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環球巨眼:跨時代的梁清標書畫收藏

環球巨眼:跨時代的梁清標書畫收藏

The Masterful Eye - Liang Qingbiao's Transgenerational Collection of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故宮的「巨幅名作」、「筆墨見真章」與「筆歌墨舞」為例行展架構,展覽主軸依時代序與種類,期望觀眾可以透過展覽對於書畫發展史有通盤概略的認識。本季58件的選件中,除少部分特別為院慶所選與提報分級的國寶與重要古物,其餘約七成(40件)為梁清標舊藏。雖然僅占國立故宮博物院梁清標舊藏(約200件)的五分之一左右,卻已能反映出書畫史的發展概況,顯示出其收藏的大致史觀。

值國立故宮博物院十月院慶,書畫展覽安排不少國寶、重要古物展出,眼尖細心的觀眾或許已經發現,當中有不少鈐蓋著「蕉林鑑定」、「蒼巖子」、「棠邨審定」、「觀其大略」等收藏印的書畫,這些作品不只赫赫有名,還都是教科書上的常客,例如韓幹〈牧馬圖〉、趙幹〈江行初雪〉、蘇軾〈書前赤壁賦〉等。收藏印的主人,即是清初大收藏家梁清標(1620-1691),儘管對一般觀眾而言不如項元汴(1525-1590)或是乾隆皇帝(1711-1799)那樣熟悉,其藏品質量卻絲毫不遜色。

梁清標,直隸真定府(河北正定)人。字玉立,號蒼巖,一號蕉林,又號棠村,別號冶溪漁隱,齋號蕉林書屋。明崇禎十六年(1643)進士,順治元年(1644)補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兵、禮、刑、戶四部尚書。本人工書法,精鑑賞,收藏甲於海內。嘗從所藏法書中選出11種,刻成《秋碧堂法帖》。死後藏品大量流出,大部分進入清內府,被編入《石渠寶笈》中。文學修養甚高,著作無數,有《蕉林詩集》、《棠邨詩》、《棠邨隨筆》等。

觀其大略

故宮的「巨幅名作」、「筆墨見真章」與「筆歌墨舞」為例行展架構,展覽主軸依時代序與種類,期望觀眾可以透過展覽對於書畫發展史有通盤概略的認識。本季58件的選件中(表1),除少部分特別為院慶所選與提報分級的國寶與重要古物,其餘約七成(40件)為梁清標舊藏。雖然僅占國立故宮博物院梁清標舊藏(約200件)的五分之一左右,卻已能反映出書畫史的發展概況,顯示出其收藏的大致史觀。

表1 展出清單(黃色標記為梁清標舊藏)

繪畫

韓幹〈牧馬圖〉(圖1),畫一奚官(司職養馬)身騎白馬,另牽一匹黑駿,並轡而行。上有宋徽宗(1082-1135)題「韓幹真蹟,丁亥御筆」。韓幹是唐玄宗(712-756在位)時期的畫馬名家。從奚官相貌、馬匹圓臀與短腿,均顯示與唐代墓室壁畫相近,具雄健肥壯的時代特徵。不過描繪線條的細緻挺勁,方折的用筆方式,與馬鞍上錦墊的色彩,都接近徽宗時期的作風,故應是北宋末的摹古精品。

圖1 國寶 唐 韓幹〈牧馬圖〉,27.5×34.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江行初雪圖〉(圖2)為現存最可信的五代南唐畫蹟之一,是一幅山水人物並重的繪畫精品,也是傳世中時代較早的絹地山水。上有傳為李後主(937-978)的題識,指明作者為畫院學生趙幹。趙幹,江蘇江寧人,南唐李後主在位時畫院學生。自小生長在江南,所畫山水多為當地景物,尤其擅長布景與人物姿態。在這幅手卷中,畫家就利用彎曲的黃蘆堤岸,構置出浩渺的水波江面。畫中寒雪紛飛,江邊漁人為了生計繼續頂著風雪幹活,描繪出備極艱辛的漁家生活。行走在岸邊的旅客,同樣冒著寒雪趕路,人、驢皆帶著一副苦寒難行的面目,藉著筆下人物豐富傳神的表情,讓觀者感受到畫中寒凍的天氣。全幅更是以淡墨漬染絹地,再灑白粉為雪。寒林枯木則採用中鋒圓筆,勁挺有力。樹幹以乾筆皴染,自具陰陽向背。所畫蘆花,以赭墨裹粉,一筆點成,極富創意。小丘及坡腳,也以淡墨成塊塗抹而無明顯皴紋。

圖2 國寶 五代南唐 趙幹〈江行初雪〉局部,25.9×376.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宋人〈柳陰高士圖〉(圖3)畫柳蔭下高士袒胸露背,跣足坐於豹皮上,兩眼醺醺然,瀟灑超脫。由於陶淵明(365-427)曾以〈五柳先生傳〉自況,加上畫中器皿及服飾的特徵,可推斷此人為陶潛。人物線條剛勁如鐵絲,轉折犀利。樹幹蒼老,柳葉繁複,筆力穩健挺拔,多層皴染,使得畫面蘊藉厚潤。論布局,論筆法、設色,均臻上乘,是一幅人物畫佳作。

圖3 宋人〈柳陰高士圖〉,65.4×40.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嘉禾八景〉(圖4)為元四大家的吳鎮(1280-1354)作於至正四年(1344),仿瀟湘八景畫例,繪嘉興(又稱嘉禾)一帶八處勝境,分別是:空翠風煙、龍潭暮雲、鴛湖春曉、春波煙雨、月波秋霽、三閘奔湍、胥山松濤、武州幽瀾等,合稱為嘉禾八景。畫中地點皆以文字標示,以留白手法串連各點,並利用其地理上的相對位置安排。全作布局簡潔,用筆精要不繁,筆墨趣味盎然,呈現出悠遠空靈的景致。透過極簡手法的寫意手法來處理風景畫面,顯得格外古樸靜謐,表達出大自然中寧靜典雅的氣氛情調。全作除了展現吳鎮個人繪畫風格與書法造詣外,也進一步將來自瀟湘八景風景詩畫傳統加以改良,加強真實地點的位置描繪與文字標題,形成另一種特殊型態的山水表現。

圖4 元 吳鎮〈嘉禾八景〉局部,37.5×56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元人〈春山圖〉(圖5)無作者名款,有學者指出畫幅中楊維禎(1296-1370)詩題之點畫用筆,與山石樹枝筆法相仿,皆出於一人之手。楊氏書齋坐落於詩題中「文璧峰」山腳,此畫當是其住所周遭的景物寫照。畫中山石多呈現圓弧狀,在濃枯的墨色變化中,以起伏變化豐富的線條勾勒,由於淡墨渲染不多,加上紙質年久斑剝之故,濃墨圓筆點苔及枯枝樹顯得甚為突出,散發出一股冷澀枯寂的美感。山石、樹木的筆法相當靈活,並沒有顯出刻意雕飾的痕跡,豐富的畫面中透出一股幽趣。

圖5 重要古物 元人〈春山圖〉,73.2×42.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倪端(15世紀)〈捕魚圖〉(圖6)物象描繪得相當生動而真實,漁罟、竹簍、岸邊綠葭矮荻,莫不仔細刻畫,營造出江南水鄉草木榮滋之景象。漁人拉繩的全身用力,構築穩固的工作平臺、張力緊繃的繩子,甚至連網中漁獲都還在鑽動著。畫面右方繁複詳細的景物,恰與左邊江水的空曠虛迷形成強烈對比。遠處坡岸皴法以斧劈為主,近處坡石卻呈現類似披麻皴的效果,石頭則是交疊出類似捲雲皴的趣味,顯示出其筆法之靈活與變化。倪端,杭州人,字仲正。宣德(1426-1435)中徵入畫院,任職正千戶。善畫道釋人物,山水宗南宋。

圖6 重要古物 明 倪端〈捕魚圖〉,117.8×42.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文徵明〈蒼崖漁隱〉(圖7)設色淡雅,用筆粗放,構景雖簡而奇。山崖的嶙峋硬石以側筆斧劈皴表現,山腰橫生一樹,其下棧道蜿蜒,小橋跨溪,對岸為烟霞雲霧幛蔽。崖下一文士著寬袍大袖,盪舟歇槳,人物線條細勁舒緩,背影狀甚悠然。畫樹石以禿筆取拙,線條亦略抖顫遲滯,應為其晚期作品。

圖7 明 文徵明〈蒼崖漁隱〉,75.3×32.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仇英〈漢宮春曉〉(圖8)以春日晨曦中的漢代宮廷為背景,描繪佳麗百態,其中並穿插毛延壽為王昭君寫像的情節。通幅構景繁複,用筆清勁而賦色妍雅,林木奇石與華麗的宮闕交互掩映,鋪陳出宛如仙境般的瑰麗景象。除卻美女群像之外,復融入琴棋書畫、鑑古、蒔花等文人休閒活動,誠為仇英歷史故事畫中的精彩力作。

圖8 國寶 明 仇英〈漢宮春曉〉局部,30.6×574.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董其昌(1555-1636)〈秋林書屋圖〉(圖9),自題倣元代曹知白(1272-1355),卻全以自家筆法處理,呈現以古為新的臨摹觀。外觀的相似與否,不再是欣賞重點,畫家刻意將山石樹木等自然物象,簡化到一定程度。透過過程中的每一點、每一畫讓觀者感受精妙的筆法與用心,接著將各個物象結組起來,傳達出山水畫的意境。……(節錄)

圖9 明 董其昌〈秋林書屋圖〉,54.4×58.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李雪曼、何惠鑑〈梁清標收藏之淵源及價值〉,《中國美術學院學報》,2019年3期,頁7-18。
陳耀林〈梁清標叢談〉,《故宮博物院院刊》,1988年3期,頁56-69。
劉金庫《南畫北渡︰清代書畫鑑藏中心研究》,臺北:石頭出版社,2007。

(完整文圖請見《典藏.古美術》374期〈環球巨眼──跨時代的梁清標書畫收藏〉,作者何炎泉)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蝦皮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
Instagram

何炎泉( 13篇 )

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