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地球(Terra)毀滅時,Terra NFT創作者是逃逸還是陪葬?

地球(Terra)毀滅時,Terra NFT創作者是逃逸還是陪葬?

When Terra Collapses, Would Terra’s NFT Creators Escape or Become Collateral Damage?

史上最大的穩定幣UST脫鉤事件過了一個月有餘,一代王朝Terra鏈就此殞落,百億美元轉瞬成空。Terra發行的Luna幣與穩定幣UST幾乎歸零。項目方與創作者如何應對這突如其來的海嘯?這場事件,可以帶給與在其他鏈努力的我們借鏡嗎?我從 Terra 鏈從業人員、平台方、項目方這一個月來的社群文章逆向回溯,在此展開討論。

當號稱永遠不可篡改的區塊鏈損毀時,NFT還有價值嗎?NFT真的可以成為數位典藏的聖杯嗎?

史上最大的穩定幣UST脫鉤事件過了一個月有餘,一代王朝Terra鏈就此殞落,百億美元轉瞬成空。Terra發行的Luna幣與穩定幣UST幾乎歸零。Lunatics維權的維權、認栽的認栽、而死忠擁護者相信地球(Terra)終將再起。「Lunatics」,瘋子們,為Luna持有者的自稱。

這一個月來,與Terra使用相同跨鏈協議的Cosmos星系眾鏈如同火燒連環船一起沉沒,整個加密貨幣世界也大幅縮水。眾多媒體悲報:「熊市來了,而且很長。」在末世混亂中,我用 400元台幣買了28萬顆Luna幣攢在身上,好好警惕自己。

而對於Lunatics來說,末日早已來臨。那Terra其上的NFT生態系怎麼了?項目方與創作者如何應對這突如其來的海嘯?這場事件,可以帶給與在其他鏈努力的我們借鏡嗎?我從 Terra 鏈從業人員、平台方、項目方這一個月來的社群文章逆向回溯,在此展開討論。

回到NFT

至目前為止,我認為NFT只有一個功能:將價值與價格掛鉤。在牛市時,無論項目方與你如何天花亂墜,賦能、空投、兌換,他們終究是將一個代幣,掛勾在一個價格上面。而熊市時,不論 NFT 價格如何悲慘,其終究是背負著被賦予的價值。隨著時間洗滌,精神價值將會湧現。

我認為有三種代幣特別能對抗時間,分別為藝術型代幣、文化型代幣、公益型代幣。因為這些代幣是量化後的自我實現,讓虛擬的精神得以交換,現在我們是不會習慣這件事的,但未來會。惟有此基礎建設,人類世終將邁向數位世,世界電玩、數位雙生、地球村。

但是NFT價值與價格掛鉤,有兩項基本前提,時間與空間。我們需超乎人類壽命的數位證明技術,還有能瞬間跨越人文地理限制的交換系統。前者是區塊鏈,後者是加密貨幣,兩者其實一體兩面。滿足時間跨度,精神價值才能被相信;滿足空間跨度,價格才能高效對價。

在此需要注意,NFT本身是不具精神價值的,所謂藝術脈絡、文化積累、或是公益行動,這些價值是被人以數位形式寫入代幣裡,或掛載在代幣其後的儲存系統。因此當有人問「NFT是/不是藝術」,這個問題應該被更精準的解釋為「這些被掛勾在NFT背後的數位檔案,是不是藝術?」這就要回到當代藝術 vs. 數位藝術的評析脈絡,不在此篇討論內容。

小結論,啟蒙時代已過,發行NFT蹭流量的注意力紅利已貶值,惟有正視NFT背後突破時空間限制的技術發明,才能更明確知道自己為何而發行NFT。

NFT工作者

我相信在不同鏈上的NFT從業人員都是抱持以上理想或幻想在努力實踐著。不管是NFT平台經營方、NFT發行方、甚至僅僅只是社群經理,多少是相信NFT的永恆與便利。

但偏偏這是一門新興的科技,尚須經過重重驗證才能穿越時空,而Terra就在上個月爆炸了,上頭的NFT等不到永恆來臨。說老實話,幣價大跌不曾讓我動搖,鏈的停擺反而讓我害怕,因為這否定了數位資料可以打破時空間限制,精神價值無法對標代幣,破壞了發行者對收藏者的承諾。

在天文學領域,親眼見證數萬光年外的古老星系爆炸,讓我們可以驗證最新的理論;在區塊鏈領域,一個Terra活生生地在眼前崩盤,驗證NFT多麼天真與不成熟。

鏈的消亡 vs. 平台消亡

2022 年,Luna與UST幣價崩跌導致Terra硬分岔出新的鏈「Terra 2.0」與「Terra Classic」。這與 2016年以太坊回滾、比特幣分岔不太一樣,Terra上頭已經是生態系了,有太多人賴以維生。Terra崩跌與硬分叉造成NFT生態系大震盪,可能更適合與去年11月Tezos鏈的「Hic Et Nunc」關站事件做對比。

2021年,已營運半年創造大量交易額的Hic Et Nunc平台(簡稱「HEN」)忽然無預警關站。HEN為受到廣大藝術社群喜愛的平台,其交易量甚至一度超越至今佔有8成NFT交易額的OpenSea。HEN的無預警關站造成當天Twitter上成群創作者恐慌。但Tezos鏈仍穩定運作,所以關站其實只影響了前端網頁顯示,HEN本身的智能合約不受影響,鑄造與上架如常,隨著區塊鏈出塊穩定運作。

而社群反應速度驚人,關站當週即出現八間HEN鏡像網站來幫助創作者與收藏者繼續使用 HEN智能合約。半年後的今天,隨著HEN關站事件影響,如今Tezos鏈長出更健全茁壯的生態系。原先的二級市場OBJKT交易量更大,並且提供鑄造發行服務;鏡像網站與社群使用去中心化決議的方式整合出更強大的TEIA平台;新興平台Versum誕生,成為另類主流選擇(Versum 因烏克蘭救援行動名聞遐邇);反而是 HEN 正宗平台數月後默默上線,卻已流失忠實使用者。

Tezos NFT生態系因一個平台停止服務而更加茁壯;但是這次Terra NFT生態系沒有那麼幸運。

Terra NFT 生態如何面對崩盤?

首先聲明,我並沒有那麼熟悉Terra NFT生態系,過去因研究需求有簡單認識。其實在崩盤以前,Terra每日有數十至數百萬美元的交易量。Terra NFT生態系仍以頭像式專案為主(俗稱「PFP項目方」),許多平台本身提供發射台服務(Launchpad),如 Random Earth、One Planet等。

PFP項目有如先鋒植物,在每一條鏈發展至支援NFT時期時首先繁衍。此種現象不管是在元祖的以太坊,還是Solana、Cosmos、IOTA皆有發生。先是PFP社群,然後才慢慢出現以個人創作者為單位的NFT社群。在這方面Tezos倒是比較特別。

5月12日,Terra崩盤時產生的爆量NFT末日狂歡。(圖片來源:Flipside Crypto)

在Terra生態系崩盤時,NFT出現了立即可見的危險,首先是價值與價格脫鉤。這種現象可以說是某種惡性通膨,事件發生在5月11日至12日,當時 UST脫鉤與Luna崩盤,在 NFT平台的交易量反而巨量上升。Terra最大的NFT平台Random Earth單日交易量甚至將近1,000萬顆Luna。但這只是假象。Random Earth隨後暫停交易,後來又在5月28日重新開放舊的鏈交易,你可以發現上面NFT的價格隨隨便便就是幾十萬顆Luna起跳,但交易量幾乎歸零,市場再無共識。

而Terra就如同國民黨政府一樣,將舊台幣換發新台幣。Terra也發行了新的Luna,將舊的 Luna改名「Lunc」(Luna Classic),依照一定比例空投於新的鏈上,也是數萬換一枚左右。收藏者對於NFT的收藏價格已經喪失信心,後面的精神價值再也不重要。

再來,智能合約鑄造出來的NFT,是否會因為幣價崩盤,礦工怠工而產生安全風險,如區塊鏈經典命題51%攻擊等。又如果鏈真的完全停止,其NFT喪失功能,因為區塊再也不會增長,代幣無交易可能。這已經不是鏡像網站、新服務可以處理的狀態了。

第三,對於PFP項目方而言,當手上的代幣歸零,是否意味著無法投入營運整個項目?NFT的社群價值蕩然無存,從此真的僅具圖片的「精神」價值。而最後那一丁點精神價值,也因為停止交易喪失交換可能了。

崩盤之後呢?

隨著Terra創辦人Do Kwan宣示「Terra 2.0」到來,NFT項目方與平台如何應對?

當然多數項目方消聲匿跡,希望他們安好。而平台方有了大動作的回應,前兩大的NFT平台的名字暗示了他們的走向,Randon Earth與Knowhere宣示將會與Terra同舟共濟,接下來將會遷移至Terra 2.0,其上的NFT也會跟著被新的鏈所認定且保持原樣;Luart進入無限期維修狀態,正在尋找其他鏈進行遷移;而新興平台Talis已經同時支援Terra 1.0與2.0,雖然其上並沒有任何交易。

不過最有意思的平台是OnePlanet。OnePlanet與以太坊側鏈Polygon達成戰略合作,推出方舟一號(Ark*One),聯合一眾NFT項目方集體投奔Polygon的懷抱。OnePlanet甚至寫了教戰守則,還有最重要的去中心跨鏈協議,讓NFT可以順利從Terra遷移至Polygon。這讓我想到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太陽老了,地球必須遷移至其他星系。危急存亡之下,各式生存伎倆都快速實作完成了。OnePlanet的救命仙丹便是跨鏈協議。

除了各 NFT 平台方向不同,NFT項目方也是出路多元。除了如DystopAI的項目直接依附在 OnePlanet的大船上前往Polygon,也有許多項目方以一己之力轉移到Solana或Polygon,如Hell Cat、Derby Stars,地獄貓甚至做了一個嘲諷Do Kwan的PFP抱怨這條鏈帶給他們不便。當然也有最死忠的Lunatics,如Terra最大的項目方Galactic Punks或Terra Racers等,Punks已經巨大到成立自己的DAO,並且成為節點驗證者。可能利益關係牽扯太深,必須跟著 Terra 一起前進了。

提問:當所謂內容發行方進行單方面決定「走或留?」,單一收藏者該如何買單?接受,否定舊有代幣既存事實證明;同意,以社群為本位進入新共識。

結語

在LUNC成為迷因幣的現下,我們必須記得迷因幣上頭曾經存在過的生態系。

如果一條公鏈,其NFT生態系已經演化為單一創作者為主體的社群,或是經過市場反覆演進,已創造重金收藏的社群,當一條公鏈在一夕之間一切歸零之後,要費多大的勁才能從休克中重新修復一切,實在很難想像。

Terra NFT還只是一個半年的新生兒。如果維持數代的精神代幣,因一場黑天鵝事件而讓整條鏈停擺,那永久傳世的作品與其曾經的價格紀錄或許不再有意義。

Terra事件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可以思索從公鏈逃逸的難易度與可行方法,同時也讓我們有機會以數代人類為尺度來思考代幣的傳承與穩定性。畢竟沒有人知道,下一條會出事的公鏈是誰?會在哪一年後?到時候公鏈上方盤根錯雜的利益關係,還可以僅就回滾、硬分叉取得「共識」嗎?

最後,蘇軾在一千年前便跟我們耳提面命,當千里共嬋娟時,別忘了上一句,「但願人長久。」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豆泥( 17篇 )

離職醫師,FAB DAO與g0v/da0貢獻者,曾以《百岳計畫》(Project %)參與2022年林茲電子藝術節,並規劃北師美術館《Kng DAO》(2022)、台北國際藝術村《鏈上駐村》(2022),文章散見於典藏ARTouch專欄〈薄荷薄荷〉、數位荒原與藝術松(Arthon)。現於多元宇宙科服務,為Web3公共性研究者與實踐者,嚮往多元宇宙(Plurarity)精神,正在尋找有別於電馭極權與財閥亂鬥的第三條路。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