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張寶成專欄】藝術市場與政治哲學:區塊鏈藝術平台fxhash的最新發展

【張寶成專欄】藝術市場與政治哲學:區塊鏈藝術平台fxhash的最新發展

【Column by Zhang Bao-Cheng】Art Market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Generative Art Platform fxhash’s Latest Development

泰卓鏈(Tezos)上著名藝術平台 fxhash ,兩個月前,更新發生在鑄造的「權利」或「資格」上的新機制。我們不再憑著錢包中的加密貨幣直接鑄造並收藏生成藝術作品,而是先買下「鑄造票券」(mint ticket)。藏家在取得票券後,就能針對創作者提供的各項參數來調變作品。上述機制來自哈柏格稅,由美國經濟學家阿諾‧哈柏格(Arnold Harberger)在 1960 年代提出,近年經《激進市場》(Radical Markets,2018)作者格倫・韋爾(Glen Weyl)和艾瑞克・波斯納(Eric Posner)提倡而受到重視。如何能在強調作品的隨機性和藏家的參與性時,兼顧整個平台及作品鑄造的公共性?如何在不違逆市場原則的前提下,為藝術設下一個合理的保護區?對此,fxhash 不只深思熟慮,而且付諸行動。

近幾個月來,AI 搶盡版面,Web3 的討論一時失去熱度。AI 究竟在什麼程度上會取代人力還需要許多觀察,但 AI 不可能取代 Web3 是確定的,因為兩者關注的主題完全不同:前者是「生產力」,尤其是工作效率及其品質;後者則是「生產關係」,涉及人與物之間關係的重新配置。  

本文將以泰卓鏈(Tezos)上著名藝術平台 fxhash 的最新發展為例,說明為什麼分散式科技所發展出來的 Web3藍圖仍前景看好,值得持續關注。

區塊鏈藝術的玄關:fxhash的隨機趣味

泰卓鏈向來以手續費低廉和環保著稱,除了幣價少有起色不太適合投資之外,藝文氣息是其最大特點,有時甚至被稱作「被藝術救活的公鏈」,真不知是好還是壞。想創作和收藏區塊鏈上的「生成藝術」(Generative Art),這裡絕對是最能容錯、實驗成本最低的起始場域。如果區塊鏈藝術是屋主,以太坊(Ethereum)的 Art Blocks 是廳堂,fxhash 就是玄關。玄關並非次要,反而是概括屋主思想的第一道堡壘。

在此,藝術家提供一段程式碼,透過鏈上的智能合約產出多版次作品;潛在藏家觀賞程式碼及其範例圖像,決定是否「鑄造」(mint)作品。在 fxhash 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生成藝術」。在區塊鏈出現之前,講究「一與多」和「規則與隨機」的生成藝術已經存在,但卻依靠創作者一件件手工完成和挑選,藏家只能在程序走完後才能欣賞和收藏。

台灣藝術家劉乃廷美國跟環境保護行動者 Casson Trenor 合作的最新作品《Turle Vision》。(張寶成提供)

鏈上生成藝術的創意之一,正是「藏家的參與」:創作者提供的作品,第一時間只有代碼,藏家鑄造之後,這些代碼才轉為確切的圖像,成為進一步被擁有的作品;如果創作的終點是完成的畫面,那麼鏈上生成藝術作品只有收藏後才完成,才來到終點。換句話說,藏家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參與了創作,將慣常的「作品完成而後購買」轉為「購買而後作品完成」,作者的身分(authorship)因此被打開了。

另一方面,藏家在鑄造或收藏的當下不知道自己買到什麼,猶如購買盲盒或抽獎,也是鑄造過程有趣的地方。創作者提供的代碼扣合每一個藏家不同的鏈上身分(同樣是一連串代碼),產生出乎意料的作品。這種「隨機性」當然不是徹底的,畢竟創作者編碼時,仍然可以預測成果的「大致」走向,甚至也能如手工類比時代的生成藝術家一樣,有意設計和揀選,在網路時代迎合奢侈品市場的口味。不過,對更具反思性、精神更加開放的藝術家而言,他們寧願取消過多的干預,任由隨機性發生。因此,有時就連他們也被自己的作品成果震懾。

打開隨機的黑盒子:fx(params)的運作方式

以上的描述,是今年之前 fxhash 的狀況,也是所有老玩家都知道的常態。但兩個月前,這道玄關更加精巧了,作為一種分散式科技,區塊鏈的靈魂在此也越益鮮明。這回的更新發生在鑄造的「權利」或「資格」上。

我們不再憑著錢包中的加密貨幣直接鑄造並收藏生成藝術作品,而是先買下「鑄造票券」(mint ticket)。藏家在取得票券後,就能針對創作者提供的各項參數來調變作品,如顏色、條紋、構圖等,不只欣賞各種成果,更享受自己手動的快感。儘管這些參數依然由創作者設定,他們跟藏家同樣不知道成果為何,但隨機性的黑盒子卻被打開,「藏家參與創作」不再是比喻,而是事實。   

這個稱作「fx(params)」的功能(params 即「參數」[parameters]),當然不是強制性的,端看作者意願和作品性質;既有的直接鑄造功能仍在,只是有了更多藏家參與的細節。藏家把這些參數調整到自己最喜歡的樣態後,就可以把「鑄造票券」落實、轉換為藝術作品,此前以票券型態存在的調變過程,則是一個原始程式碼(創作者提供)和最終作品(藏家介入)的中介狀態。

手動調變的頁面,確定成果後可按下「use ticket」,將票券用掉,轉換為自己調變出來的作品。(張寶成提供)

這個中介狀態除了在積極面上使藏家真實參與創作,也在消極面上避免了兩個現象。首先,對老玩家來說,熱門的大作往往秒殺。這裡的「秒殺」不只是一級市場作品的銷售速度(很多人搶不到),也指二級市場上被瞬間拋售、套利的速度;中介狀態的安插,一定程度減緩了這種「秒買秒賣」的投機行為,鼓勵買家深入作品。其次,我們也可以問:究竟是隨機性重要,還是最終的畫面審美重要?只求一時,隨機性足矣;若看重一世,則審美才是究竟。許多鏈上生成藝術的藏家未必喜歡買到的作品,而是著迷於購買的過程。若能讓他們一併喜歡創作的成果,何樂而不為?

筆者的 fx(params) 收藏,按下「mint iteration」進入調變作品的頁面(見前圖),「update price」則要求我掛上超出寬限期的售價(見下圖)。(張寶成提供)
我可以選擇待售的價格,即超出「寬限期」後的售價,以及該價格包含的天數。(張寶成提供)

可想而知,fx(params) 固然提升了可操作性,但也必須有配套機制。上述的中介狀態有期限,可以是七天、十天或其他,稱作「寬限期」(grace period)。其間,藏家可以無限次調整,直到遇上自己的喜好;一旦超過期限,就必須「繳稅」或「掛賣」。因此,我們除了在第一時間或規定的期限內調變參數、產出成果,還須設定一個「寬限期後的售價」。這時將產生兩條路。第一,為了繼續持有,這張票券將根據自己掛賣的售價被課稅,目前稅金全數交給創作者。第二,因為已經掛賣,所以其他藏家都能根據售價購買。當然,還有第三條路:如果死都不掛賣,只顧著嘗鮮調變、刻意壟斷票券或壓根忘了自己的持有,那麼票券將被徵收。

這裡的邏輯很清楚:嘿,不要占著茅坑不拉屎!如果你要占,那就必須付出代價;如果想壓低自己的代價,那就必須接受其他藏家以這個較低的代價買走你的票券!

勿忘公共:哈柏格稅的藝術市場應用

上述機制來自哈柏格稅,由美國經濟學家阿諾‧哈柏格(Arnold Harberger)在 1960 年代提出,近年經《激進市場》(Radical Markets,2018)作者格倫・韋爾(Glen Weyl)和艾瑞克・波斯納(Eric Posner)提倡而受到重視。理論細節與各方面的開展應用相當多,我們只著重在「所有權」的討論。

眾所皆知,以資本為基礎的私有制 ── 所有制(ownership)的一種 ── 產生許多問題:沒有錢萬萬不能,什麼東西都無法擁有;在最暴力的情況下,個體連自己的人身所有權都會淪喪,如當代社會的奴工。此外,這種私有制也會造成壟斷,不論金錢還是權力,都可能集中於少數握有資本的行動者。傳統上,對私有制的反思和批判往往走向另一個極端:廢除資本,改採公有制。問題是,技術上如何「公有」?理論上誰能代表「公共」?由於超越個體的集體所有難以想像,相關倡議者往往只能動之以情,操作各種意識形態,好比階級意識(左翼)和民族主義(右翼)。

《激進市場》內文:格倫・韋爾試圖以「公有制自評稅」(COST:common ownership self-assessed tax)取代立基在永久所有權的市場,符合哈柏格稅的精神。(張寶成提供)

對格倫・韋爾而言,這兩種所有制有一個共通點:把財產的擁有想像為永久的,亦即不論個體還是集體,「一旦擁有」就自然而然地「持續擁有」,除非主動改變意願。舉例來說,我們只要買下或獲得某個物品,就可以擱著不管,反正「之後這都是自己的」;當擁有財產的行動者是特定組織或團體時,也是同理。在這種情況下,公私兩種所有制的疆界相當死硬,非此即彼。

現在,把時間維度帶入,試想我們對財產的擁有只能是暫時的,那麼公私兩種所有制是否可能有交集,進而由私過渡到公?換句話說,是否存在一種公有制,只不過是私有財產在全部個體之間自由交換、流動或堆疊所形成的「總過程」?畢竟每個人都先後經歷了擁有同一財產的時刻,而之所以如此,又是因為每個人本來就具有擁有同一財產的權利。

這種「財產本應無盡流動」的思考,預設了一件事:財產自始就是所有人的或公共的,只不過恰好在一時一地由某人短暫擁有,乃至「代管」,財產在表面上是私有的,實質上則是公有的或部分公有的。據此,我們必須開闢一套機制:一方面,讓他人有充分且合理的管道取得你手邊的財產;另一方面,也使暫時或部分的擁有者,在拒絕把財產交由他人時──這就是壟斷──付出更多代價,因為這形同拒絕財產的公有制或公共性。

上述邏輯最常被拿來討論和應用的例子就是房屋稅。試圖屯房、炒房時,政府將有權力要求你列出房屋的售價。一旦你高列了,政府就能據此課徵更高的房屋稅;一旦你低列了,房市上的其他消費者就可以用較低的價格從你手中買走房屋。由此可見,鑄造票券及其 fx(params) 的核心思想,就是避免投機性的買家壟斷鑄造作品的權利。即便作品最終且在最好的情況下,應該被個人(藏家)所購得和擁有,但「鑄造作品的權利」卻不應該是個人的,而是 fxhash 這個平台上全體成員的。

小結:藝術市場與政治哲學

區塊鏈藝術的老玩家都知道,很多作品不是有錢就能買到。針對當紅藝術家及其作品,有心人士開發機器人來掃貨是稀鬆平常的,當然這麼做的前提仍然是資本充裕。問題是,這種種心態和行為根本無關審美!如何能在強調作品的隨機性和藏家的參與性時,兼顧整個平台及作品鑄造的公共性?如何在不違逆市場原則的前提下,為藝術設下一個合理的保護區?對此,fxhash 不只深思熟慮,而且付諸行動。

哈柏格稅「超越公私所有制」的哲學,仍在學界和相關應用層面引起爭論,而此刻之所以受到重視,不僅是一兩位優秀學者的推波助瀾所致,更是因為分散式科技(如區塊鏈)逐漸成熟。這些技術使財產的流動性和碎片化成為可能:同一財產可以被多人擁有,或者反之,每個人可以擁有許多財產的個別部分。

fxhash 之所以可以稱作區塊鏈藝術的「玄關」,就是因為它展示了 web3 的無限可能,這不是當前主流 AI 論述所關心的,Art Blocks 上目前也未見這種做法。這個充滿活力的平台告訴我們:不只公私之間的矛盾可能統合,由資本與美學所構成的藝術市場跟關心社會共善的政治哲學從來就不是兩回事。

張寶成( 25篇 )

台北人,Volume DAO 共同創辦人,參與策劃台灣第一場泰卓鏈(Tezos)人工智慧 NFT 收藏展《機器會夢見 NFT 嗎?》。曾為音樂廠牌「旃陀羅唱片」(Kandala Records)負責人,與黃大旺共同發行的專輯「民國百年」,獲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大獎「數位音樂與聲音藝術類」榮譽賞。同時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專長為歷史理論。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