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美術館

看見「思慕」的形狀:2025台北雙年展精選作品解析(下)
2025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揭幕已近半月,編輯部精選其中13件作品,透過揭示它們的內在故事與藝術家的創作意圖,讓...
看見「思慕」的形狀:2025台北雙年展精選作品解析(上)
2025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揭幕已近半月,編輯部精選其中15件作品,透過揭示它們的內在故事與藝術家的創作意圖,讓...
2026年威雙台灣館公布策展人及展名:李亦凡「鬱卒的平面」以遊戲引擎探問世界
時至今日,作為一個影像創作者,李亦凡亦無法迴避「深度學習的生成式影像」,即我們俗稱的AI影像,而這也是他即將發布的新作品...
「思慕」的多聲部合唱:山姆.巴塔維爾談2025台北雙年展的詩性與政治
對於這兩位異鄉人而言,策劃本屆北雙的一大任務,便是「創造一個讓感受與思考、親密與結構能夠無階層共存的空間」,讓臺灣的地方...
駱麗真轉任北美館館長,蔡詩萍揭文化局未來藍圖
駱麗真從台北當代藝術館轉任臺北市立美術館的背後,文化局的臺北文化品牌未來願景為何?
奧拉弗.埃利亞松的好客場域, 我們的抽象旅程
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在臺首次個展「你的好奇旅程」已於臺北市立美術館開展。專訪埃利亞松時,我...
倪蔣懷的畫中人生與百年願景,「懷德樂美」紀念展北美館登場
展題「懷德樂美」擷取自倪蔣懷日記的記述:「君子懷德、藝術樂美」,意在凸顯他獨特而深刻的藝術思維與理念。展覽以倪蔣懷的「生...
【點開作品.zip】出去玩,然後一起滾動:總是在與自然協商的藝術家 王煜松
「不一定是館方或策展人的意見,而是大自然本身也會否決我啊,我的一些作品最後是有點像是跟它(大自然)做一些協商的結果。」王...
攝影需要時間的瞬間——「時代劇場: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1990年代,隨著亞瑟・羅特斯坦(Arthur Rothstein,1915-1985)著作《紀實攝影》的中譯本於臺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