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ce

702 Articles Published | Follow:
顛覆臺灣文化的印象,發現族群雜揉的軌跡——「臺灣意象展-變動中的臺灣人」
一直以來,不時可聽到「淺碟性」、「拼裝文化」等詞彙形容臺灣文化,「臺灣意象展」卻是透過「雜揉性」(hybridity)的...
眾聲話故宮:19位專家學者給故宮的建言
國立故宮博物院近年來設置有諮詢委員會,聽取外界聲音以集思廣益,然仍有許多可持續精進改善之處。故宮即將於明年迎來百歲,同時...
〈故宮100+,請聽公眾的聲音──「故宮體檢」專題導言〉
故宮為了明年的百年院慶面對公眾,除了發布LOGO設計競賽,公眾還可以參與什麼?故宮近年雖設置有諮詢委員會,聽取外界聲音以...
通往生態化成政治/藝術的航圖:關於《後殖民的人類世:生命的展演政治》
社會學家張君玫的著作《後殖民的人類世:生命的展演政治》,可說是臺灣生態女性主義藝術工作者們最重要的參考理論書籍之一。作者...
【想像力的政治】進入與世界談判的副本空間 藝術裡的遊戲身體
隨著軟體與網路技術發展,以臺灣的「90後」藝術家為例,時而能窺見遊戲的身體感對其影像生成的影響比起前幾個世代的藝術家著實...
【想像力的政治】遊戲藝術:過程的美學與政治
這些作品的主要傳播平台,視軟體硬體需求而訂,但都是遊戲平台,如銷售下載獨立遊戲的Itch.io,全球最大的電腦遊戲發行平...
館舍開放與城市失落空間再現—藝術介入下「打開空間」的社會想像
日治時期作為臺灣初識現代性與「摩登生活」的起始,後來歷經政權更,遺留下來的建築資產,則在文資意識慢慢覺醒之際,慢慢地再利...
【想像力的政治】徵召觀眾的慾望:如何理解ACG中跨媒介的現象
在當今主打互動影像的作品中,不乏能看到觀者必須要參與選擇推動劇情,甚至可以透過行動裝置輸入訊息同步展現在影像上,如同Yo...
【想像力的政治】形式的隱蔽:ACG文化下漫畫藝術的狹窄化視角與未來
電視動畫自1962年台視開台以來就在播映,到老三台局勢底定的70年代,便有了日本動畫,如《寶馬王子》、《科學小飛俠》的國...
傳教士眼中的日本和亞洲:東洋文庫博物館「基督宗教交流史」企畫展
獲得羅馬教廷和葡萄牙王室支持的聖方濟.沙勿略(St. Francis Xavier,1506-1552),在1549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