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2013至2014年間也見證了臺灣公民運動的蓬勃,藝文界大量參與包含廢核運動、太陽花學運在內的公民不服從運動,不僅代表藝...
在1980年代的行動與運動方法之後,藝術如何找到與社會一起動員與集結的空間?這也是為什麽,當時的藝術圈在討論藝術介入社會...
今年過年想好要去哪裡走春了嗎?典藏編輯部精選北、中、南、東23處藝文展覽與藝術季活動,祝大家過年看展龍(lǒng)順利!
政黨輪替是否影響藝術社會生態?若有影響,其方式是什麼?藝術界一直期待政黨提供明確的文化政策,但究竟需要怎樣的政策?藝術界...
2024年適逢舊曆甲辰年,即生肖年─龍年的到來,京都國立博物館於1月2日至2月12日特別舉辦「蛟龍騰天─龍年生肖(辰づく...
此次國際館長論壇由尚未正式開館的民間美術館策辦,其「企業擁抱挑戰」的主旨,也將企業納入不斷創建社會文化發展「催化劑」的挑...
藝術、科技、社會三大關鍵字,在尚未出現所謂「數位化」概念之時,便成為「林茲電子藝術節」探討未來社會的核心主軸。談到今日的...
典藏Artouch雙週藝聞:克林姆失落百年的肖像畫作將於維也納上拍、伊斯坦堡雙年展因策展人爭議與一連串人事變動將推遲至2...
史博館自2018年7月起閉館至今,因文資身份審議過程與疫情後之缺工缺料等因素期程延宕,趕在農曆年前的1月26日,國立歷史...
透過重新思索這種獨特的造形藝術表達形式在藝術史上的地位,公私立領域的文化參與者消除了對「原生藝術」的偏見,不再將它視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