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泰美術館
【24/25】2025全球藝術展覽趨勢前瞻:臺灣
本文彙整了2025年全臺美術館與藝文機構的展覽計畫,包括聚焦於不同年代的臺灣藝術家之回顧、臺灣及全球現當代藝術,多元觀點...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2015-2016: 藝術的體制化現象似乎也從這時期開始逐步建置
這兩年也是各美術館大舉開館與行政體系改制的時期,包含2015年空總創新基地成立,開始推動青年創業與社會創新計畫、林平接任...
生命本質的探問及想像: 忠泰美術館「未來的生命,未來的你─數位、機器與賽博格」
在當今科技藝術繁盛發展的時代,我們常見作品聚焦於精密技術、演算法和華麗視覺效果,這些成為了藝術作品的亮點。然而,我們也應...
2023台北雙年展開幕週看展攻略!典藏編輯推薦:26處藝文展覽地圖
今年(2023)台北雙年展的開幕週有許多國際能量雲集,國際策展人、藝術家與藝術工作者接連在2023台北雙年展即將開幕的這...
記憶熱與第二波人類世:關於近期台灣當代藝術展覽的一些思考
在法國哲學家史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沿著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的思路,提出以數位...
忠泰美術館「亻 ─ 生而為人」中的雕塑性聯想
當一進門看見高達三米、重達三噸的安東尼·葛姆雷鑄造砌塊的雕塑作品《Big Rate II》佇立在忠泰美術館大廳時,你便可...
現場之間的氣氛:從「感知現場」談空間裝置型展演與其現象
「感知現場」的空間裝置裡並沒有明確且主觀的敘事,它選擇以低限主義藝術那裡取得的劇場性,營造開放的現場,這令我聯想到近年來...
【小典藏|愛閱讀】《ARTFUL THINKING 激發孩子潛能的哈佛名畫思考課》賞識思維如何幫助孩子全面探索?
經由賞識思維的幫助,讓原本展覽吸引到的觀者年齡,從年輕的專業相關學生,往下擴至小小學童,在活動之中,「看建築,學國際參與...
等比再現光之教堂:「挑戰—安藤忠雄展」巡迴展台北最終站,呈現半世紀的建築奮鬥思路
安藤忠雄認為,當建築邂逅大千世界的物象,因而喚起的各種對話,才有訴諸人類靈魂的力量。如何使這些對話更為激烈、內容更加豐盛...
科學感性的臨場:「生生LIVES:生命、生存、生活」,未來議題的彼此拓延
近幾年,台灣當代藝術領域開始有許多跨學科的藝術展呈出現,經常需要的不單只是視覺藝術領域的專業,而是必須和跨學科的專業工作...
文章導覽
1
2
3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