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

【我重生了】「我是正在扮演策展人的一位藝術家。」—— 陳政道與邁入十週年的「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
從作品數量來看,陳政道算是產量不多的創作者,但近十年來推動的「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無疑是他最具代表性的長期創作。這個...
【我重生了】創作vs生存:不必然要「重啟人生」才能成為藝術家—— 專訪多棲創作者李杰恩
縱使雖然無法像是全職創作者那樣,可以進行大量且高強度的藝術生產,但李杰恩並不會因此而感到焦慮,他回到「如何定位自己」這個...
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啟動國際專業訓練計畫 15位公私立機構博物館從業人員 前進法國深造兒童建築教育與策展
波爾多建築中心(Arc en Rêve Centre d’Architecture)的教育方法重視多元參與與實作體驗,透...
【我重生了】藝術工作、創作焦慮與未來想像:藝術科系在學學生與藝術從業者問卷調查概覽
在針對在學學生的開放式問題20份回覆中,可見填答者對未來充滿探索與不確定感,主要集中在「職涯規劃」、「創作身分」與「產業...
【專題|一起看繪本II】02.繪本帶我大展身手!──從閱讀出發,打造自己的展覽
如果展覽就是一本故事書,那麼策展人就像繪本的作者,設計師是繪者,主視覺如同封面設計,展品是故事角色,而展場動線則如同故事...
不在終點歡呼,在成為藝術家的路上陪跑: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25週年持續耕耘藝術教育之路
「有時候陪跑也會跑得很孤單,但我們願意跑,這就是我們的使命。」基金會執行長黃巧慧,道出了基金會工作中最不被看見的耐心與情...
使命不清或已失去使命? —亟待再定位的 「國立歷史博物館」(一)
展場空間設施的規劃,只有設計師必須負責任嗎?其實不然!館方同樣責無旁貸。場館的使命宣言、未來願景、空間需要、使用設定,連...
「美術館有責任反映當代社會的思辨,並對其既定觀念提出挑戰」專訪盧森堡現代美術館館長貝逖娜.史坦布呂格
由建築巨匠貝聿銘設計的盧森堡現代美術館於2006年7月落成開放,佔地1萬平方公尺,三層樓的展覽空間共4,800平方公尺,...
【薄荷薄荷】媒體除了議價之外,還有其他奪回價值的方式嗎?READr如何以Mesh打造注意力的共同體
在社交網路平台(SNS)興起的時代,「內容產製」與「入口平台」的定義範疇漸漸被打破。在過去,新聞媒體主要扮演入口平台的角...
郭昭蘭談「葉竹盛:作品不是因完成,是工作短暫停頓或休息」
去年中秋前夕,臺灣藝術家葉竹盛驟然離世之後,本事藝術創辦人郭偉甫與總監吳虹霏隨即問候藝術家家屬,並協助處理這位學院當代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