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亮

【表演策展論】表演策展:用身體、現場與聚集再創造文化空間的進行式(下)
在多場館機構情境下,表演策展的意識與實踐,正在2010至2020年代臺灣的視覺與表演藝術場景中萌芽並蓬勃發展。我亦好奇,...
館舍開放與城市失落空間再現—藝術介入下「打開空間」的社會想像
日治時期作為臺灣初識現代性與「摩登生活」的起始,後來歷經政權更,遺留下來的建築資產,則在文資意識慢慢覺醒之際,慢慢地再利...
當公共藝術成為一個在地事件:「給平凡人的萬華散策」所拓展的「公共性」實踐
「給平凡人的萬華散策」嘗試將公共藝術的公共性不再只局限於硬體的想像,而允許更多關於軟性、有機、群體、集合的各種可能性變動...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2017-2018:以史觀再述創作流變,全臺藝文館舍陸續啟用
綜觀此兩年,全臺重大藝文館舍接連啟用或進行翻修,顯見社會對展演空間的使用需求與品質優化益發重視。2017年,文化部將空軍...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2013-2014: 文化中介組織、公民運動與藝文生態的深刻交會
2013至2014年間也見證了臺灣公民運動的蓬勃,藝文界大量參與包含廢核運動、太陽花學運在內的公民不服從運動,不僅代表藝...
【電影的美術館轉生考】作者的自我重組與複寫:蔡明亮 ✕ 北師美術館的三次展覽事件
如果說這三次展覽是以完全揚棄電影工業產製模式下的產物,蔡明亮的「手工」創作方法,在「蔡明亮的日子」更是被高度標榜的——無...
10年日子映與畫:「蔡明亮的日子」北師美術館開展
北師美術館再度與蔡明亮導演攜手合作,10月27日起同時在電影院上映《日子》,在美術館展出「蔡明亮的日子」。現場集結了近十...
「超出建築」評論:展中央的伴舞藝術家,作者性的力比多壓抑
所以這七個藝術家的組成本身,若我們單就當代藝術經常理所當然的「多元而混種」作為媒介美學的論述,這樣談論「超出」自然是達到...
【威尼斯雙年展現場報導】「不可能的夢」開展:回顧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走過的路冀望將來
本屆威尼斯雙年展預展20日開展。雖然原定展出的藝術家撒古流因疑涉妨害性自主被終止參展,主辦單位臺北市立美術館仍堅持讓台灣...
【影形力專欄】空城記:關於空鏡頭加乘空白時間的美學方案
確切而言,此種在影史中潛勢十足的鏡頭,尤其自戰後迄今有其變體與殊異命名。小津與費穆的空鏡頭作為文化引力場,可想而知,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