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童年的美術館】從美學教育到參與創造 各國兒童博物館與美術館兒童區的發展趨勢
由於受眾群體的特殊,為了營造安心玩樂、冒險、實驗和發現的適齡環境,兒童區的籌備通常需要整合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學者以及展示...
【專題】童年的美術館 兒童與藝術共融的機構實踐與思考
兒童美術館或美術館中的兒童區,在世界範圍內已有超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演進,近20年來在臺灣也逐漸為美術館、博物館界所重視,中...
文物中的運動會:古代也有跳水、體操、高爾夫球?
炎炎夏日,想來點水上運動嗎?奧運場上,跳水選手縱身一躍,落入水中,以優美姿態、協調性與平衡感比拚。其實早在中國古代,人們...
【威尼斯通訊】影像技術於數位時代的反身性思考:專訪臺灣館「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
其實我在2020年的時候就確定要做《日常戰爭》了,整個創作論述也都已經完成,而她也認同我正在做的作品,所以其實我們在規劃...
地震島臺灣:地牛神話與震災中的神
原住民直接把地震的起因投射在動物身上,有許多與牛相關的地震神話,伊能嘉矩曾採錄淡水平埔蕃的地牛神話,日本學者佐山融吉採錄...
【威尼斯通訊】強調南方視角的「處處都是外人」:扁平化的他者藝術圖像
佩德羅薩策劃的威尼斯雙年展並未擺脫中心/邊緣、北方/南方、西方/他者的二元對立思維。從邊緣到中心,作為他者的「外人」藝術...
【專題】威尼斯通訊──雙年展的夢與現實
本次專題探討主題展、國家館、周邊展以及臺灣館等不同面向,我們藉此觀察威尼斯雙年展如何持續與藝術世界內部的經濟文化結構、以...
動物.神靈.傳說:美索不達米亞及中日地震神話
地震摧毀的威力如此之大,且往往來得毫無預警,使得古代人類對於地震充滿敬畏與想像,將地震的產生比附在種種神話傳說之上。日本...
【絕地大反攻-解殖與後殖】第三世界電影裡的後殖民書寫
微觀地分析所謂重建銀幕上的越南,陳英雄呈現特定的時期是殖民尾聲的法屬印度支那記憶。然而不同於改編自瑪格麗特.莒哈斯(Ma...
【絕地大反攻-解殖與後殖】涉水前行:黑人靈魂裡的臭味與淤泥
淤泥是生活的真實處境,也是靈魂深處的隱喻。當雙腳長時間陷落在黏稠的髒污裡,淤泥便彷彿一點一滴滲透進血液與肌肉,再怎麼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