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總
當紀念碑化為幽靈海洋:從「沉浸」到「暗湧」體驗
裝置化的沉浸展演,原本是消解藝術紀念碑化權威的距離感,但在今天品牌操作下搖身一變成新型態的「沉浸產品紀念碑」。然而,另一...
【回望當代:當代如何轉了彎?】2011-2020現場藝術與劇場變體
當公共性開始被積極納入表演性策展的核心,策展人也就被普遍期待,可以透過策畫藝術節,直面當代的關鍵問題,如人類世、生態、身...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2015-2016: 藝術的體制化現象似乎也從這時期開始逐步建置
這兩年也是各美術館大舉開館與行政體系改制的時期,包含2015年空總創新基地成立,開始推動青年創業與社會創新計畫、林平接任...
吳漢中與徐明瀚談2023臺灣文博會「野性博物館」如何打開空總,與大型文化策展的共作轉向
2023文博會總策展人的吳漢中,與文化策展主題館「野性博物館」策展人徐明瀚,兩人的策展有著不同面向。在文博會大量增加的當...
【薄荷薄荷】房間裡的盲人與大象——淺談補助結構的防弊與尋租
從政府機關出發的民間合作案,無論是補助案、採購案或促參案(BOT),皆須通過層層法定流程和重重規範。儘管如此,畢竟僧多粥...
記憶熱與第二波人類世:關於近期台灣當代藝術展覽的一些思考
在法國哲學家史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沿著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的思路,提出以數位...
重製風暴:「崩塌記憶之宮」
策展人游崴策劃的「崩塌記憶之宮」,替空總這片廢墟渲染著復古、懷舊與戀物的氛圍。不見新潮的數位投影沈浸奇觀或多頻聲響裝置;...
【青鳥退書事件評論#2】地租、地租、地租,三種口味:廉租辦?無本生意?造節同盟?
《VERSE》雜誌從事文化內容生產,發刊兩年半定調為「Culture Matters! 文化是重要的」,吸引不少平常並不...
訪談曹興誠、洪三雄:台灣的護國神山是故宮,不是台積電
前聯華電子董事長曹興誠近期成為政治紅人,對於兩岸議題批判的砲火猛烈,儼然成為媒體寵兒。其實,曹興誠是傑出藝術收藏家,曾是...
【請問市長候選人1】針對台北市藝文政見,陳時中提5點打造「文化培力大投資」
繼上週呼籲台北市三位市長候選人應盡速提出台北市文化政策後,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競選團隊率先回應本刊之呼籲,以「文化培力大...
文章導覽
1
2
3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