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等比再現光之教堂:「挑戰—安藤忠雄展」巡迴展台北最終站,呈現半世紀的建築奮鬥思路

等比再現光之教堂:「挑戰—安藤忠雄展」巡迴展台北最終站,呈現半世紀的建築奮鬥思路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Church of Light: Touring Exhibition of “Tadao Ando: Endeavors” Comes to Final Stop in Taipei, Presenting the Architect’s Half-Century Long Devotion to Architecture

安藤忠雄認為,當建築邂逅大千世界的物象,因而喚起的各種對話,才有訴諸人類靈魂的力量。如何使這些對話更為激烈、內容更加豐盛。由於每個計畫都有其獨自的脈絡,因此答案不會只有一個。「建築是困難的。也正因如此,建築是有趣的。」

「『挑戰一安藤忠雄展』記錄了半個世紀以來,為了解決「建築」這個無法回答的主題,我不斷奮鬥的軌跡。展覽於五年内巡迴了五個城市,最後在「對話」之地——台灣劃上句點,是意義極其深遠的偶然。
何謂建築?它是為了誰、又是為了什麼而構築?但願透過這個展覽,能提供一個機會,與大家共同重新思考建築的原點。」—安藤忠雄(Tadao Ando)

建築師安藤忠雄與「光之教堂」。 (© Araki Nobuyoshi)

忠泰美術館引進的「挑戰—安藤忠雄展」(TADAO ANDO: ENDEAVORS),自2017年從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出發,歷經巴黎、米蘭、上海、北京,於2022年抵達世界巡迥最終站台北,將在明天(6/3)於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盛大開展。展覽以「空間的原型」、「城市的挑戰」、「景觀的創造」、「與歷史對話」等四個主題劃分,展出超過300件展品。包括安藤忠雄自學時期環遊世界時的旅行速寫、捕捉靈光的設計手稿、建築模型、捕捉永恆瞬間的影片與攝影作品,以及經典建築空間「光之教堂」1:1復刻再現。

展覽以「空間的原型」、「城市的挑戰」、「景觀的創造」、「與歷史對話」等四個主題劃分,展出超過300件展品;圖為經典建築空間「光之教堂」1:1復刻再現。(忠泰美術館提供)

本展由忠泰美術館聯手安藤忠雄建築展實行委員會共同主辦,並邀請旅日建築師龍國英擔任策展顧問,引入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安藤忠雄的生涯回顧大展進台灣,期許觀眾得以在受疫情隔絕、只能透過數位網路接觸世界的現狀下,有機會能夠親身感受國際級建築大師充滿挑戰的傳奇人生。

在今日(6/2)的展前記者會中,安藤忠雄特別連線與台灣媒體致意並接受訪問。在受訪過程中,他總會在應對中,表露出自己在務實與臨機應變的反應中,實踐建築理想的精神。有時在鏡頭前拿起青蘋果,說著自己的「青蘋果哲學」,有時則見機與出席記者會的忠泰建設董事長李忠義提議建造公益的兒童圖書館提案。

安藤忠雄在視訊中介紹展覽時指出,他希望「挑戰」展不只是展示建築的結果,而是從零開始的發想過程。他也特別強調了手藝之餘建築的必要性,此次所有的展出模型、手稿與影像,都是由他與事務所內的同事靠著雙手創造完成。

安藤忠雄建築師(右)與策展顧問龍國英(左)在記者會現場,跨洋連線跟臺灣觀眾打招呼。(忠泰美術館提供)

「建築是困難的、建築是有趣的」

1941年出生日本大阪的安藤忠雄,無疑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從末接受過科班訓練的他,亦曾經擔任過職業拳擊手,基於對建築的狂熱,21歲的安藤忠雄踏上了遍及歐美遠至非洲的自學之旅,透過吸納名家建築精華化為自身養分。

在學歷至上的保守社會裡,他以大阪梅田佔地30坪的「大淀工作室」作為指揮基地,安藤忠雄化身「城市遊擊隊」對抗體制,從而開關出日本當代建築前所未見的全新道路,更在1995年一舉榮獲普立茲克建築獎。年屆80歲的安藤忠雄至今從末停止腳步,將「青春」永懷心中,如同青蘋果般永遠保持學習態度持續成長。此次在「挑戰—安藤忠雄展」門口特別放置的一顆青蘋果模型,便是建築師特別在展覽中引導人們思考其人生哲思的楔子。

忠泰美術館曾於2019年舉辦過安藤忠雄的演講,年近80歲的安藤先生以青蘋果,詮釋畢生對於「青春」的理解—不怕失敗,永遠保持開放心境與熱情,一次又一次向嚴峻的現實提出挑戰的精神。

安藤忠雄的建築作品以純粹幾何造型的清水混凝士型態深植人心,然而建築師長久追索的,是在去除一切修飾後,創造出能永存於人們内心深處的建築。安藤忠雄認為,當建築邂逅大千世界的物象,因而喚起的各種對話,才有訴諸人類靈魂的力量。如何使這些對話更為激烈、內容更加豐盛。由於每個計畫都有其獨自的脈絡,因此答案不會只有一個。「建築是困難的。也正因如此,建築是有趣的。」

「挑戰—安藤忠雄展」展場展出了安藤忠雄大尺幅的手稿與多件模型,圖中牆面為「中之島計劃II—地層空間(提案)」之手稿。(攝影/陳晞)

四大主題深入剖析安藤忠雄的建築哲學

安藤忠雄把「挑戰—安藤忠雄展」作為迎戰「建築」的半世紀奮鬥紀錄,他表示:「展覽五年巡迴過五個城市,最終站落腳在『對話之地』的台灣,也是極具意義的巧合。希望本次展覽能成為大家重新思考建築原點的機會。」本次展區劃分為四大主題,從建築師早期作品到近期進行中的計畫,深入剖析安藤的建築哲學。

「空間的原型」彙集了安藤忠雄從1969年到90年代中期職業生涯前半段的作品。始終站在建築第一線的他,無論是早期住宅作品磨練而來的光、幾何學等幾個根源性的主題,到暗藏日本傳統空間概念—「間」的城市建築手法,再到呼應場域脈絡建立新的關係、匠心獨具的地域主義建築,始終如一的設計理念貫穿在「住吉的長屋—東宅」、「水之教堂」、「六甲的集合住宅」等空間之中,觀眾由此可以從中找到他延續至今的思想本質。

此外,本區更展出「光之教堂」1:1等比例復刻作品,此建築以獨特空間量體和由光線演繹的美感備受崇敬,安藤忠雄更自喻為自我思想層面上的重大挑戰。

「空間的原型」展出「光之教堂」1:1等比例復刻作品,此建築以獨特空間量體和由光線演繹的美感備受崇敬,安藤忠雄更自喻為自我思想層面上的重大挑戰。(攝影/陳晞)
「挑戰—安藤忠雄展」展場。(攝影/陳晞)

「城市的挑戰」則是從安藤忠雄以「城市遊擊隊」自居從事建築活動以來,他眾多前衛的作品為建築界帶來了衝擊。70年代起,建築師透過小型住宅與商業建築,從「草根」開始向城市下戰帖;而在90年代中期之後,安藤忠雄日益參與規模更大、更多元且具公眾性的計畫,如位於臺灣臺中的「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與「上海保利大劇院」、「21_21 DESIGN SIGHT」。在此展區可以看見建築師如何面對都市中由時間積累的富饒,並對都市的現狀提出看法與質疑,再開創出新的都市紋理。

此區亦展示安藤忠雄早期提出將故鄉大阪中之島作為一個大文化圈的「中之島計畫II」,他提議要最大限度地活用中之島的地理、文化潛力,保留地上原有的歷史景觀和綠意盎然的城市公園氛圍,將所有的新設施設至於地下來形成「基地多層化」,安藤忠雄在紙上構繪出的美好城市想像,同時亦是他永不放棄的夢想。

「景觀的創造」與「城市的挑戰」展區相對應,是一個涵蓋多重價值的概念,延伸至該地景與場域所留存下來的集體記憶。無論是「真駒內瀧野陵園頭大佛」、「沃斯堡現代美術館」,安藤忠雄皆在用心讀取風景的內涵後,利用獨創的建築手法突顯其特性,並賦予場域新的價值。而長達30年的「直島計畫」,更是這一建築手法最為廣泛的實踐。

在這項宏偉計劃中,「地中美術館」、「倍樂生之家美術館」等作品如同生物繁衍般擴張,而透過自然與風土、人類與藝術持續對話和累積所孕育的永續發展動能,建築成為真正活著的場所,這座無名小島也躍為全球知名的藝術聖地。

長達30年的「直島計畫」中「地中美術館」、「倍樂生之家 美術館」等作品如同生物繁衍般擴張,建築成為真正活著的場所,這座無名小島也躍為全球知名的藝術聖地。(忠泰美術館提供)

另一方面,安藤忠雄將自己的作品視為一種脈絡,強調自身存在僅是建築歷史的一部分。在「與歷史對話」展區中,呈現了他以修復歷史建築為主題的計畫。安藤忠雄向刻劃在歷史建築中的時間致敬,竭盡心力地將時光作為記憶留存,並嘗試在內部構築全新的當代空間,激發新舊之間的對話。

此展區展示他與法國企業家弗朗索瓦.皮諾合作的「海關大樓(皮諾私人美術館)」與2021年方才竣工的「證券交易所(皮諾私人美術館)」,建築師將建築本身所蘊含的由古及今、連接時間的力量提煉而出,其思考軌跡與修復的漫長過程都將在展覽中鉅細靡遺地呈現在觀眾面前。除此之外,本次臺北展落腳近百年歷史的松山菸草工廠的古蹟空間,其場域同時也呼應著建築師長期強調立基當代回應歷史的建築理念,將當代建築大師的半世紀心血展出於此,期待能帶領觀眾感受建築與歷史承先啟後的對話。

對於安藤忠雄來說,每個建築計畫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與挑戰,如何透過建築誘發對話並與人們靈魂產生連結,正是他終身追索的目標。透過這個展覽,觀眾也可以重新開始思考安藤忠雄提出的叩問「何為建築?建築是為誰、為什麼而創造?」

安藤忠雄曾在其自傳中說過,活在嚴酷時代必須懷抱著「自己去創造」的強韌意志以及在任何困境下仍邁步向前的頑強決心。忠泰美術館不僅希望能夠透過本展引領觀眾一同見證這位建築大師勇於面對生命中各項挑戰的精彩歷程,也希冀能乘載著此精神,扮演著城市未來發展領航員般的角色,將具備國際視野的展覽活動與知識內容呈現給社會大眾,開啟建築教育交流、觸發眾人對建築發展可能性的思考,並帶動城市文化整體發展。

「挑戰—安藤忠雄展」開幕貴賓合影。(忠泰美術館提供)

「挑戰—安藤忠雄展」(TADAO ANDO:ENDEAVORS)

展期|2022.06.03 – 2022.09.13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ARTouch編輯部( 1567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