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ACC紐約執行長Judy Kim上任後首來台,維繫新冷戰時期的台美藝術交流網絡

ACC紐約執行長Judy Kim上任後首來台,維繫新冷戰時期的台美藝術交流網絡

Judy Kim Visits Taiwan for the First Time as Asian Cultural Council Executive Director, Connecting the Art Worlds of Taiwan and the US in the New Cold War Era

作為亞洲與美國之間重要的文化藝術贊助機構,由洛克斐勒三世於1963年成立的亞洲文化協會(ACC),如今正在以全球的巡迴計劃,關照基金會營運一甲子的藝術文化積累。而去年甫上任紐約執行長的韓裔美籍策展人Judy Kim,被視為是ACC在美國與亞洲之間的新冷戰時局當中、極具友善少數族群象徵的人事任命。台灣邊境政策鬆綁之後,Kim便隨規劃來訪台北的行程。在本週的短短數日之內,將拜訪全台各地歷任獲得ACC獎助計畫的藝術工作者們,並於週三(14日)舉辦ACC六十週年的紀錄片放映會。她亦特別接受典藏ARTouch採訪,談談重啟國際旅行的文化藝術交流,與ACC在新冷戰情境下的贊助使命。

作為亞洲與美國之間重要的文化藝術贊助機構,由洛克菲勒三世於1963年成立的亞洲文化協會(簡稱「ACC」),如今正在以全球的巡迴計劃,關照基金會營運一甲子的藝術文化積累。而去年甫上任ACC紐約執行長的韓裔美籍策展人Judy Kim(b.1970),更被業界人士視為ACC在美國與亞洲之間的新冷戰時局當中、極具友善少數族群象徵的人事任命。

台灣邊境政策鬆綁之後,Kim便隨規劃來訪台北的行程。在本週的短短數日之內,將拜訪全台各地歷任獲得ACC獎助計畫的藝術工作者們,並於週三(14日)舉辦ACC六十週年的紀錄片放映會。她亦特別接受典藏ARTouch採訪,談談重啟國際旅行的文化藝術交流,與ACC在新冷戰情境下的贊助使命。

延伸閱讀|ACC公佈2022台灣獎助計畫8組名單,並重啟人身旅行國際交流

去年甫上任紐約執行長的韓裔美籍策展人Judy Kim,被視為是ACC在美國與亞洲之間的新冷戰時局當中、極具友善少數族群象徵的人事任命。圖為ACC紐約基金會執行長Judy Kim(右)與ACC台灣基金會執行長張元茜(左)。(本刊資料室)

讓文化藝術交流的網絡更寬廣

1963年以來,ACC贊助的台灣受獎者近三百人。早期包括楊牧、傅申、袁旃、劉國松和林懷民都名列獲獎名單內。而近期,除了具國際交流潛力的藝術工作者如王德瑜、徐遠達、黃博志、曾建穎與蘇煌盛之外,更有官方或民間機構獲得這個極具國際網絡的基金會支持。

身為Judy Kim落地台灣的東道主,ACC台灣基金會執行長張元茜說,Kim自從去年上任執行長之後,一直因為疫情而無法來到亞洲。如今幸得各國國境紛紛解封,今年起加緊行程,預計藉著ACC60週年的紀念計劃,好好拜訪亞洲各地。

來自紐約市的Kim,藝術史,並在巴德學院當代藝術與文化策展研究中心獲得碩士學位。 Kim 曾在費城藝術博物館、Wadsworth Atheneum 藝術博物館、美國藝術聯合會(the American Federation of the Arts)以及布魯克林博物館擔任展覽部主管,並擔任策展和領導職務。 在後續的十年裡,她在美國兩家領先的機構擔任董事職務,擔任古根漢基金會的附屬機構董事和阿布達比項目營運總監,以及電影《星際大戰》導演喬治·盧卡斯及其妻子女商人梅洛迪·霍布森(Mellody Hobson)創立的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Lucas Museum of Narrative Art)的副館長。

除了以人道關懷為主要營運項目的「新加坡ACC」之外,目前ACC在台北、香港、馬尼拉與東京等四座城市設有在地基金會。而該基金會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以人與文化交流為本的獎助項目。「ACC是贊助個人,而非贊助藝術產出,」Kim說,ACC的獎助精神在於支持藝術工作者「成為更不一樣的人」,與國際現行的補助機制相當不同。

Kim說,ACC的獎助精神在於支持藝術工作者「成為更不一樣的人」,與國際現行的補助機制相當不同。圖為ACC紐約基金會執行長Judy Kim(右)與ACC台灣基金會執行長張元茜(左)。(本刊資料室)

作為一個在文化冷戰時期成立的慈善組織,過往ACC與美國在亞洲進行的「美援文藝體制」,有著相當的呼應關係,甚至可說是亞洲戰後藝術現代化、以及亞洲與美國戰後文化交流重要的幕後推手。

「舉凡韓國第一位女性導演朴南玉(Park Nam-ok)的電影、甚或白南準的第一臺攝影機,都有ACC的支持。」Kim說,促進美國─亞洲之間的多元文化交流,是ACC的重要目的,其影響綿長深遠。當她在北卡羅來納大學修習藝術史的時候,教授藝術史的謝爾曼.李(Sherman Emery Lee,b.1918),也曾在1990年接受ACC的支持,到亞洲從事藝術史研究,並完成修訂他影響後世甚鉅的重要著作《遠東藝術史》(A History of Far Eastern Art)。而Kim第一次獲得ACC獎助計畫支持,是在1998年前往國立韓國現代美術館研究。

在全球藝術界工作的能力是吸引她加入 ACC 的原因之一。被問到當時與ACC第一次結緣的過程,Kim笑稱已經記不太清楚,只知道補助計劃結束之後,跟ACC之間雖沒有緊密聯絡,但依舊維持著關係。「不過度打擾,也是一種美」張元茜說,這也是ACC與獲獎助者之間為人稱道的連結,只要曾受過基金會的獎助,就像是親友、家人。攤開如今ACC在亞洲各處的基金會顧問團裡,亦不乏早期受過獎助的藝術工作者。讓交流的網絡更寬廣,即是60年之後的ACC與新任執行董事Kim接下來的首要之務。

作為新冷戰時局下的國際交流

然而,儘管各國逐漸鬆綁國境政策,讓藝術文化的交流看似終於有再次開展的空間,隨之而來的戰爭情境,使國際藝術交流也在如今時局的互信基礎上,有許多潛在的挑戰。尤其在美國非裔和亞裔歧視問題尚未緩解、香港反送中、烏克蘭戰爭乃至近期在中國的白紙革命等,藝術無法自外於政治與社會環境,亦有許多創作呼應著時局。

Kim身為ACC團隊中的少數族群,如今被任命為執行董事,張元茜認為這別具象徵意義。「過去幾年,ACC提供許多亞洲的藝術工作者到歐美,不為了創作,就是讓他們好好認識到不同的文化體。」而Kim也認為,除了身在亞洲的人過去之外,也需要有身在美國的藝術工作者來到亞洲各國。

「面對如今的環境,ACC作為整個文化支持系統裡的其中一滴小水滴,並非是要尋求解方,」Kim認為,好的藝術都有政治性的表達,獎助能做的,是促進不同差異之間的交流。她接下來在台灣的行程,也將與ACC歷任受獎者會面。除此之外,張元茜亦透露ACC對蕭麗虹逝世後、竹圍工作室存續一事表示關心,未來將會與相關藝術工作者討論任何可能。

贊助美國與亞洲藝術文化交流邁入一甲子,以Judy Kim為執行董事的ACC,在疫情之後的新冷戰時局,如何繼續維繫亞洲與美國藝術交流,而台灣藝術環境又如何回應這份六十年的藝術情誼,令人期待未來的碩果。

以Judy Kim為執行董事的ACC,在疫情之後的新冷戰時局,如何繼續維繫亞洲與美國藝術交流,而台灣藝術環境又如何回應這份六十年的藝術情誼,令人期待未來的碩果。圖為ACC團隊與典藏雜誌社社長簡秀枝合影。(本刊資料室)

(責任編輯:陳晞)

ARTouch編輯部( 167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