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寫生風景的曙光──日治時期東洋畫中的臺灣風景

寫生風景的曙光──日治時期東洋畫中的臺灣風景

臺灣的風景得以成為繪畫主題並加以發揚,與臺灣近代美術的成立密切相關。日治時期,石川欽一郎(1871-1945)等日籍藝術家引入西方的藝術表現與繪畫訓練,使臺灣藝術從過往的文人書畫或屋宇彩繪的傳統模式,逐漸出現西方概念的表現方式與題材內容。這些在臺灣活動的日籍藝術家,描繪臺灣本土的風景,強調西方概念的寫生觀,並影響到日治時期接受新式藝術教育的臺灣藝術家,共同構築出臺灣獨有的「地方色彩」。
臺灣面積僅有約3萬6千平方公里,但在數個板塊的推擠之下,山地比例高達七成,且山高谷深,有超過280座山海拔高逾3000公尺,並有如太魯閣般壯闊宏偉的峽谷,壯麗之景目不暇給。然而,臺灣的早期歷史中,鮮少有描繪臺灣山川景緻之美的畫作。清領時期的臺灣藝術尚屬萌芽時期,缺乏自我面貌,繪畫主題以傳統題材為主。此時即便有風景作品,也都是傳統山水陳套,比如從《臺灣府志》中所描繪的「臺灣八景」(圖1),雖描繪臺灣...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李孟學(Li Meng-Hsueh)( 95篇 )

嘉義市立美術館專案助理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