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書法家王羲之如何做到「力透紙背」、「入木三分」

書法家王羲之如何做到「力透紙背」、「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乍聽似乎很玄,事實上是非常科學的描述。這句話的重點其實在於墨水量,畢竟要讓墨水滲入木板達到三分,流進板中的量就必須比一分或兩分的要多上許多。書法本來就是一個搬運墨水的活,目的是將墨池中的墨汁,透過毛筆的吸附與流瀉功能,有意識地移轉到書寫面上來形成文字的過程。因此,墨量控制在書寫中自然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當然還需要搭配其他技巧的使用。

「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唐張懷瓘《書斷》)這個描述王羲之墨蹟透入木板達三分深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詳,也都能隨口說出如「力透紙背」或「筆力雄強」之類的評語。實際上真的了解現象背後的原理嗎?為何墨水可以深入木頭中三分呢?從褒揚書聖的功用來思考,顯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其中也必然有什麼特殊技巧,不可能憑空就出現這樣的效果。

「入木三分」乍聽似乎很玄,事實上是非常科學的描述。這句話的重點其實在於墨水量,畢竟要讓墨水滲入木板達到三分,流進板中的量就必須比一分或兩分的要多上許多。書法本來就是一個搬運墨水的活,目的是將墨池中的墨汁,透過毛筆的吸附與流瀉功能,有意識地移轉到書寫面上來形成文字的過程。因此,墨量控制在書寫中自然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當然還需要搭配其他技巧的使用。

宋 黃庭堅〈寒山子龐居士詩〉,本幅29.1×213.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毛筆為獸毛所製成,其表面是由鱗片狀的角質細胞一層層堆疊出來(圖1),利用鱗片表面的附著力來吸附墨汁,然後靠著獸毛與書寫面接觸時,將附著於上的墨汁滲入書寫載體的纖維中。首先思考一根毫毛,當毫毛與書寫方向一致時,柔軟獸毛經過適當的施力加壓後,每個鱗片部位都能盡量地貼近書寫面,當接觸面積最大時,加上合適的停留時間,墨水便可以順利依序流入最大的量。然而,毫毛與行進方向出現角度時,鱗片排列方向便不同於毛筆行進方向,尤其當呈現垂直的角度時,因為獸毛的柔軟,加上施力加壓的方向與行進路線不同,很難讓每個鱗片服貼在面上,大概只有突起的鱗片外緣比較容易碰觸到書寫面,因此鱗片與鱗片的中間便會出現許多空隙,此時毫毛與書寫面的接觸面積大量縮小,注入的墨水量變少而且斷斷續續,導致整體的墨量大幅度減少。筆毫與書寫方向不一致也是造成飛白的主要原因。

圖1 人類毛髮顯微照相。(圖/何炎泉)

一根筆毛作用當然有限,所以接觸面上的每根毫毛都必須盡到最大注墨功能,才可能出現入木三分的效果。一根、兩根、三根……千根、萬根,當所有筆毫都能齊心協力,貢獻一己之力的時候,也就會出現所謂的「萬毫齊力」(圖2),此時線條看起來格外光潔、飽滿,同時能夠符合褚遂良(597-658)、黃庭堅(1045-1105)等人論書法品質時所提到「如印印泥」的效果。

圖2  宋 黃庭堅〈寒山子龐居士詩〉單字局部。(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如印印泥」雖然是書史上的常客,卻又極其神祕客,究竟代表什麼樣的概念呢?姑且不論那些錯綜複雜的考證推論,因為除了無法幫助理解,還會讓已經霧裡看花的觀者更加茫然。「印印泥」可能指秦漢的壓印封泥,或是唐以後的朱色鈐印,其目的都旨在描述一個視覺現象,就是點畫邊緣界限的清晰與分明,絲毫不能有開叉或是雜亂的毫毛。要形成非常明確俐落的輪廓線,負責完成邊緣線的毫毛在方向上就必須完全與運筆一致,否則便會出現紊亂不順的毛渣書寫效果。不過,這種毛渣表現在現代書法中,似乎也往往被誤解為渾厚、蒼勁或率意的表現。

為了讓所有筆毛控制得宜,在蘸墨後也多會有刮墨舔筆的動作,除去多餘墨水的同時也理順筆毫。開始書寫後,除了要時時注意並控制毫毛與運筆行進的角度,也務必讓接觸面的每一根毫毛都能貼緊書寫面,才能發揮所有筆毛傳遞運送墨汁的最大功能,加上合適的停留時間,便有機會達到「入木三分」的超凡書寫境界。

類似「萬毫其力」的概念還有「鋪毫」技巧,清代包世臣(1775-1855):「凡下筆須使筆毫平鋪紙上,乃四面圓足。」(《藝舟雙楫》)事實上,筆毫平鋪的寫法已經可以產生出品質較佳的線條,若能搭配「中鋒」筆法,就能書寫出品質更佳、層次更豐富的線條。因此,下期將介紹書法品評的命脈──中鋒,書法藝術可以說是完全圍繞著這個中心所發展起來的。


何炎泉博士品鑑書法最新力作

《書法這麼美!縱覽橫跨一千六百年國寶書蹟》

怎樣才算是好字?要怎麼看?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副處長何炎泉博士用現代審美觀點談書法藝術。

《典藏.古美術》自第340期推出「書品」專欄,由本文作者何炎泉執筆導賞。更多文章請參閱雜誌內容!

【雜誌購買連結】典藏官網蝦皮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FaceBookInstagram

何炎泉( 12篇 )

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副處長。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