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亮
落實永續、深耕在地、前瞻科技:高美館公布2025重點計畫;11月自策展Von Wolfe顛覆美學邊界
2025年高雄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高美館)公布年度三大重點:落實環境永續、強化深耕在地藝術家、前瞻AI科技。具體包含了館...
【24/25】2025全球藝術展覽趨勢前瞻:臺灣
本文彙整了2025年全臺美術館與藝文機構的展覽計畫,包括聚焦於不同年代的臺灣藝術家之回顧、臺灣及全球現當代藝術,多元觀點...
【表演策展論】表演策展:用身體、現場與聚集再創造文化空間的進行式(下)
在多場館機構情境下,表演策展的意識與實踐,正在2010至2020年代臺灣的視覺與表演藝術場景中萌芽並蓬勃發展。我亦好奇,...
館舍開放與城市失落空間再現—藝術介入下「打開空間」的社會想像
日治時期作為臺灣初識現代性與「摩登生活」的起始,後來歷經政權更,遺留下來的建築資產,則在文資意識慢慢覺醒之際,慢慢地再利...
當公共藝術成為一個在地事件:「給平凡人的萬華散策」所拓展的「公共性」實踐
「給平凡人的萬華散策」嘗試將公共藝術的公共性不再只局限於硬體的想像,而允許更多關於軟性、有機、群體、集合的各種可能性變動...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2017-2018:以史觀再述創作流變,全臺藝文館舍陸續啟用
綜觀此兩年,全臺重大藝文館舍接連啟用或進行翻修,顯見社會對展演空間的使用需求與品質優化益發重視。2017年,文化部將空軍...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2013-2014: 文化中介組織、公民運動與藝文生態的深刻交會
2013至2014年間也見證了臺灣公民運動的蓬勃,藝文界大量參與包含廢核運動、太陽花學運在內的公民不服從運動,不僅代表藝...
【電影的美術館轉生考】作者的自我重組與複寫:蔡明亮 ✕ 北師美術館的三次展覽事件
如果說這三次展覽是以完全揚棄電影工業產製模式下的產物,蔡明亮的「手工」創作方法,在「蔡明亮的日子」更是被高度標榜的——無...
10年日子映與畫:「蔡明亮的日子」北師美術館開展
北師美術館再度與蔡明亮導演攜手合作,10月27日起同時在電影院上映《日子》,在美術館展出「蔡明亮的日子」。現場集結了近十...
「超出建築」評論:展中央的伴舞藝術家,作者性的力比多壓抑
所以這七個藝術家的組成本身,若我們單就當代藝術經常理所當然的「多元而混種」作為媒介美學的論述,這樣談論「超出」自然是達到...
文章導覽
1
2
3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