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炎泉
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副處長。
何炎泉博士品鑑書法力作《書法這麼美》,用現代審美觀點談書法藝術
怎樣才算是好字?要怎麼看?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副處長何炎泉博士試圖利用現代的知識、視野與工具等,重新檢視古代的書法名...
不衫不履,自爾非常:文彭篆刻初探
由於文彭傳世印章的稀少,加上書畫鈐印的複雜狀況,因此其真實篆刻樣貌一直是個謎。儘管有幾方頂著「文彭」大名的經典之作流傳已...
如何品鑑書法藝術?以黃庭堅〈花氣薰人帖〉為例
《花氣薰人帖》可以說是黃庭堅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對臺灣觀眾更是如此,近年來衍生出許多相關影音創作與商品。翻開過去的研究史,...
書法家王羲之如何做到「力透紙背」、「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乍聽似乎很玄,事實上是非常科學的描述。這句話的重點其實在於墨水量,畢竟要讓墨水滲入木板達到三分,流進板中的量...
如何欣賞書法藝術?談書法品評的標準
書法的創作工具為圓錐狀的毛筆,主要以獸毛綁縛製成,如同東漢蔡邕(132-192)所提「惟筆軟則奇怪生焉」,柔軟加上圓錐外...
紙槌瓶之謎:解碼乾隆題詩裏隱藏的文物真相
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汝窯收藏中,有兩件非常著名的長頸瓶,又被稱為紙槌瓶。乾隆皇帝稱之「官窯瓶」與「汝窯瓶」,曾在一件龍泉窯盤...
從張大千的一封信談起——紙想告訴你:鳳梨紙、羅紋宣、 羅紋箋、魚子箋的故事
國立故宮博物院於今年4月1日至6月25日隆重推出「巨匠剪影─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展出其生平代表作及常用印章,可以略...
千萬毛中揀一毫:從張大千山馬、牛耳毫筆論毫料的冒名頂替
國立故宮博物院於今年4月1日至6月25日隆重推出「巨匠的剪影─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中,展出〈集黃山谷辛稼軒聯軸〉就見...
從故宮宋代花箋特展談砑花箋紙之工藝與書寫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古美術專題
古美術專欄
古美術市場動態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 Store
Google Play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