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台大藝史所美術館隆重揭幕,凝聚藝術研究與教育雙重使命

台大藝史所美術館隆重揭幕,凝聚藝術研究與教育雙重使命

Inauguration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s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t History Museum, Taking on the Dual Mission of Art Research and Education

歷經三年籌備,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美術館於今年(2023)5月31日正式揭牌成立,落座於台大校史館東側建築一樓。首展「樂未央─受贈寄存漢代陶器展」為台大講座教授謝明良帶領學生共同策劃,展示50餘件漢代千年文化瑰寶。

台大藝術史研究所(以下簡稱藝史所),1989年從台大歷史系「中國藝術史組」獨立創所,致力於研究中國藝術史,近年擴展至亞洲地區藝術文化交流,旨在培養研究生獨立研究的專業能力。走過35個年頭,作育英才無數,成為全球東亞藝術史研究重要據點之一。藝史所校友們不但分布在世界各地一流的大學、美術館和博物館,同時也是台灣藝文史界的中堅力量,影響力深遠。

台大藝史所美術館建築外觀。(攝影/朱佑霖)

歷經三年籌備,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美術館(以下簡稱藝史所美術館)於今年(2023)5月31日正式揭牌成立,落座於台大校史館東側建築一樓。首展「樂未央─受贈寄存漢代陶器展」為台大講座教授謝明良帶領學生共同策劃,展示50餘件漢代千年文化瑰寶,不久後將出版展覽圖錄。

台大藝史所美術館「樂未央─受贈寄存漢代陶器展」展場入口。(攝影/朱佑霖)

台大藝史所所長兼美術館館長盧慧紋教授,談起這座校內研究所級別的美術館,感觸頗深。一直以來,歷任所長及師生都希望台大能擁有一座真正為師生而存在的美術館。為了將嚴謹的學術研究落實到策展,過去由本所教師帶領學生團隊策劃的專題研究展覽,已達近10次,有的在校內總圖中廳舉行,例如「非典型青花展」、「水月鏡像」;有的與公立美術館合作,如高雄市立美術館「漢代陶瓷特展」、新北鶯歌陶瓷博物館「紫砂漫遊」等,皆廣受好評。終於,台大也有一個美術館了!

台大首間美術館成立的新里程

這座所級美術館成立過程,可以說是因緣俱足之下的誕生物。盧館長笑著說,大家也許很驚訝藝史所美術館好像在一夕間突然開館,雖然有這個想法已經很久了,但從籌備到成立,彷彿是火車窗外呼嘯而過的景色,無論人力、經費、場地等資源的到位,都是在很短時間內加速推進而成。

台大藝史所美術館揭牌儀式,由右至左分別為台大陳文章校長、國立故宮博物院蕭宗煌院長、台大文學院黃慕萱院長、台大博物館群胡哲明副總館長、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黃曉薇執行長及台大藝術史研究所盧慧紋所長。為美術館題字者為國立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何傳馨先生。(台大藝史所美術館提供)

2020年在文學院院長黃慕萱的支持下,藝史所正式成立「美術館籌備處」,同時爭取聘用專任專員負責美術館籌備事務,將藝史所美術館成立計劃正式提上日程。並於2021年1月加入「台大博物館群」(NTU Museums),底下成員館共10處。這些系所博物館多是繼承帝國大學原體系基礎發展起來,而藝史所美術館則是全新加入的11間館舍,具有指標性意義。台大博物館群每年會撥款給底下成員館一筆補助經費,雖然金額不高,但第一筆啟動基金的注入對藝史所美術館成立起到很大推進作用。

直至2022年下半年,藝史所美術館的館舍建築才正式確定地點,由文學院撥出校史館東側建築,作為美術館址。美術館研究館員吳金鏞介紹道,這棟建築於1928年興建於台北帝國大學時,原設計為一座圖書館(台大舊總圖書館),歷經多次擴建,目前所見的美術館展覽空間,為晚期戰後增建的閱覽室。為了放置書架柱與柱之間空間設計較狹窄;並將天花板挑高4米3至4米6。一般美術館展場較少引入自然光線,但美術館作為校內空間未來除了展示文物,也會作為舉辦活動或專題講座等多功能的場域使用,因此窗戶以兩層窗簾隔絕室外光線,一層為100%遮光,一層為半透明,可靈活運用。

台大藝史所美術館「樂未央─受贈寄存漢代陶器展」展場空間。(台大藝史所美術館提供)

同時,展廳內目光所及的所有展櫃,其櫃體皆為活動式,可根據布展需求彈性移動。其中,有17座玻璃展示櫃是由故宮博物院移撥給台大,展櫃為全玻璃罩密閉式,且內建除溼系統,可調整櫃內濕度。此外,展場內的空調、軌道燈以及保全系統,則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慷慨贊助。過去多年來,藝史所積累的策展實戰經驗,兼多方協力之下,才有望在短時間內促成開館美事。

一座校內美術館的定位:教學與研究優先

談到台大藝史所美術館的定位,盧館長很明確地將其定位為「益助與支持所上的教學與研究」。可以參照的對象,有如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或者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等,這些由校友或長期與大學友好的收藏家、贊助者慷慨資助的校園美術館,其展覽與活動皆與教學、研究有密切的結合,甚至可以有較大膽或具實驗性的嘗試,而非單純地將其視作展示藝術品的空間。台大校長陳文章在開幕典禮的致詞,也認同此一定位。他期許台大藝史所美術館能大幅提升藝術史教學與研究水平,擴展與國內外美術館的交流,成為跨學科與跨領域合作的平台。同時,成為全校師生及藝文愛好者,共享的藝術教育場所。

台大藝史所美術館「樂未央─受贈寄存漢代陶器展」現場。(攝影/朱佑霖)

關於美術館未來的展覽規劃,盧館長透露目前預計每年舉辦兩檔主題展覽,春夏季展器物主題,秋冬季展出書畫主題,展期約3個月左右。由於今年開幕首檔漢代陶器展,會持續展至8月下旬,考慮檔期因素,預計常規的器物、書畫換展,將從明年度(2024)開始實行。

本次「樂未央─受贈寄存漢代陶器展」所展出文物,皆為藏家寄存與捐贈,其中東漢時期的《褐綠複色釉壺》和《舞象俑》兩件文物,由收藏家李月桂女士贈予。盧館長說明藝史所美術館將來展出的文物,也都會依照此模式,以寄存或捐贈文物為主,但也不排除向其他館所借展。

台大藝史所美術館「樂未央─受贈寄存漢代陶器展」現場,東漢《褐綠複色釉壺》。(攝影/朱佑霖)
台大藝史所美術館「樂未央─受贈寄存漢代陶器展」現場,東漢《舞象俑》。(攝影/朱佑霖)

在典藏機制方面,藏家所捐贈文物,皆需經過完善的入藏審核程序,通過由校外各領域專家7至9人所組成的美術館典藏審議委員會審核。入藏文物將劃分為「典藏品」及「研究品」兩種等級,研究品系指數量多、品質一般的文物。盧館長表示文物分類後有利於彈性使用於教學或研究,在能力範圍內提供學生更多上手古代文物的機會。當有新文物入藏後,學生也可以學習如何處理保存、裝裱、急救等問題的策略,例如這次處理一批渡海水墨畫家的捐贈品時,同學們也都參與旁聽。

台大藝史所美術館「樂未央─受贈寄存漢代陶器展」現場。(攝影/朱佑霖)

藝史所美術館的典藏文物可供校外借展,但藝史所美術館的空間並未提供外租服務。館內所有展覽皆由台大藝史所主導,於每年初規劃該年兩檔展覽主題。因此盧所長預計將來老師們也將開設更多策展相關課程供學生選修。在主要教學目的之外,也期許美術館能成為連結台大所有傑出資源的平台,與其他系所攜手完成跨領域的策展合作,如藝術與科學、VR技術的結合等。再進一步串聯台大博物館群,開設博物館相關學程。

2028年台大有望成立「校級美術館」

國立台灣大學為了慶祝即將到來的2028年百歲校慶,在基隆路與羅斯福路口興建一棟「藝文大樓」指標性建築,預計將於2027年底完工啟用。這棟藝文大樓將包羅博物館、美術館與表演場所的功能。因此,盧館長期許在2028年台大有望誕生一座校級美術館,能向躋身到天上(世界一流大學)邁出一大步。

延伸閱讀|為了孕育未來而建築:南藝大漢寶德紀念館開幕、台大藝文大樓競圖首獎出爐


樂未央─受贈寄存漢代陶器展

展期|2023.05.31-2023.08.19 免費參觀
時間|10:00-16:00(僅週三、六開館),每週六下午2點提供定時導覽服務。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美術館(校史館東側)

朱佑霖(Chu Yu-Lin)( 79篇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碩士,擅長東方藝術史研究,現任典藏ARTouch編輯。

歡迎來信投稿:yulin@artou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