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

白髮知公老,黃金賜福人:土地公的形象與造型
土地公是一位日常生活中默默為我們守護著土地與心靈的神明,儘管祂的神格不高,但在臺灣人的心中是非常重要的神祇,一整年各地都...
動物神界的明星──臺灣虎爺信仰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按《格物論》云:虎,山獸之君也。狀如貓而大如牛,黃質黑章,鋸牙鉤爪,須健而尖,舌大如掌,生倒刺...
虎!虎!虎!——二戰期間的日本戰爭畫
「虎!虎!虎!」是1941年珍珠港事變中,日軍進行偷襲時所發布的無線電訊號。時值農曆「虎年」之始,在與疫情對抗的「戰爭」...
我讀「三公」─故宮「鎮院國寶」特展觀後感
國寶絕不是與生俱來的身分,而是一種與觀眾互相證成的存在。國寶應在不斷被觀看和闡述的過程中,累積文化能量;觀眾也應不斷在這...
中土與伊斯蘭世界─器型&紋樣的交互影響
人們若是不加留意,總是會對習以為常的事物有些麻木,但這些在日常生活中不時遇見的事物身上,仍然延續著自14世紀開始的精彩藝...
翩翩風情:臺灣藝術中的蝴蝶蘭
若回顧日治時期台展入選的作品,也可偶然見到蘭花的身影。蘭花花型姿態多變,深得人類喜愛,尤其熱帶地區是蘭花主要的產地,連帶...
唐朝人的基督教:景教文獻中的耶穌降生與圖像
明代耶穌會教士到中國傳教之前,中國就有基督教信仰的傳入,並且有經典翻譯、文獻與圖像等,這些內容與現在常見的基督教文化圖像...
肇新審源:唐英與畫琺瑯
在清宮琺瑯彩技術引入景德鎮生產的過程中,督陶官唐英(1682-1756)扮演重要角色,各種玲瓏交泰瓶、轉心瓶形制和裝飾的...
【北師「光」展覽】臺灣啟蒙之曦的「甘露水」與文協百年框架外的原住民現代性經驗
在「光」的策劃過程中,北師美術館特別邀請了知名臺灣歷史學者周婉窈作為研究計劃主持人,在她的經典著作《臺灣歷史圖說》當中,...
下元
農曆十月十五下元節,為水官大帝的誕辰,此日三官下凡檢察人間善惡,上報玉京。下元節時寺觀皆舉行法會,誦經持齋,滅罪消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