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
明代中國與朝鮮王朝之間的圖像旅行想像:以16世紀朝鮮青花瓷植物鳥禽紋樣為例
目前學界透過文獻紀錄與實物觀察,多認為15-16世紀朝鮮青花瓷的器型與紋飾,可能受到朝鮮世宗時期(1419-1450,明...
探雙清館/30古吧,新賞喜馬拉雅文物:專訪雙清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洪紹凡
《雙清年鑑(30古吧)》帶來古文物的觀賞視覺新氣象,具體而微地展現出洪三雄逾30年的收藏,其中的唐卡、喜馬拉雅佛教藝術與...
【專題】可是,我們回不去了,之後:藝術家的自我復刻
歷史並非僅因疫情而停下了線性往前的腳步。近年來,隨著當代藝術策展研究屢屢遭逢現代性的延遲、史觀的歧異、檔案的空缺、前衛的...
十五上元暝:台灣美術中的元宵節
《春宵之圖》畫面焦點是一座閩南風格廟宇,屋頂上有三處像是表現光芒的暈染,周圍則有遶境與圍觀的群眾。
書法家王羲之如何做到「力透紙背」、「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乍聽似乎很玄,事實上是非常科學的描述。這句話的重點其實在於墨水量,畢竟要讓墨水滲入木板達到三分,流進板中的量...
貯此芳香,漢芳齋15年罐藏時光:缶中之罐—明清紫砂藝術選粹
如此珍稀主題式的紫砂茶罐展覽,背後為漢芳齋主人李哲政窮盡15年時光,尋覓明、清二代間各式紫砂罐並歸納統整、去蕪存菁之功。...
中國骨董愛說謊:漢寶德《歲月意象:漢寶德續談文物》
中國人只有好古的感情,沒有考古的本事,尤其是讀書人,好古而不求甚解,而又喜歡以今釋古,在文學上大作文章,這個毛病出在「重...
太苦了!清宮的元旦筵宴
清朝皇帝過年期間,除了照常辦公,還要接受王公大臣們相繼行禮、賜禮賞食。過年莫說放假,可能還要加班加點才能完成老祖宗的新年...
品.味— 關於味覺的美學探索
從美學的原點乃是關於「品味」的思索來看,料理或許才是人類最初的審美對象。那或許是遠早於音樂、繪畫及舞蹈,乃至於戲劇、文學...
盛世華彩,壁藏遺珍:昭陵韋貴妃墓壁畫淺述
唐代高等級墓葬一般都繪有壁畫,尤其是皇室成員。韋貴妃(597-665)曾嫁李友瑉,生定襄縣主,30歲時被李世民(598-...
文章導覽
1
...
16
17
18
19
20
...
32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古美術專題
古美術專欄
古美術市場動態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 Store
Google Play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