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築師平田晃久(Akihisa Hirata)於台灣首次完整個展「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於2019年3月16日至6月23日在忠泰美術館展出。平田晃久出生於1971年,師承伊東豊雄(Toyo Ito),曾榮獲多項新銳及新秀建築獎項,兼具論述與設計的實力,至今已成為日本中生代建築師重要代表之一。本次將展示12件近年的代表作品,呈現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將為台灣建築界帶來全新的思考方向。
日本建築師平田晃久(Akihisa Hirata)。(忠泰美術館提供)
以理論重新呈現生態系建築
今年普立茲克建築獎(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頒給日本建築巨匠磯崎新(Arata Isozaki),即是肯定其在建築理論上的努力,「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也注重建築理念的傳達,特別邀請日本重要的建築學者五十嵐太郎(Taro Igarashi)擔任策展顧問,及建築評論人市川紘司(Koji Ichikawa)擔任策展人,展覽以「人間自然」(Human Nature)為名,此標題具備著多重解讀的可能性與曖昧性,才更確切地呼應了平田所抱持的開放且包容的創作理念。
「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中「諸島」展區,如海洋上漂浮的島嶼般的展場設計,展示12件作品模型、影片和照片。(忠泰美術館提供)
人們認知中的建築往往單指人類生活的空間,而平田卻採取更宏觀的視角,將建築比喻為廣納各種生物的生態系。「蝴蝶穿梭纏繞於群花縫隙間,這樣的空間是否有可能化為建築呢?」自少年時期對於生物就有濃厚興趣的平田晃久,觀察到蝴蝶在花朵間飛舞,存在著一種沒有明確邊界的三度空間;同樣的,建築不單是純粹的內與外,人、自然與建築間的界面也應是彼此交融纏繞,亦即所謂的「纏繞的相容性」(Karamarishiro)。當退離以人類為中心的觀點,讓建築逐漸將人居生活與自然連結起來,形成如同生態系的角色,將會遇見新的人為自然。
「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中「種籽與進化」展區,展出平田晃久早期作品小型草模。(忠泰美術館提供)
平田晃久的12件精采作品呈現
本展精選出多件近年具代表性作品之模型、影片和文章,「纏繞」是貫徹平田晃久所有創作的關鍵字。2017年的作品《太田市美術館.圖書館》融合了美術館與圖書館空間機能,更在設計初步階段,便邀請市民和營運單位進行多次討論,平田展現其開放包容的理念,也因此為作品帶來精采的成果。
平田晃久《太田市美術館.圖書館》(Art Museum & Library, Ota),日本,2017。(圖片來源/ Daichi Ano,忠泰美術館提供)
平田晃久《Tree-ness House》,日本,2017。(圖片來源/Vincent HECHT,忠泰美術館提供)
2015作品《Taipei Complex》藉由框架與斜坡的大膽設計,傳達「人為」與「自然」非二元對立的關係,而是一體兩面,彼此共生牽連。此作品雖未具體落成,但創造出的新型態建築已足以讓人產生許多想像。2018年位於台北市的作品《富富話合》,不同於大部分大樓的平整立面,而是設計出像小山丘般、充滿律動感的表情,住戶可擁有自己的露台,平田認為此作品是最適合21世紀的亞洲高樓層建築原型。位於東京的2017年作品《Tree-ness House》,是一棟以大樹為概念的建築。房間與挑空、樓下與樓上、室內與露台彼此纏繞交織,此有機形式產生大大小小、如樹洞般的室內空間,人們可以依照自己的習慣找到合適的使用方式。
除了豐富的作品呈現,本次展場空間設計特別由平田晃久事務所團隊親自操刀設計,以「纏繞」概念為基礎,將美術館改造成能延展出各種可能性、如海洋般的全白空間,漂浮其上的島嶼形成展台,觀眾可輕鬆愜意的徜徉其中,成為一種生態系的有機概念。
「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展出的《Taipei Complex》模型。(忠泰美術館提供)
2019年為忠泰美術館的建築年
忠泰美術館作為一座探索未來的美術館,自2018年的「零城——馬可.卡薩格蘭:邁向第三代城市」展、接續今年度的本展和即將於秋季推出的「對話:Oyler Wu Collaborative展」,皆是邀請中生代建築設計師以「個展」系列的方式,從他們創作的核心思想切入,展現建築設計的力量與多元面貌。忠泰美術館不僅成為他們發揮創意的平台,更期待成為激發新生代創作者對於未來更多想像、思考的觸媒。
平田晃久《富富話合》(Taipei Roofs),台北,2018。(忠泰美術館提供)
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
展期:2019.03.16-06.23
地點:忠泰美術館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Tags
ARTouch編輯部( 1685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