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為了孕育未來而建築:南藝大漢寶德紀念館開幕、台大藝文大樓競圖首獎出爐

為了孕育未來而建築:南藝大漢寶德紀念館開幕、台大藝文大樓競圖首獎出爐

Architecture for the Future: Tain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Inaugurates Han Pao-Teh Memorial Hall, 1st Place Winner Announced fo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s Architecture Design for the Concert Hall, Art Gallery, and Museum

2022年底,南北兩座學校各自以不同的藝術建築,紀念創校校長與百年:由國立台南藝術大學(簡稱「南藝大」)與首任校長漢寶德後代委託姚仁喜設計的「漢寶德紀念館」於2022年12月30日正式開幕。而國立臺灣大學(簡稱「台大」)也將以新建的「藝文大樓」,迎接創校百年,並於12/29公佈競圖結果,由黃翔龍建築師事務所與株式會社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獲得首獎。

2022年底,南北兩座學校各自以不同的藝術建築,紀念創校校長與百年: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簡稱「南藝大」)與首任校長漢寶德後代委託姚仁喜設計的「漢寶德紀念館」於2022年12月30日正式開幕。而國立臺灣大學(簡稱「台大」)也將以新建的「藝文大樓」,迎接創校百年,並於12/29公佈競圖結果,由黃翔龍建築師事務所與株式會社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獲得首獎。

南藝大漢寶德紀念館:A cube within a cube

被譽為臺灣現代建築思潮啟蒙者的漢寶德,不僅是位融會藝術、建築與設計思想的美學家,同時也是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創校校長。在2014年逝世後,校方與家屬便委由其得意門生的建築師姚仁喜,於南藝大建造一座漢寶德紀念館,並從2015年開始動工。

呼應漢寶德「文藝復興人」的美學思想,與南藝大作為藝術高教場域的象徵意義,姚仁喜以「a cube within a cube」作為漢寶德紀念館的建築概念。採用清水混凝土的極簡構築,15米立方的建築二樓外牆懸掛一座貫通內外的樓梯,營造出富於禪意的空間氛圍。

漢寶德的兒女漢述祖與漢可凡,對紀念館的籌備建設投注甚多心力。開幕當天,住在美國的女兒漢可凡特別帶著家人返台出席。她代表繼母孫寧瑜女士,與不久前離世的弟弟漢述祖,感謝建築師團隊讓紀念館順利完工,除此之外也感謝南藝大文博學院,多年來整理修復家屬捐給學校的三千多本藏書、書法作品與文物。

延伸閱讀│建築的態度:姚仁喜
延伸閱讀│建築的態度:漢寶德

呼應漢寶德「文藝復興人」的美學思想,與南藝大作為藝術高教場域的象徵意義,姚仁喜以「a cube within a cube」作為漢寶德紀念館的建築概念。圖為漢寶德紀念館。©牧童攝影/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 提供

早年參與傳統建築研究與維護,並以此思考現代建築與傳統建築的分野。而後以佛學思想為謬思,提出「大乘的建築觀」,並實踐在其80年代以降的公共建築作品中。而1995年開始動工的南藝大校園建築,則是漢氏在多元的人、事、時、地等因素完成的重要成就。漢寶德曾於2013年南藝大視覺藝術學院發起反對併校連署的期間,於聯合報副刊的〈大學校園巡禮〉中回憶孕育南藝大的過程始末:

…如同英、美的學院是以「院」落為單位的。我希望學生或訪客自校門走進廣場可以感覺到這是一所大學的中心,具有大學的莊重氣勢,與藝術大學的象徵。我希望這裡是學生在離校後會永遠記得的地方。

在建築的外觀上,我也因此改變了現代主義純淨的造型觀,開始想到裝飾對建築的意義,甚至想到建築與繪畫與雕刻再度結合。我決定在圖書館平坦的弧形正面上,加一個有古典意味的裝飾,作為學校的標誌。並在大門進口的地方,做一個石雕的門框,雕出傳統門神的感覺。為了增加一些思想深度,我請故宮博物院的秦孝儀院長寫了字,刻在門廊兩側的紅磚牆上。希望有了這樣的門面,來此參觀的人或在校的學生,站在廣場上可以靜心的「閱讀」建築,啟發他們一些想法。當他們走上台階,自門廊回首觀看時,又可以看到他們所經過的廣場上,有一個美麗的古典圖案,是自漢代古鏡上借來的。我希望創造一個既現代又傳統,足以使校友們在多年後仍可以懷念的環境…

──漢寶德

漢寶德紀念館開幕當天,同時推出「青山餘韻」常設展及「遊于藝」特展等兩檔展覽,以漢寶德前往美國哈佛大學取得建築碩士學位,到回國後東海大學推動建築教育的歷程,回顧漢寶德的人間歲月及其美學實踐。南藝大校長詹景裕表示,期待紀念館成為師生同好切磋學習的場域,讓更多人體認漢先生的學養,啟發更多學子。

延伸閱讀│邁向繆思:漢寶德談博物館

台大藝文大樓:台日建築團隊將合作打造「NEW FORUM 知的山丘」

另一方面,台大於去年宣布以建造藝文大樓為迎接創校百年的最大亮點,便吸引許多建築與藝術人士關注。此一工程總預算為47億元,從2022年10月開始徵件,最後收到17組國際知名團隊投標,由黃翔龍建築師事務所與共同投標的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以「知的山丘」為概念,規劃一座小丘蜿蜒的開放空間,獲得首獎與獎金500萬元。第二名從缺的情況下,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與「徐維志建築師事務所、高世銘建築師事務所」本次並列為第三名,各獲300萬元獎金。

在由台大校長管中閔、副校長周家蓓前北美館館長吳光庭、何創時書法基金會董事何傳馨、前台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前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廖文正與富邦建設董事長薛昭信等人組成的評審陣容,最後選出5組入圍的建築團隊,也都是重量級人物,包括:主掌臺中綠美圖的建築團隊日本SANNA 建築師事務所、完成淡江大橋的建築團隊英國札哈.哈蒂(Zaha Hadid)建築師事務所、完成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的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獲得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的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等,激烈競爭可見一番。

台大藝文大樓競圖由黃翔龍建築師事務所與共同投標的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以「知的山丘」獲得首獎與獎金500萬元。圖為「知的山丘」模型(國立臺灣大學提供)

台大藝文大樓的基地面積約17,435平方公尺(約5274坪),位於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及基隆路四段交口,為臺北市交通非常繁忙之路段。基地位處交通要衝,為由東南側(新北市永和區及新店區)進入臺北市的主要門戶,將結合周邊整體環境景觀,型塑臺北市的重要標地與臺北市東南端之入口意象。

除此之外,周邊的既有建築之功能屬性,也相對較為開放。例如旁邊的「集思台大會議中心」會議期間進出人數相對較多,可能與進入本基地主要動線重疊,因此,開放性與動線流暢,是硬體上必須先考量的挑戰。

獲得首獎的建築名稱為「知的山丘」,以開放式的步行空間,呼應未來藝術文化發展的在地化、國際化、跨學院、跨領域,空間主要包括「美術館」、「800席音樂廳」、「博物館」以及「行政空間」等四大部分。平田晃久表示,希望能將開放空間做到最大,讓開放的平面空間如小丘一般延伸到屋頂上,學生徜徉於其中也可以很自然的感受到文化交流的氛圍。即將於2023年1月7日正式卸任台大校長職位的管中閔,亦相當重視這個計畫。他表示,藝文大樓將包羅博物館、美術館與表演場所的功能,是一個跨越校長任期的計畫。

台大藝文大樓預計於2027年完工、並於2028年台大迎接創校百年時正式啟用。

延伸閱讀│日本自然系建築代表:平田晃久台灣首次個展

(責任編輯:陳晞)

ARTouch編輯部( 170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