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高千惠專欄】Creative Criticism: 責成區

【高千惠專欄】Creative Criticism: 責成區

Creative Criticism: Realm of Accountability

就在航班乘客自以為快要羽化成仙之際,連續的著陸碰撞聲與發光二極管燈,告訴我們已從一飛沖天(Up to Sky)的無邊界之境,轉入接地氣(Down to Earth)的有邊界之境了。

一飛沖天(Up to Sky)
接地氣(Down to Earth)
責成區(Realm of Accountability)
適應與自然選擇(Adaptation and Natural Selection)
自私基因(Selfish Gene)
圈地文化(Culture of Enclosures)
自動紅外線感應器(Automatic Infrared Sensor)
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
淨化過程(Purification process)
沉浸式體驗(Immersive experience) 

91

就在航班乘客自以為快要羽化成仙之際,連續的著陸碰撞聲與發光二極管燈,告訴我們已從一飛沖天(Up to Sky)的無邊界之境,轉入接地氣(Down to Earth)的有邊界之境了。

當我們看到「Down to Earth」的發光二極管燈閃亮時,便知道飛越航天三線門,已不是目前的求生指令。坦白說,這種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上下索求,我輩已很適應。只要作出階段性的震驚或離陌反應,便能很快進入系統交融地帶,找到適者生存的縫隙。

這個飛行狀態的轉折,如同一種「愛的迫降」,它讓我們感受到危機就是轉機,轉機就是隨機,隨機需要的是應變,不再是程序正義上的糾結問題了。在著陸(Touch Down)時,二極管燈也出現「fff」,機內同時播放出《最後七言》之樂。在聲響世界,三個f(fortississimo)是表達強音,而此弦樂四重奏103及51號作品,正是有秩序的聲響世界第一次使用「fff」的曲目。此終曲樂章,主要是用聲響表述傳說中的一位超主,在人間被處決的神聖地震場景。「Down to Earth」出現,表示我們有了未來的新歸屬;「fff」的聲響出現,則代表我們需要有一個淨化過程(Purification process),完成責成的動作或儀式,才能出關。這都意味我們「Up」與「Down」之間,要面對一個責成地帶與儀式。

我輩的「責成儀式」來自《最後七言》的啓示。在福音書中,此七句責成順序是:「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父啊!寬赦他們罷!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我實在告訴你:今天你就要與我一同在樂園裏。」、「女人,看,妳的兒子!看,你的母親!」、「我的主, 我的主,你為什麼捨棄了我?」、「我渴。」、「成了。」這七個步驟,已成為我輩究責的心理過程。

為了生存健康,我輩設有人性化的「責成區」,來化解天地之爭。話說,我輩的「一飛沖天」與「接地氣」在程序正義與生存路線的爭鬥已有相當歷史。一飛沖天的「前進雲端」與接地氣的「深入土地」之二路求生者,均涉及發展資源的支配與掠奪,而使眾生非常錯亂。在物競天擇下,遂發展出兩棲的生態,人人既可天馬行空,也可地鼠行軍;人人既拜雲端科技天神,也拜鄉野土地公。轉渡間,如果出現交接不清的問題,地面上會有一個形式上的「責成區」,進行語言與行為檢測,並作求生政治學的實境演練。

我輩的「責成區」依人性階級而設。能夠穿越「究責區」者,才能獲得上上下下的通行證,從「倖存」進階到「免責與免審」的尊貴身份。這個轉渡,涉及了物種「自私基因」在演化生存上的角色問題。依據「適應與自然選擇」研究機制(Adaptation and Natural Selection,簡稱ANS)之基礎,「自私基因」(Selfish Gene,簡稱SG)研究機制認為此基因是進化論的重要關鍵。因為「SG」的存在,物種在「利己」中演化出「利他」行為。當物種們在基因上與生存鏈上的關係越緊密,就會產生一種互助、互惠、友愛的高貴行為,把「自私基因」表現成「無私基因」,以便提升其整體的適應度。

我們被教導,將保存自己的基因,盡可能地傳播給群體,是幫助整個種群朝向穩定進化的一種策略。此「自私」的複製機制,經過理論與實踐的交叉辯証,出現了新的生存生態與不同的研究觀點。「SG」原型主張者認為,所有互助、互惠、友愛的行為只是表象,「SG」的擴張不是利他,而是透過利他的團結,而壯大利己的疆域。「SG」突變主張者認為,模因(meme)已取代基因(Gene),在模仿行為的互動下,成為物種社會文化的共識迷因。物種的這個演進,挑戰了超主發明的「最後審判」機制(簡稱LG)。此「LG」,曾建立一條令物種對自己行為感到不安的意識法則。

(繪圖/CHIH制図所)

92

顯然,「LG」過時、虛無、虛張聲勢;「SG」實際、有效、因應時態。我輩研究,「LG」的未來恐嚇太不合於物種的進化原理。它讓物種陷入謙卑、惶恐、處處都充滿自我監控的恢恢天網。「SG」則提供了一種能辯、無畏、處處都能找到相知相挺的命運共同體,可以理所當然地活出另一個未來。於是,我輩自行推出「究責區」這個進化版的人間機制,作為一種出現狀況時的責成演練之道。

「SG」聯盟提供了一套面對「責成區」的反應機制。首先,有爭議事發時,不具名的集體聲明是第一動作。聲明雖列出集體的優良利他基因,但也可能暴露集體的關係基因。其次,列出責任分工區,切割出一段一段的流水線過程,並出現了「概括承受」與「層科擔綱」兩種犧牲式與推脫式的究責儀式。輕重拿捏乃依具「SG」聯盟連結關係而定。若有「辦到底」的獨白與威脅出現,僅在於滿足另一批利益狀況外的異質「SG」聯盟群。總之,這一切,自然是基於善意。

第二動作是看風向,選擇事不關己的沉默與河蟹態度。沉默永遠是金級的基因,火勢既不會燒到沉默者,也會使沉默者成為金級修養者。河蟹態度是和諧與善意的和平主張,這是好的防衛基因,靜聽松風中,具有體諒、身感同受的美德。如果有白目者窮追不捨,河蟹者就會以和為貴,用無形的人情十二道金牌,聲聲呼喚。這一切,自然是基於善意。

第三動作是泠處理。泠處理是「SG」上層者才能決定的「責成區」反應機制。泠處理是一種低調的公共關係手法,它運用了健忘與隨波逐流的諸眾特質,使「責成區」成為「泠凍區」,究責人事物成為「Cold Case」,最後不了了之。物種生態這麼亂,得饒人處且饒人,否則總有一天等到你。所以,這一切,自然也是基於善意。

「SG」下的「責成區」反應機制,為物種相處提供了「物競天擇」又不失友愛的法則。此「友愛」建立在「關係美學」上。凡「關係美好」者,在利他行為中,也逆向圖利了自己。這個利己與利他的基因發現,在遠古的食客與門生養殖生態中,已有相當大的實驗成就。「責成區」中的圍事者與沉默者之數量,即決定在物種相處的關係美學經營。所謂的異質之聲多出於邊緣者,他們鋌而走險,完全不懂「責成區」的機制特質,自然也多會在「適者生存」中,流為被基因改造的對象。

「責成區」是基因傳播區,也是基因檢測區。「責成區」的機制愈統一化、規格化,代表複製的「模因效應」已足以形成一種「文化現象」。有了區塊性的「文化現象」,表示有了地方性的表徵,也終於有了要求他者「入境隨俗」的條件。「究責文化」,正是介於「一飛沖天」與「回歸土氣」之間,極具象徵意義的新階級觀。「究責文化」的另一個重要箝合對象,便是「圈地文化」。

圈地,是在一定物質補償下,進行的「徵收」工作。在形式上,會以籬笆、柵欄、壕溝等方法,把某個生產領域以公有之名,圈佔起來。它原先讓需要犒賞各方兵丁跑馬插標,鼓勵了佔領式的自由競爭行為。之後,在效益需求上,出現信賴養殖的分封方式。它讓「接地氣」者有了「一飛沖天」的進階想望。具有關係鏈的圈地,成就了「究責圈」的基因部署。在寄食與共享的善意下,「究責文化」與「圈地文化」形成互補的二條生存線。我輩相信,這是資本主義自由串連競爭與社會主義人情串連保障的最佳合成,也是合於人性的生存之道。

93

關於航機在著陸前的「養息室污染事件」,因究責混亂,以至於我航在天馬行空中爆衝,幾乎卡在三線門的邊界中。如今,我航出現了「Down to Earth」的發光指令,為我們全航人員打開了重返地面人間的新希望。只要我們願意迫降在塔台前的「責成區」,協商出一個和平落幕的結果,所有乘客便可以安全下機。

著陸後的「責成區」是一個沉浸式的空間場域。一個巨大的、穹狀的自動紅外線感應器(Automatic Infrared Sensor) ,會將著陸的飛機籠罩住,如核磁共振般地進行全機構的掃描,找出污染源。在此時,自動紅外線與人體所發出的被動紅外線會相互感應,形成相互作用後的了糾纏現象。糾纏中,各個單位擁有的特性消失,綜合成為整體性質。此類似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的現象,可以檢測與追蹤出各單位的互動關聯性。在過去的一個實驗中,有研究者指出,即使兩個暫時偶合的單位不再偶合,彼此之間仍會維持著關聯。這種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很合適「責成區」的力學系統製作。是故,此沉浸式的空間場域,多少也具有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力。

原先有關材質污染問題、監控不足問題、廠商源頭問題、採購法問題、劣質仿生物問題、使用過度問題,在所有物質材料檔案糾纏再現後,變成了一個無法切割的有機複次元腫瘤,唯一可以究責與清理的,便剩下此具有污染嫌疑的飛行物。為了清理此污染物體,其內部的有機複次元腫瘤就要整串地移出。這個道理很簡單,以整串之名,所有機內物種猶如違規過馬路的集團,可以先保送到安全島。因為已整串移除現場,也就算清理機內問題了。

保送到安全島,遠離了紅光下的沉浸場域,有機複次元腫瘤因親疏遠近,會逐漸自行解散。不過,在真正入關之前,我們還是危機重重,有被遣送回雲端的疑慮。是故,安全島也是一個沉浸場域,並出現第二波的糾纏檢測。此次沉浸的體驗過程,是侷限的,也是流動的。如同在無牆的安全島上,一方面要注意力集中,完全投入在這被圈限的情境裡;另一方面又是注意力分散,在流動的景象中作自我意識的流放。既定格,也出格。

沉浸場域被視為一種藝術空間的氛圍營造,有其道理。安全島是究責區,自然也是淨化區。在這區內,沒有穹狀的自動紅外線感應器,而只是線的界分。由線分出的疆域,總會留下出口。此安全島線,會在物種不同的視網膜結構下,出現延長與立體的錯覺。沿著自我認知的線徑,在線與線之間游走,其實並沒有被隔離的感覺,也沒有被問責的壓力。我們就是如此肩比肩、腳挨腳、在無形的紅線牽纏中,如盲人般移動,有了一種可以過關的集體力量。

經歷七個身心關卡,我們在患難中彼此扶持,正邁向「完成了。」的終極之境。在穿行停機場,再被轉運到機場內的轉渡中,我們體驗到,「責成」是多麼不容易的清理過程啊。


繪圖者介紹

CHIH 制図所

由插畫家凱蘿成立的工作室,她畢業於倫敦金士頓大學插畫所,是個討厭臺北的臺北人,目前與兩隻貓隱居都市叢林,同時也是園藝大師。喜歡以攝影或電影構圖手法、揉合本能追尋的復古色彩創作。

回應

從文章的開端,就能感受到環境的震動,我頓時處於一個不安定的平面上,心中是一個被各種視線環繞的高壓場景,如同核磁造影機器帶來震耳欲聾的持續嗡嗡聲。
獵巫般的咎責文化如同一種道德恐慌、一種政治迫害、一雙雙眼凌厲的放大檢視。
一邊閱讀文字,一邊聆聽海頓的曲子,隨著文章尾聲的「完成了」,讓我體驗了漸漸被安撫、淨化的過程。

高千惠(Kao Chien-Hui)( 90篇 )

藝術教學者、藝術文化書寫者、客座策展人。研究領域為現代藝術史、藝術社會學、文化批評、創作理論與實踐、藝術評論與思潮、東亞現(當)代藝術、水墨發展、視覺文化與物質文化研究。 著有:《當代文化藝術澀相》、《百年世界美術圖象》、《當代藝術思路之旅》、《藝種不原始:當代華人藝術跨域閱讀》、《移動的地平線-文藝烏托邦簡史》、《藝術,以XX之名》、《發燒的雙年展-政治、美學、機制的代言》、《風火林泉-當代亞洲藝術專題研究》、《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詮釋之外-藝評社會與近當代前衛運動》、《不沉默的字-藝評書寫與其生產語境》等書。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