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式時間機器:一段虛構的對話
2000年11月的某一天,正值第三屆上海雙年展期間,我坐在南京西路的上海美術館舊館門口,手裡拿着藝術家章清的作品—一份雙...
「寫實」的時態變化:《在車上》的內在演練與濱口竜介的亞洲舞台
我認為「召喚契訶夫」在片中的功能可能只是一項渠道,來藉此通往真正被隱藏的關鍵核心——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作為穿透「寫實」...
斯巴達和人造人:談上海藝術的處世之道與當下之困
藝術自身(遠不止策展)早已務實地把「生命實踐」祛魅成為「生活實踐」或「生計實踐」,為績效和流量所進化出的社會性技巧也早已...
完美滑行,自始至終,光滑晶亮——紀念Dino廖銘和
Dino有一種特殊的存在感,其如同某種飄浮在空氣中的介質,隨著時空聚集與消散,與許多事物產生連結,同時又與什麼都沒有關係...
騎著腳踏車,緩慢地繞著圈——Dino廖銘和與他所經歷的噪音時代
在2002年左右的某天晚上,我在華山的某個倉庫看著Dino騎著腳踏車,在荒廢點著燈的空間裡緩緩地繞著一個不大的圈,這是我...
「2022思辨之夜」:疫情下普世人權的在地「動態編譯」,以及公民社會的集體重建
從去年的主題「後疫情時代生活指南」推進至今年的「動態編譯」,「思辨之夜」致力即時回應疫情劇變下的社會關係,共商公民社會的...
我不真正認識,但也認識的《立場新聞》文化記者們
有時候在每個與他人相處的當下,我們不會有意識每次相遇、每次交談都是在銘刻一個時代,我與《立場新聞》文化記者們的相遇,也許...
筆墨終結 ≠ 水墨結束
過去幾個月,我在臺北忠孝復興捷運站,搭乘大安路出口的電扶梯時,固定看到一張「水墨,結束了嗎?」的研討會廣告海報。該項活動...
後大藝術史時代的品味
2021年12月初,我們製作了一份名為「我的藝術家願望清單」的問卷,在12月6日至12月13日一個禮拜期間,邀請對藝術有...
黃土水《少女胸像》未來處置三方向,兼顧歷史性、藝術性、公共性與在地情感
黃土水《少女胸像》該如何處理?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於6日會同台北市美術館長王俊傑及市府團隊,為黃土水《少女胸像》的後續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