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蕭文杰專欄】被低估與減損的刑務所破壞三部曲與亟需搶救的考古現場

【蕭文杰專欄】被低估與減損的刑務所破壞三部曲與亟需搶救的考古現場

【Column by Hsiao Wen-Chieh】Underestimated and Undermined Taipei Prison and Its Three-part Destruction, An Archaeological Site in Need of Salvage

現在的臺北刑務所周遭,觀光客大多只知道有監獄圍牆與幾棟被修成「秒到京都」樣板化的刑務所官舍。這裡的價值顯然是被嚴重低估,因為這裡是少數具有古蹟、歷史建築與考古等多重複合式文化資產價值的潛力點。但是這裡的文化資產歷年來也不斷遭到破壞,日前疑似日本統治時代的考古遺址V型溝與新石器時代陶器出土,讓我們回顧過去文化怎麼失去?

一個城市是否進步不是只有現代化的設施,同時也必須有文明的標記及歷史的載體。臺灣人喜歡出國,讚嘆別的國家的城市擁有現代化建設又可以擁有深厚的考古遺跡。然而在號稱首善之都的臺北,特色是高樓遮蔽了景觀天際線,地面上的潛力文化資產經常不保,蘊藏在地下的遺址也罕見有現地保留、現地展示的機會。

 其實進步的城市保留考古遺跡並非想像中困難,通常在規劃階段,若能尊重考古學者的專業意見,做好環境影響評估,大致就能避開可能蘊藏有遺址的區域,另一方面就是施工階段考古人員進行監看,一旦發現遺構或是文物,就先停工進行討論,提出適合的都市計畫與策略。不過的臺北城卻經常是推倒、剷平歷史式的開發優先,草率行事。 

現在的臺北刑務所周遭,觀光客大多只知道有監獄圍牆與幾棟被修成「秒到京都」樣板化的刑務所官舍。這裡的價值顯然是被嚴重低估,因為這裡是少數具有古蹟、歷史建築與考古等多重複合式文化資產價值的潛力點。但是這裡的文化資產歷年來也不斷遭到破壞,日前疑似日本統治時代的考古遺址V型溝與新石器時代陶器出土,讓我們回顧過去文化怎麼失去?以下就簡述各階段的臺北刑務所文資的毀滅與減損,並思考考古遺址是否該搶救保留。

臺北刑務所歷史價值與其第一階段的減損(1904-2007)

歷經脫亞入歐的日本,在統治臺灣後,參考歐美獄政管理在臺灣蓋起了仿效美國賓州式的輻射型監獄。其中臺北刑務所在1904年啟用,這是臺灣唯一,也是全世界唯一用臺北內湖金面山所產城牆石建造的賓州式監獄。這一座監獄除了高聳的圍牆,監獄建材的搬運與紅磚、黑瓦的燒製皆來自受刑的囚犯。 

由日本時代的臺灣日日新報得知,刑務所當時已經有先進的排水設施。(圖片源自:臺灣日日新報1922.02.22/蕭文杰提供)

關於刑務所的建造,日本刑務管理代表官員 Takekoshi Yosaburo,特別針對西方國家以英文書寫了《Japanese rule in Formosa》,他指出:「圍牆曾是他們(臺灣人)用來保護禦敵的,現在被轉換成監獄,特別要設計來監禁他們、懲罰他們。」也就是這座刑務興建的當下,就是日本權威的象徵,對臺灣人而言是一種負面的文化資產。 

延伸閱讀|【蕭文杰專欄】談負面文資的保存:請守護僅存的台灣戰俘營遺址

刑務所圍牆旁有日本時代監獄管理人員的「官舍」,與公共建物。這裡的宿舍建築群原本是一北一南,形成南北呼應,除了提供獄政人員距離工作環境近的居住空間,也可以說是監獄圍牆外的第二道防線。 

1932年臺北刑務所要覽之平面圖。(蕭文杰提供)

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後,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臺灣時,「臺北刑務所」改制為「臺北第一監獄」,37年(1948)再改為「臺灣臺北監獄」。由文化部所轄的國家人權館不義遺址資料庫資料得知:「二二八事件中,即有人犯審判後關押於此;白色恐怖時期,軍方與情治機關所屬監獄超收情況嚴重之時,也曾將部分政治案件受刑人暫時於此執行徒刑,如陳勤、鍾逸人、黃紀男等人。」其在2022年完成不義遺址審定,正式的名稱為「原司法行政部調查局誠舍」。(註1) 

日本政權離開,臺北監獄周遭土地也發生了「相繼占用」,1949年,國民黨在中國失去政權,敗走臺灣,大量國共戰爭逃難的法務部員工被安排住進了日本政權時期興建的宿舍群。未獲分配宿舍的人員,在長官同意之下於此處空地自行搭蓋屋舍居住。其後又有以勞動改造理由,以監獄便宜勞動力所興建的司法新村,供司法人員居住。這一群人與原本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就居於此居民後代及城鄉移民混居於此,形成所謂的華光社區。 

臺北刑務所第一階段的減損是都市開發所致。隨著人口擴張,臺北市土地的開發,臺北監獄遷移聲浪不斷,最後臺北監獄終究遷移。愛國東路的開闢使原本的監獄主體被切割為南北兩塊,北邊的土地賣給了中華電信、南邊的土地則賣給了中華郵政。但原監獄的部分圍牆以及圍牆外的官舍與附屬設施,仍見證臺北的發展。而在文化資產觀念不興盛的年代,只有北側有「運屍門」的圍牆在1998年被指定古蹟。 

臺北刑務所與華光社區的高度破壞時期(2007–2014)

2007至2014年是臺北刑務所與華光社區的高度破壞時期,行政院在2007年底,提出四大金磚計畫,欲開發華光社區為「臺北華爾街」,因此開始要居民搬遷,並對居民提告。其中當年默許興建的非典型建築被政府認定是「違建戶」,被要求自行拆屋還地。到了2012年美其名的「臺北華爾街」計畫,又變成了具日本幻想名稱的「臺北六本木」計畫。在開發的聲浪下,民間文資團體協助華光社區守護瀕危的百年臺北刑務所與周遭地景,羅福星、蔣渭水、林幼春後代與莊萬壽教授、立委田秋堇等人……給予聲援,但仍難敵挖土機的推平。 

華光社區大量被拆除的官舍。(攝影/蕭文杰)

文資團體與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對抗,勉強在南側保住刑務所圍牆,及少量的南側官舍。(註2)至於價值可能高於南側官舍的北官舍,即便2014年時提出了「新事證」,市府仍推說2007年已進行過文資審議,文資委員會不願再針對新事證重啟審議。又因為臺北市文資會不願意以聚落建築群或是文化景觀的視角來看待,因此仍淪為搶救式樣板點綴式保存,無法有系統地呈現。 

然而刑務所古城牆石不只拿來興建監獄的外牆,也用來興建地基、下水道……,這一類的資訊在被文資團體提出,並且在2014年提報遺址,於當時由遺構尚未大量出土,因此初步認定本區不具遺址價值。不過臺北市政府在第57次文化局會議紀錄(2014.05.08),結論明確談到未來應「先進行基地試掘與文史調查」供文化局參考才能進行工程。 

已經登錄為歷史的刑務所官舍因管理不當,在2016年遭到火災,修復也未依照原貌。(攝影/蕭文杰)

柯市長上任後的刑務所與周遭潛力文化資產的破壞(2014–2022)

臺北市市長大選,一度讓刑務所與周遭潛力文化資產出現希望。2013年,當時是市長候選人的柯文哲刻意到了華光社區「蹭聲量」,柯文哲以「臺灣有文明沒文化!」為開頭,他表示:「這是當年白色恐怖時代,許多政治犯被關的地方,這麼有歷史價值,要是在其他國家,絕對會當歷史保留下來;現在這塊地的具體規劃還沒有,也沒有廠商標下來,何必急著鏟除呢?」(註3)

然而宣稱不會拆華光的柯文哲並沒有對2014年的文資審議提出任何協助,上任市長後,經由公民團體抗爭下爭取成為歷史建築的官舍,在2016年其任內遭遇祝融。

雖然其後在市長卸任前「修復」南側官舍,但是實際上又是再度破壞文化資產。因為「原臺北刑務所官舍」被添加新的名稱「榕錦時光生活園」,刻意營造類日本京都風情,還強調會「大賣」,但是整個「榕錦時光生活園」不僅沒有依照原照修復,整個園區連白色恐怖的任何介紹都沒,這讓人感嘆說過:「臺灣有文明沒文化!」的柯市長其實心中也是沒文化。

被拆除的華光社區,很快的有未知的遺構出土,在2015年雨水道工程,是未經調查下進行,結果是再度挖出百年臺北城牆石水道遺構。由於2014年第57次文資會議結論為必須「先進行基地試掘與文史調查」供文化局參考才能進行工程,因此這個工程也被文資與公民團體批評為「黑箱」。

而其後市府雖然花千萬發包相關研究,2021年又有若干遺跡出現,民眾亦針對所謂出土遺構的「新事證」再次提報。但是市府以出土的尖底明溝、排水結構、蒸熏室……,並非民眾發現,拒絕民眾提報,顯然這是違背文化基本法精神,拒絕民眾參與。柯市府更以魚目混珠的方式,以「移置計畫」審查宣稱已經完成所謂的文資審議。

V型溝完整出土與發現圓山文化時期的史前陶再度喚醒文資保育(2013–?)

拆除華光社區的空地,臺北市政府將擬興建「大安區金華公共住宅」,在花大錢考古後,不僅發現薰蒸室遺跡,隨著考古團隊的挖掘,(V形)明溝也較完整出土,這個考古花了一千多萬元,遺構就緊鄰古蹟圍牆,但是市府仍以公宅工程為優先,預計再花7000多萬元,將水溝遺構全部挖掉,再重築一小段展示。這樣的舉動惹怒了考古界,由於尖底明溝資料比過去清晰,也出土了圓山時期的史前陶,讓這裡有可能成為一個具有古蹟、歷史建築、考古遺址的複合式文化資產,這在臺灣可以說是非常罕見。

2023年出土的V刑溝就在古蹟城牆旁。(攝影/黃謙賢,授權單次使用)
2023年出土的V刑溝細節。(攝影/蕭文杰)
2023年出土的V刑溝細節。 (攝影/黃謙賢,授權單次使用)

臺大考古學者和考古團隊原本預定8月起在發掘現場等地舉辦推廣教育時卻遭臺北市都發局喊卡,民眾也被拒於圍欄之外,無法公民參與。不過蔣萬安市府,宣稱全案將進入文資審議程序可能是一次保存的轉機,多名民眾亦跟市府陳情表示願意擔任提報人。然而市府的回文模稜兩可,市民其實不知是否能在文資會以提報人身分發言。

我個人認為被修復成京都風情的刑務所宿舍已經是對文化資產的污辱,那是虛假的,若我們無法完整保存真正的刑務所遺址,那注定我們就只能當故鄉的異鄉人。

附言:法制局目前已經對立法院提出了「考古遺址應以現地保存為原則」的修法建議。

延伸閱讀|【蕭文杰專欄】原臺北刑務所考古遺址:見證關押蔣渭水、羅福星等歷史事件的場域能否保留?


註釋

註1 「原司法行政部調查局誠舍」,慣用的名稱還有調查局仁舍、臺北監獄
註2 華光社區的開發雖然是中央政府主導,但是市定古蹟與歷史建築文資審議是權屬台北市文化局。
註3 2013年除了北側圍牆有古蹟身分之外,其餘全無,原計畫是全數拆除。

蕭文杰( 77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