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故宮改制爭議
戰後前衛崛起前傳: 前衛兩百年間的美麗宣言與故事
就大眾傳播用語來說,前衛藝術就是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前衛就是創新。從藝術史的角度來說,前衛一詞有許多種理解的可能:中世紀的...
當政界「第一文膽」做國藝會副執行長,臂距原則不復存?林曼麗:請給他時間做看看再來驗證
舊曆年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召開的董事會花了不少時間討論一件人事案,人選為甫來自總統府文稿小組組長、深受器重的李拓梓,而...
《事件現場製造》:與許哲瑜、陳琬尹展開台灣集體潛意識的一次巡弋
《事件現場製造》如同許哲瑜與陳琬尹先前合作的作品,總在回探已成為公眾記憶的歷史事件之餘另闢蹊徑,乍看在處理圍繞著事件與人...
一個社會的「病史」:米哈伊洛夫鏡頭下的烏克蘭變遷
生於蘇聯時期的烏克蘭攝影師鮑里斯・米哈伊洛夫用他冷靜的、近乎冷酷的鏡頭,拍下這個國家裡最不足為道的人民、物件和地點,也拍...
以學院教育發展建構的美國原住民繪畫藝術史
帶著諸多策展和藝術史編撰方法相互關係的疑問,在2021年我在紐約駐村之際,參觀了美國印第安國家博物館(The Natio...
藝術的社會參與 VS. 延宕滿足的健身慾望
社會參與不見得需要藝術的介入,當創作者真有機會介入,其必要性又為何?在展演框架的保護下,創作者可以天馬行空地想像,然而面...
《文化資產保存法》立法40年回顧
威權時代,官派前台北市長林洋港,以「林安泰非法定古蹟」與「都市計劃不可變更」為由,強勢拆遷林安泰古厝,此舉引發了公民社會...
《創造安娜》之後:是自拍照還是藝術實踐?是無腦名媛還是民間英雄?
Netflix影集《創造安娜》以安娜索洛金的紐約詐騙行動為故事藍本。這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影集也直指當下美國各種尖銳的議題,...
上海式時間機器:一段虛構的對話
2000年11月的某一天,正值第三屆上海雙年展期間,我坐在南京西路的上海美術館舊館門口,手裡拿着藝術家章清的作品—一份雙...
「寫實」的時態變化:《在車上》的內在演練與濱口竜介的亞洲舞台
我認為「召喚契訶夫」在片中的功能可能只是一項渠道,來藉此通往真正被隱藏的關鍵核心——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作為穿透「寫實」...
文章導覽
1
...
13
14
15
16
17
...
43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