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炎泉

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處長。

臺灣大學化工系、藝術史研究所畢業,波士頓大學藝術與建築史博士,論文題目為〈北宋書法的物質性、風格與文化〉。研究領域為書畫史、書畫鑒賞,長期關注物質性議題,積極嘗試從筆墨角度探索藝術史,發表多篇相關學術專論。

近年負責策劃2025年「千年神遇—北宋西園雅集傳奇」、2022-23年「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2021年「文人畫最後一筆—溥心畬書畫特展」,2020年「巨匠的剪影—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2018年「宋代花箋特展」,2017年「自然生姿態—于右任書法特展」,2016年「妙合神離—董其昌書畫特展」等展覽及圖錄編撰。

《繪畫這麼美!》何炎泉博士「提取歷代名作中的筆墨系統」,鑑賞中國繪畫必收經典!
歷經百餘年藝術史亂流後的繪畫史,想想也該是重拾筆墨振作的時候了。過去沒有現代學科救贖的日子裡,靠著筆墨的延續也存活了千餘...
聽松美男子:許道寧〈松下曳杖〉
乍見宋代許道寧〈松下曳杖〉,巾帽衣帶飄動的翩翩高士最為吸睛。高士歪斜的頭描寫出當下側耳傾聽的動作,從耳朵所對應的方向,可...
觀物之生: 沈周《寫生》冊
沈周(1427-1509)能詩文,工書善畫。雖未曾任官,卻是當時蘇州的名人。本文領眾細觀國寶 明 沈周《寫生》冊〈驢〉、...
墨具五色: 梁楷〈潑墨仙人〉
以梁楷(13世紀)〈潑墨仙人〉為例,畫家以大筆蘸墨描繪一位袒胸露腹的仙人,自肩膀至衣服下襬,飛揚的筆勢墨韻,姿意奔放揮灑...
起伏頓挫: 溥心畬論用筆
溥心畬(1896-1963)《寒玉堂書畫論稿》提出「運筆使轉之法,畫出於書,非二本也」,〈寒玉堂論書畫〉:「周官保氏六書...
書畫同源:書品與畫品
書畫為何同源?首要功臣莫非毛筆,這個神奇工具的創造力,迄今仍持續被探索開發中,如同那些經典樂器(鋼琴、小提琴、長笛等)一...
環球巨眼:跨時代的梁清標書畫收藏
故宮的「巨幅名作」、「筆墨見真章」與「筆歌墨舞」為例行展架構,展覽主軸依時代序與種類,期望觀眾可以透過展覽對於書畫發展史...
何炎泉博士品鑑書法力作《書法這麼美》,用現代審美觀點談書法藝術
怎樣才算是好字?要怎麼看?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副處長何炎泉博士試圖利用現代的知識、視野與工具等,重新檢視古代的書法名...
不衫不履,自爾非常:文彭篆刻初探
由於文彭傳世印章的稀少,加上書畫鈐印的複雜狀況,因此其真實篆刻樣貌一直是個謎。儘管有幾方頂著「文彭」大名的經典之作流傳已...
如何品鑑書法藝術?以黃庭堅〈花氣薰人帖〉為例
《花氣薰人帖》可以說是黃庭堅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對臺灣觀眾更是如此,近年來衍生出許多相關影音創作與商品。翻開過去的研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