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世界.當代築造:論陳豪毅(Akac Orat)蓋的那幢沒有創作論述的家屋
陳豪毅這兩年在舊名麻荖漏的台東成功進行的「Malacecay阿美傳統家屋構築」計畫,呈現了一個他從「當代藝術」場域,反向...
書藝策展在橫山:「書法有感──數位時代的書藝策展」工作坊側記
2021年初秋,桃美館舉辦連續三周末,為期六天的「橫山書法藝術館書藝策展工作坊」。邀請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謝佩霓擔任策劃人...
關鍵字作為方法:當代藝術資料庫的觀看模式
隨著資料不斷累積,TCAA除了最初設置的構想外,如何因應網路生態的變化而隨之調整,也是資料庫在累積的過程中需要思索與回應...
【二次美術館時代專題】台灣不小,建築師不差, 劉培森:我們可以自信做自己
在迎接臺灣走向「第二次館博時代」到來的此時此刻,建築師劉培森團隊,扮演舉足輕重角色。他是高雄「內惟藝術中心」設計者,為南...
【原民的普世,普世的原民】如何展?如何看? 如何去談論? 當前原住民藝術展演的突破之道
拓展真實有效的對話空間,這樣的意圖便可在許許多多原民藝術家走出傳統領域、尤其是在主流場域中展示自己創作的過程中看到。然而...
在機構主事者與藝術家戰爭的破敗景觀中,許峰瑞談機制透明化與藝術行政專業建立
近年來,「館長」爭議頻繁,在視覺藝術圈長期對政府喊話的「藝術專業治理」下,「專業人士們」實質上並無法拿出可信服藝術參與者...
遺留在古蹟裡的藝術史故事:蘭精廬與藍蔭鼎壁畫
位於台北市近郊的陽明山,在日本統治期間,成為日本人避暑泡湯的遊憩之地,吸引在台北的日籍人士購地建設溫泉別墅。這些別墅在戰...
從基因的詩意看生物藝術往文化多元性轉向的可能
2021年的林茲電子藝術節「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Life Art」今年入選的作品中,有一...
以展覽史面對機構史:台北當代藝術館「歷史.當代」的結構與策略
受邀成為當代館20週年展策展人的陳貺怡,儘管具備藝術史研究者的身分,但從一開始就很明確這個展覽將不會成為文獻式的回顧展,...
Beeple,從加密成功到真正的勝利
佳士得於2月25日開始拍賣《每一天:前5000日》(Everydays : The First 5000 Day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