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何炎泉博士品鑑書法力作《書法這麼美》,用現代審美觀點談書法藝術

何炎泉博士品鑑書法力作《書法這麼美》,用現代審美觀點談書法藝術

《書法這麼美!縱覽橫跨一千六百年國寶書蹟》

怎樣才算是好字?要怎麼看?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副處長何炎泉博士試圖利用現代的知識、視野與工具等,重新檢視古代的書法名品,試圖梳理出背後品評系統的實際運作模式,並藉之理解玄妙的傳統書法賞鑒標準,希望讓書法這個悠久的藝術能夠真正進入現代化,享受現代所帶來的種種優點,繼續發展出新的生命。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釋惠能《六祖法寶壇經》

非具象的特質讓書法從一開始,就走上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數千年來,在歷代文化菁英不斷地探索與擴充下,早已發展出一套完備的創作理論與品評機制。以書寫功能性為主的書法,本身並無過多模仿自然事物的需求,完全不具備原生(被模仿物)的審美價值,所有的美感都是逐漸被開發所賦予的,發展過程中自然受到時代的種種影響。就這點而言,正因書法沒有自我的特殊性,反而能像大海一樣廣納百川,最終形成驚人的豐富文化體系,儘管形式上相對簡單。因為書寫與身體的密切關係,書法成為創作者身心狀況的忠實紀錄。尤其是賴「筆」為生的古代文人,書法重要性絕對勝過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當日常生活發生任何變化時,最容易反映出來的當然是時刻都在實踐的書法。當前視覺文化研究中最不受重視的應該就是書法,顯示出現代人對這種藝術形式的不熟悉與誤解。客觀上看似特立獨行的書法藝術,若單純以文化封閉性來看待處理,就會忽視其中的包容力與開放性。

長久以來的書法研究,主要以風格分析與流派發展為關注重點,營造出一種數千年來自成一格的完整體系概念,似乎罩著一個完全不受外界干擾的金鐘罩。這樣的刻板學術現象,歸根究柢就是過度拘泥於臨摹經典的學習方式。對於傳統書法風格的學習、繼承與發展,說穿了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把字寫好。若是這些經典書風無法幫助發展、建立或改善書家的書寫品質,即使完全擁有了也沒有太大意義,充其量就是成為一部影印機或是掃描器。此外,書法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風格本身又會因應時代衍生出不同的意義,成為技法以外的特殊符號。歷代所疊加上去的概念,的確豐富整個書法史,只是真正書法藝術可能已經石沉大海,不知被深埋到幾萬丈的深淵中。尤其進入現代以後,感覺上帶有進步意味的「書法」學科,加上毛筆被新式書寫工具與輸入法所取代,過去的日常書法已經被趕入歷史長河中,要理解、認識與欣賞似乎也成為專門的技能。

任何藝術或文化要能長久持續發展下去,標準的建立與批評機制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一旦有問題就會淪為各說各話。書法能歴久不衰正是仰賴其完備的品評系統,此運作機制並不會因為時代或其他因素而發生改變,才會有傳世名作的誕生。每件名跡莫不是經過歷代文人們極其嚴苛的檢驗,通過種種不同的試煉與挑戰後,才能存活到今日。書中介紹的書法除本身的珍貴性外,背後蘊含的審美標準才是值得深掘的部分。透過點點滴滴的拼湊,或許有機會將隱藏在浩瀚書法品評體系中的標準提取出來,搭配作品清晰的局部圖像具體地呈現在觀者眼前,而不是採取不精準的言辭與失真的圖片來解釋難以捉摸的書法審美。

經過了這些年,漢字文化圈中的中、日、韓,莫不積極宣揚發展書法藝術,從事人口也不斷壯大中,尤其是對岸的書法熱,少說也有上億人在從事寫字活動,絕對是地球上最多人從事的藝術類別。若放置於歷史中來思考,目前也確實處於書法發展的黃金時期。透過獸毛製作的圓錐狀毛筆,除了滿足書寫功能所要求的清楚工整、易於辨識外,也能產生出各種造形與變化。由於線條與身體動作的關聯性,使得人的複雜與豐富可以不斷地充實點畫的形式與內涵,書與人於是形成完美的結合。「字如其人」理論的出現,也同時宣告書法不滅的定律,只要人的差異性還存在,書法就會繼續發展下去。即使在毛筆幾近消失的現代,已經轉變為專門藝術的書法不僅蓬勃發展,還相當有創意地以硬筆書法的形式,繼續存活在許多人的生活中。

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時代如何轉變、人心如何思異?數千年過去了,書法在過去所面對的衝擊與問題,當然不會少於今日。真正沒見識過大風大浪的,反而是活在當下的人,因此無需過度杞人憂天。只要靜下心來看看書法之美,真正理解背後品評機制的運作之後,就會意識到書法一直是書法,根本絲毫沒有動搖過。不僅書聖王羲之(303-361)在現代依舊是典範,其餘經典也都未曾被撼動過,或許在某些人心中曾經被質疑過,最終看來也都只是微不足道的想法。

為了還書法本來面目,專注於作品本身才是不二法門,否則會被太多不相干的事物給蒙蔽,只會離真相越來越遠。怎樣算是好字?要看哪裡?才是本書關心的焦點,至於那些有學問的藝術史研究,會暫且擱置一旁。前人對於書法理論的探討非常多,從兩千年前的漢代到現代,都還持續有所發展。鑒於整個體系過於龐雜,其中觀點也往往因人而異,若通盤接受反而容易墜入五里霧中,浮沉其中而無法自拔。拜近年來數位化的高度發展成果所賜,許多傳世書法作品都可以很仔細地檢視分析,遠遠超過肉眼所能觀察到的程度,又沒有時空的限制,非常適合用來驗證古人的理論。因此文中僅會使用少數挑選過的論點,配合視覺上可以具體看到的證據,試著闡述傳統書法品評的要點與過程。當然,這可能也是另一個瞎子摸象的故事。

延伸閱讀|如何欣賞書法藝術?談書法品評的標準


何炎泉博士品鑑書法最新力作

《書法這麼美!縱覽橫跨一千六百年國寶書蹟》

怎樣才算是好字?要怎麼看?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副處長何炎泉博士用現代審美觀點談書法藝術。

《典藏.古美術》自第340期推出「書品」專欄,由本文作者何炎泉執筆導賞。更多文章請參閱雜誌內容!

【雜誌購買連結】典藏官網蝦皮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FaceBookInstagram

何炎泉( 13篇 )

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副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