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紐約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於日前宣布,現任館長Lisa Phillips將於明(2026)年4月退休,卸下長達26年的任期之後轉為名譽館長,而她正在籌備一場關於博物館的所在區域鮑威里(Bowery)文化歷史的展覽,將於明年揭幕。至於目前正在進行擴建工程的博物館則預計於今年秋季向公眾開放,並呈現大型聯展「新人類:未來的記憶」(New Humans: Memories of the Future)做為開幕展覽。

董事會主席James Keith Brown表示:「在Lisa Phillips的卓越領導下,新當代藝術博物館從一個小型實驗機構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廣受讚譽項目的國際巨頭。秉承我們致力勇於冒險的實驗機構的根基,她領導了位於鮑威里街的旗艦建築SANAA以及目前正在其旁邊拔地而起的OMA大樓的建造,對我們博物館參與至關重要。」而繼任的館長人選也將於國際間展開遴選。
在藝術圈深耕近五十年的Lisa Phillips也對此表示:「我深感榮幸能夠領導新當代藝術博物館二十五年,我們與堪稱典範的董事會和董事會主席、傑出的員工以及傑出的策展人緊密合作,他們都致力於開拓視野,引領我們走向新的未來。我為我們共同取得的成就感到無比自豪,正是這些成就將我們面向未來的機構帶入了一個新時代,使其擁有堅實的基礎、充滿活力和多元化的觀眾群體,以及由兩棟相鄰建築組成的擴建綜合體,這將使博物館能夠開展更具雄心的項目。」

1999年,Lisa Phillips被任命為創立於1977年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第二任館長,接替創始館長Marcia Tucker。在她任職期間不斷擴大博物館的項目、預算與空間格局:如在2007年,她發起並實現新當代藝術博物館首座專用建築的規劃,將機構遷至位於鮑威里街的現址,建築外形猶如七個不同大小的盒子堆疊而具有高度辨識度,該建築的落成並對公眾開放對博物館而言是一個轉捩點,提升了其知名度和影響力,而設計這棟建築的東京建築事務所SANAA也隨即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從館方的多項數據來看:年度參觀人數(從4.5萬增至45萬)、董事會成員(從12人增至50人)以及員工人數(從25人增至150人),都揭示出機構在Lisa Phillips長年的領導下,自管理階層、工作團隊與觀眾的多元化程度都有顯著的提升而國際化的團隊,也吸引許多頂尖策展人和當代藝術的頂級贊助者為館方挹注資源。
作為一位策展人,Lisa Phillips憑藉其豐富多變、廣受好評的展覽項目將新當代藝術博物館打造成了全球最受推崇的當代藝術機構之一。她積極倡導當代藝術家及其理念,鞏固了該館在全球的聲譽,使其成為藝術家發聲的領先平台、公眾接觸尚未被主流接受的開創性藝術的空間,以及頂尖策展人才的聚集地。Lisa Phillips在新當代藝術博物館策劃了超過200場具有指標意義的展覽,為許多當代藝術家舉辦極具開創性的個展,如: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西爾多.梅雷萊斯(Cildo Meireles)、伊麗莎白.佩頓(Elizabeth Peyton)、喬治.康多(George Condo)、卡斯滕.霍勒(Carsten Höller)、烏爾斯.菲舍爾(Urs Fischer)、西蒙妮.利(Simone Leigh)、皮皮洛蒂.里斯特(Pipilotti Rist)、莎拉.盧卡斯(Sarah Lucas)、西斯特.蓋茲(Theaster Gates)以及朱蒂.芝加哥(Judy Chicago)等。
除了策劃展覽之外,Lisa Phillips更是新興科技和新型實驗藝術形式的早期倡導者,她推出許多前瞻性的實驗計劃,如:「博物館樞紐」(Museum as Hub)、「創意城」(IdeasCity)以及第一個由博物館主導的文化孵化器「NEW INC」,推進了博物館在創新領域的實踐,致力於促進藝術、設計、科學、技術和新媒體之間的跨學科整合。1999 年,她建立了The Media Lounge,這是美國博物館中的第一個新媒體空間,並於2002年將Rhizome引入新當代藝術博物館作為駐場機構。這些富有遠見的進步是Lisa Phillips領導的核心,象徵她致力於培養未來文化變革人才的承諾——擴展博物館的本質和作用的定義,對該領域本身產生重大影響。
此此之外,Lisa Phillips出版了三十多部著作,並在世界各地廣泛演講。她也擔任許多機構的理事,包括:美國藝術博物館館長協會 (AAMD)、安迪.沃荷視覺藝術基金會(Andy Warhol Found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白柱藝術基金會(White Columns)、Cisneros Fontanals藝術基金會(CIFO) 和LUMA基金會。2013年,她為美國藝術博物館館長協會進行了一項性別薪資研究,這是她長期以來倡導和指導女性藝術發展的延伸。而在加入新當代藝術博物館之前,Lisa Phillips曾在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擔任策展人達二十年。

近期,Lisa Phillips也監督了由OMA建築事務所紐約負責人重松象平(Shohei Shigematsu)與 Rem Koolhaas共同設計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擴建計畫,相鄰的新建築規劃為七層樓並以已故慈善家暨美術館董事Toby Devan Lewis的名字命名,其中三個樓層將與主館的高度相同以達到無縫銜接,而外觀也同樣採用夾層玻璃和金屬網,以呼應主體建築之簡潔風格與通透感,內部空間將使美術館原有的展覽空間擴大一倍。

而新建築於一樓打造全新入口廣場與展示公共藝術裝置的露天場地,並且將在此空間當中展出英國藝術家莎拉.盧卡斯的全新雕塑裝置《維納斯.維多利亞》(VENUS VICTORIA),她於今年成為William “Beau” Wrigley Jr. Foundation雕塑獎的獲獎者,該獎項每兩年頒發一次,旨在支持女性藝術家在博物館公共入口廣場創作和展示新作品,延續新當代藝術博物館長期以來在其展覽、公共計畫和領導層中對性別平等的承諾。

美國新銳藝術家Tschabalala Self以批判性思維探討具象問題,融合繪畫、版畫和雕塑來建構其創作主題。她亦獲委託為新當代藝術博物館外牆創作名為《藝術愛好者》(Art Lovers)的雕塑作品,預計呈現一對情侶擁抱的浪漫場景,俏皮地呼應了SANAA建築事務所設計的現有建築與OMA建築事務所設計的擴建部分之交匯處。此作品將安裝在美術館三樓的外部,得以從周邊街道即可看到,為觀眾呈現一幅當代紐約市民生活以及美術館空間所構建的人際關係之畫面。

而新銳捷克藝術家Klára Hosnedlová也將為中庭樓梯量身打造裝置作品,她擅於運用刺繡、編織與布料等工藝技法,結合金屬科技美學創作複雜的雕塑裝置,從中映射關於勞動、性別和歷史記憶相互交織的議題。而內部除了展廳之外,還設置有駐地藝術家的工作室、論壇空間,以及專門為NEW INC打造的辦公室。

訂於秋季隨著新空間啟用所開幕的新展覽「新人類:未來的記憶」延續新當代藝術博物館向來致力舉辦啟發性和及時性的主題展覽的定位,此展將匯集逾150位國際藝術家、作家、科學家、建築師和電影製作人的作品,以追溯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的對角線歷史,突顯重大技術和社會變革激發人類新觀念和未來新願景的關鍵時刻,共同探索科技變革如何推動「人類」定義的變遷。新當代藝術博物館藝術總監Massimiliano Gioni表示:「隨著新博物館開啟其自身歷史的全新篇章,『新人類』則意在揭示藝術家在詮釋和應對將影響我們共同命運的關鍵問題方面所發揮的作用。」

此外,新當代藝術博物館也已宣布明年將舉辦美國藝術家Arthur Jafa在紐約的首次博物館個展。而該館自2009年首度舉辦的三年展(New Museum Triennial),是紐約市首個聚焦於全球新興藝術家的定期國際展覽,由Vivian Crockett和Isabella Rjeille擔任策展人的第六屆三年展亦同樣於明年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