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圖與機器協商的人
視覺藝術家張明曜過去以平面與實體藝術創作生產為主,近期投入NFT創作,並嘗試在Pixray網站下進行AI編程創作,以下為...
奧斯陸藝文散步:在奧斯陸現存最老的畫廊遇見阿斯特麗德.諾道
阿斯特麗德.諾道(Astrid Nondal)可以樸拙與鬆弛的筆觸描繪一些作品,以緊緻、細膩入微的寫實功力描繪另一些作品...
在後疫情時代的荷蘭設計週一窺「既是設計又不是設計」的設計
務實的產品設計、使用者經驗設計、介面設計、平面設計這些傳統設計領域,就真的跟實驗性、概念性、批判性高的設計計畫與設計研究...
開啟東亞書藝的時代討論:「墨作、墨象、『非』書法:東亞書藝的當代性」開館國際論壇側記
橫山書法藝術館作為臺灣首座由官方經營、以現當代書法藝術為主題的藝術場館,特別在開幕期間於10月30日、31日舉辦「墨作、...
不應只是「閒置空間遺緒」的藝術村!—— TAV 20週年茶几漫談後記
臺北國際藝術村(Taipei Artist Village,簡稱TAV)迎來了20週年,卻也敲響了「倒數計時兩年」的鐘聲...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數學、AI與美
在一般印象中,「美」是與藝術、哲學、文學、音樂這些人文領域相連的。受到教育制度的影響,理工與人文,在普遍認知中是二元對立...
從ACG到WINDOWS,當代藝術的媒介演化環境
「視窗世代」的當代「視覺藝術」,其所呈顯出的特質與面貌,一如史澤曼(Harald Szeemann)所強調的藝術生成方式...
關鍵字的在地詮釋——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國際交流座談側記
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Taiwan Contemporary Art Archive,簡稱TCAA)子計畫「台灣當代藝術關...
移動中的凝視:側記《再見,鍊,再見》張乾琦攝影藝術&鼎談會
紀實攝影家張乾琦獲得第28屆東元獎人文獎,為了此次獲獎,張乾琦特別從奧地利返臺,在歷經長達三周的隔離與自主健康管理後,並...
登上太空船一飛沖天:阿莫奧克.博福的藝術市場
博福曾經就席勒如何影響了他的藝術這麼解釋:「我只想讓我的畫盡可能自由,席勒的作品在筆觸、人物和構圖上給了我那種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