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結果: "網絡"

【回望當代:當代如何轉了彎?】歷史與當下,回顧臺灣近十年藝術史研究趨勢下的策展實踐
近年學界注意到在全球化觀點下,更易於看到被原本中心論述模式下所忽略的邊緣人事物,開始嘗試以新型文化交流的互動及形塑,消解...
臺中市立美術館正式啟動營運,賴依欣接任館長 預計2025年底開館啟用
臺中市立美術館由賴依欣接任館長一職,在3月1日(2024)正式啟動營運。首任館長賴依欣上任,預計2025年底開館啟用,將...
藝術家鄭淑麗獲LG古根漢獎,評審團「她的作品呈現爆炸性的能量」
評審團也在聲明中表示:「鄭淑麗的作品呈現出爆炸性的能量,它們具有迷人的色彩調,也是高度複雜、富有趣味和美感的裝置。這些作...
【專題】回望當代:’11-’20當代如何轉了彎?
「回望當代 '11 - '20當代如何轉了彎?」是繼上個月《今藝術&投資》專題「回望當代:'11 - '20藝術大事記」...
【薄荷薄荷】自主世界的構作——一字千金的裝備後來怎麼了?盤點《掠奪詩篇》演化系譜
在區塊鏈世界中,有一條獨特的支線遺世獨立,尋求絕對的「去中心化」與「開放共享」,卻意外成為話題炒作的中心,黑底白字的「L...
【專欄|老派博粉】與侏羅紀恐龍的親密接觸—自貢恐龍博物館
今年是龍年,這次老派博粉要帶大家飛往四川,來到有「東方龍宮」之稱的自貢恐龍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位於四川自貢市東北郊的大...
如何策劃一個以生態為主題的展覽?「我們的生態:生活在地球上」策展幕後
策展人馬丁・格曼認為「傳遞想法而非運輸展品」並不新鮮,尤其雙年展中更是頻繁出現,是否以此策展還是需要根據其展覽脈絡和情狀...
當公共藝術成為一個在地事件:「給平凡人的萬華散策」所拓展的「公共性」實踐
「給平凡人的萬華散策」嘗試將公共藝術的公共性不再只局限於硬體的想像,而允許更多關於軟性、有機、群體、集合的各種可能性變動...
青年獨立策展人許祐綸獲選國際獨立策展人聯盟印尼「策展密集訓練」
獲選的青年策展人許祐綸,近年投入東南亞區域藝術社群,持續參與策劃跨領域及多中心協作的藝術計畫。典藏團隊聯絡許祐綸時,她亦...
【吳思鋒專欄】澳門,轉運他者的評論朋友
許多時候,我更寧願用「流動」代換職業或專業,感覺「現實」遠近,也就不會被「多元開放」的表演藝術產業描述自我欺瞞。但也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