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攝影的初衷,開啟攝影獎的契機
2007年所成立的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至今已經邁向第16年的光陰。這個由前新光三越百貨董事長吳東興所創辦的攝影獎項,有著年輕時熱愛攝影的過往淵源。吳東興在大學時期便熱衷於攝影,亦獲獎無數,在業界頗具知名度。最著名的即是他所拍攝的野柳照片,帶動國內「野柳女王頭」的觀光熱潮,至今未衰。雖然之後因接手家族事業,無法專注於攝影創作,但吳東興一直關心台灣攝影的發展。會有攝影獎設立的想法,可追溯到2007年時,16位曾在1970至1980年代「美而廉藝廊」時期的攝影師群體,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回顧聯展期間,在攝影界同好的勸進下,希望吳東興能藉由舉辦攝影競賽提升國內攝影環境,催生出今日的競賽乃至於一系列攝影推廣相關的活動。
台灣的攝影發展史並不算長,1870年代英國人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在台灣所拍攝的一系列照片,或可視為台灣有攝影圖像記錄之濫觴,但台灣本地的私人攝影真正開始發展,仍要等到日治時期才逐漸萌芽。但日治時期攝影器材昂貴、取得不易,且殖民當局基於國安因素,對於攝影限制甚多,雖然治台50年間的攝影圖像相當豐富,但將攝影當成個人的嗜好與藝術表現的方式,嚴格而論仍要等到戰後才真正開始。二戰之後,台灣攝影的發展漸趨多樣,既有紀實導向的新聞攝影,也有純粹訴諸美感表現的沙龍攝影,攝影學會、展覽活動亦初見雛型。至1970年代的「V-10視覺藝術群」,反映當時台灣所受西方觀念的影響。1980年代後,攝影技術更進一步為當代藝術所應用,並加入許多後製技術與複合媒材,使攝影的面貌不斷變化。
此外,隨著科技的發展,攝影也漸漸從專業開始普及化,從底片時代的傻瓜相機、拍立得,到現在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拍照對一般人而言已經信手捻來、毫無限制,何以吳東興仍想要設置攝影比賽來促進台灣的攝影環境?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黃文鵬在接受訪談時提到,在籌設攝影競賽的前期,團隊進行相關人士的諮詢與討論時,才意識到台灣在攝影的關注度仍有所不足。多數攝影愛好者只是將攝影視為閒暇之餘的活動,即便有心將攝影視為專業,也難以單憑攝影謀生。台灣的攝影活動看似有一定規模,但仍缺乏可以支撐專業攝影師,乃至攝影藝術等領域發展的市場。而在攝影門檻降低,人人都可以拍照的時代,一般民眾也無法體認到藝術家在從事攝影創作所需付出的心力。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吳東興便與團隊研討,希望能舉辦能迎合攝影科技發展,又能彰顯攝影師個人理念與影像藝術風格的攝影競賽。在諮詢專業領域的前輩與商討後,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參賽方式以「五張照片,一個影像創作」作為徵件模式,給予參加者發揮空間,在參與競賽的同時,也是對自身創作理念的闡發與挑戰,這也成為SKM PHOTO攝影比賽的一大特色。
首開攝影贊助計畫,提供創作者培育環境
然而,若要試圖對台灣的攝影環境的境況有所轉變,只是單純的舉辦競賽,顯然並不足夠,倘若希望培養出攝影專業的創作者,後續的養成亦不可或缺。黃文鵬提到,如果競賽是入門的獎掖,展出是成果發表,後續的專業養成便有賴實際的創作贊助。這也是攝影獎推出數年之後的回顧所產生的啟發,雖然十幾年來的競賽有過許多得獎者,但他們的攝影生涯是否仍舊持續?他們是業餘活動,還是進入專業領域?如果現有的環境無法讓優秀的創作者持續創作,是否可以給予實質性的幫助?
因而基金會自今(2022)年起提出「夢想成真II─吳東興攝影創作贊助計畫」,每年補助兩位創作者,每位提供一年50萬元的金額。這個贊助計畫獲得現任董事長吳昕陽的支持,透過計畫補助,讓創作者的理念得以落實,更會在年度贊助時程結束之後,為創作者舉辦展覽、進行宣傳,展現一年努力的成果結晶。希望藉由這樣的方式,讓初出茅廬的攝影創作者,在相對穩定的經濟狀況下,全心投入。黃文鵬提到,他們珍視藝術家在投入創作時的「熱忱」,並希望他們可以成為喜歡的「自己」,發展出自我創作的獨特元素,提供新的視覺經驗與發想,帶領台灣的攝影領域走向的新的方向與可能性。
攜手包納多元可能性,開拓台灣攝影的未來
為了觸發更多的可能性,包納多元觀點,無論是攝影獎或是贊助計畫,評選委員除了專業的攝影創作者之外,也會有出版界、設計圈、策展人、藝術經營者等相關領域的人士參與其中。希望不僅僅只是透過具體的補助行動,更期盼攝影藝術市場的生態可以慢慢建立。黃文鵬提到,在藝術市場中,台灣對於攝影藝術的接受度仍有待提升,除了少數已經卓有名氣的攝影大師外,後進者要進入這個市場仍有相當的困難度。基金會之前也有跟畫廊合作,將得獎作者的攝影作品推向藝術博覽會,試圖增加在市場上的曝光度。之後在基金會的規劃下,也會逐步規劃展覽,甚至是巡迴性的展出,擴大接觸面,相信這對台灣的攝影創作者而言,也是邁向專業創作的重要契機。
去年正式開館的國家攝影中心可謂台灣攝影發展的一大里程碑,在相關人士長年的倡議下,終於得以成立一處官方機構,整理回顧台灣攝影的歷史過往,逐步建立台灣攝影的研究理論與影像資料。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自2007年起,在台灣攝影領域亦投入15年的時間,除卻即將行動的補助計畫外,是否也有藉此整理過往攝影資料的想法與計畫?對此黃文鵬提到,相較於民間單位,他們覺得官方在處理過往資料應更有公信力與可行性,但基金會在獎項及補助之餘,也期盼能夠跟攝影相關的學術研究、教學、策展等領域的人共同參與,在現有的平台基礎上不斷積累,擴大台灣攝影受眾,培養具有鑑賞能力及相當市場規模的環境。基金會希望透過擴大影響力與能見度,促進民眾對攝影藝術有所了解,並認知到攝影作品背後所需投注的心力,以及攝影作品所呈現的獨特魅力。也希望在持續的推廣落實下,這個為攝影社群所搭建的發聲平台或是前進的踏板,能讓台灣攝影市場產生有感的變化。
身處在充斥各種影像的當代社會,人們不僅身處其中,影像的重要性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樣的發展對攝影藝術而言,既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具挑戰性的時代。我們可以運用各式各樣的工具,創造出心中理想的畫面,但同時也需要在人人都能攝影的前提下,建立屬於攝影的專業價值與藝術高度。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展提供一個可能的發展性,與創作者一同努力,希望在實質的贊助挹注下,磨練自己的技術、貫徹創作的動能,假以時日,成為台灣攝影重要的生力軍。
關於「夢想成真II.吳東興攝影創作贊助計畫」:
由財團法人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主辦,於2022年下半年啟動本計畫,以每年提供2名、各50萬創作贊助金與其新作發表與媒體宣傳計畫,讓台灣更多優秀攝影專才能擁有更實質的支持、勇敢作夢並且美夢成真,為平凡生活注入更多的美好與感動。詳情請上財團法人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官網(https://culture.skm.com.tw)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