藝術如何在這樣的關係中轉化、躍升、變革,應該也是要仰賴身為人的創作者的高度自覺和自我進化。

而朝向什麼方向進化呢?這顯然沒有標準答案,也是我們所有人的功課。


 專訪影片參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rCR-CuHLM0&t=110s(檢索日期:2024年7月25日)


本文原刊載於《今藝術&投資》2024年8月號383期

嚴瀟瀟(Yan Xiao-Xiao)( 216篇 )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