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痘癘・瘢痕:臺灣痘神信仰與圖形造像

痘癘・瘢痕:臺灣痘神信仰與圖形造像

Pox and Scars: The God of Smallpox and Iconography in Taiwan

在早期社會,人們認為疾病與鬼神有關,每當大規模的傳染疾病發生,常尋求宗教信仰的協助。所以有人感染天花,就會祈禱痘神庇佑。

新冠肺炎的疫情尚未完全平息,猴痘的威脅又起。經歷這幾年的世紀大疫,人們了解到病毒的可怕,對傳染病有很深的感觸。人類歷史最知名的傳染病就是天花,天花與猴痘同屬「痘病毒科」,患者會在皮膚出現皮疹的病徵。引用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對「天花」的說明:

「為一種由天花病毒(variola virus)所引起之急性傳染病,可以對人類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其致死率自1%至30%不等。死亡情形常發生在發病後1或2週內,且無有效之治療方法。此疾病最早於第4世紀於中國及印度發現⋯世界衛生組織(WHO)計畫根除天花,並於1980年正式宣佈天花病毒自地球上完全根除,且不會再自然發生⋯。」

相較於人類與天花已纏鬥數世紀,人類對抗猴痘的歷史,若從首例猴痘個案起算,只有52年。雖然猴痘的傳染力不高,隨著1980年天花消滅和之後停止接種天花疫苗,猴痘成為現存最嚴重的痘病毒感染症,在許多關於猴痘的討論中會提及天花,使我們再次重溫天花的歷史。

古代專治天花的神祇

天花在古籍裡多寫作「痘疹」、「痘疫」等,作為歷史上影響人類最鉅的傳染病,世界各民族形成了關於天花的信仰,與天花有關的神多被稱為「痘神」。清順治年間熊伯龍《無何集》:「痘疹,危疾也,則謂痘疹有神。畏死之心迫,而後神明之說興。」

在早期社會,人們認為疾病與鬼神有關,每當大規模的傳染疾病發生,常尋求宗教信仰的協助。所以有人感染天花,就會祈禱痘神庇佑,古籍文獻裡有許多關於痘神的描述。目前所知最早有關痘神的記載,是成書於明代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這是一本敘述古代民間宗教人物列傳和神仙事跡的著作典籍,據考翻刻自元代的《搜神廣記》。書中〈卷五・張元帥〉講述山東寧海縣人張健官居刺史,武則天下詔要地方上貢年輕俊美的男性,張健不恥,向朝廷回報地方民眾普遍感染痘疹,沒有人可供挑選,故無法上貢。地方民眾敬佩張健,為張健建立生祠祭祀,張健死後被玉皇上帝賜予金盔、瘟錘,成為負責掌管麻痘、保護小孩的神祇,但在《北遊記》裡張健卻成了散播麻痘瘟疫的瘟神。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張將軍」圖像,氣質穩重,身著官服、官帽,隨從手持武器。(圖片出自:不著撰人,《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另外,成書於明朝天啟年間的《封神演義》,講述商朝潼關兵馬大元帥余化龍被封為「主痘碧霞元君」,掌管天下痘症。元配金氏為「衛房聖母元君」,其子余達、余兆、余光、余先、余德分別為五方的主痘正神。然而《封神演義》關於余化龍封神的情節有明顯錯誤,因為「元君」是道教對女神的尊稱,「碧霞元君」普遍認為是指泰山山神之女,在道教信仰有極為崇高的地位。千百年來人們對碧霞元君尊崇倍至,又以中國華北地區信仰極盛,碧霞元君常會同時配祀眼光、送子、催生、痘疹娘娘,碧霞元君主掌生兒育女,因此痘神也歸併進其信仰之中。《封神演義》的作者可能是對碧霞元君常與痘疹娘娘一起奉祀而進行文學創作,並非現實的民間信仰情形。

台灣痘神形象的起源

天花是一個歷史悠久、傳播範圍廣大的傳染病,因而早在《搜神廣記》、《封神演義》等著作成書之前,中國各地就已有痘神信仰。所以中國各地關於痘神的說法各有不同,呈現多元的情形。早年泉州有不少廟宇供奉與痘疹相關的夫人,夫人姓氏各有不同,天花患者的家人也會在房門外祭拜「癖娘」。早期台灣是否也有這項習俗已不可考,在以泉州人為主體的艋舺,信仰中心龍山寺供奉的朱夫人即是痘神。朱夫人的名諱可能是取自天花皮疹的形狀,天花的台語為「出珠」。朱夫人與註生娘娘、池頭夫人、大肚夫人、十二婆者、太子爺一同構成兒童從出生到成年的生命守護。

〈小兒過關煞圖〉局部,世界宗教博物館「道與藝合:道教與民間文學藝術展」展件。(攝影/張靖委)

台灣的痘神信仰主要沿襲自臨水夫人信仰,臨水夫人信仰起源於福州的古田,以閩江流域為信仰的中心區域,再逐漸擴散至福建其他地方,隨著福建移民的遷徙活動傳播到台灣及東南亞地區。台灣民間信仰尊奉臨水夫人為「保胎護子」的婦幼守護神,凡婦女想求嗣、安產都會前往祭拜。台灣人認為小孩成長過程會遭遇不同的關煞,關煞之中的「鐵蛇關」就是指痘疹,會向臨水夫人祈求並舉行祭解儀式。

臨水夫人廟除主祀臨水夫人外,也會祭祀與痘疹有關的神祇。有防禦麻疹的疹奶、防禦天花的痘奶與痘哥、治療天花的虎婆奶等神祇,在傳說裡,痘田有痘奶與痘哥負責看守,有天臨水夫人之子劉聰去狩獵,無意踐踏了痘田,便與痘哥發生衝突。爭鬥中,痘哥將痘苗丟入劉聰嘴中,劉聰遂患了天花,虎婆奶伸出舌頭對劉聰上下舐舔,劉聰很快就痊癒,因為痘田的痘苗四散,下到人間造成天花肆虐,虎婆奶見狀拔起毛髮化成數隻老虎,分別到患者家中為其舔毒。

劉珠媽(圖片出自:盧公明(Justus Doolittle)《中國人的社會生活:一個美國傳教士的晚清福州見聞錄》,頁142。)

痘奶又稱珠夫人、劉珠媽,引用清代姚福均編輯的《鑄鼎餘聞・卷三》:「保珠娘娘 朱媽廟 痘神:國朝施鴻保閩雜記卷四云,福州登瀛橋旁珠媽廟⋯⋯珠媽設神為劉姓,亦稱娘娘,娘娘蓋痘神也。」劉珠媽的信仰極為興盛,清代傳教士Justus Doolittle對福州當地信奉痘神的儀式有詳細的描述,並對劉珠媽與虎婆奶的神像進行繪圖,虎婆奶的形象鮮明,造型特色是騎乘老虎。

台灣現代痘神的轉型與消逝

台灣現存的痘神信仰還有台南東嶽殿供奉的朱匡將軍,又稱為「珠公爺」,神號與神像造型可知是對天花患者相貌的模擬。因為天花多發於幼兒,皮膚會出現點狀、鼓起來的痘疹,所以朱匡爺的神像表現無鬚的年輕男性,右臉頰有一顆痘。另外彰化開化寺後殿供奉的痘公、痘婆,相傳祂們是一對行醫濟世的夫婦,醫治百姓天花疫病,死後被奉為神,是台灣現存最知名的痘神。隨著天花早已成被根除,痘公、痘婆的神職轉而成為醫美之神,庇佑青年男女的青春痘問題,使其香火依舊鼎盛。

台南東嶽殿朱匡爺神像,造像表現出天花的病灶。(攝影/張靖委)

此外,也有痘神無人繼續供奉的例子,例如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1928)收錄台南彌陀寺的痘神照片。相良吉哉主編《臺南州祠廟名鑑》(1933)寫作「痘種尊神」,這尊神像呈現中老年男性的樣貌,如今神像已不存。西田豊明〈臺南市の寺廟現況〉(1942)紀錄台南東嶽殿有供奉痘公、痘媽,痘公可能是指朱匡將軍,至於痘媽在今日卻沒見到供奉。

台南彌陀寺痘種尊神舊照。(圖片出自: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頁276。)

除了上述的痘神,在台灣民間信仰裡也有一些與保護痘疹有關的神祇。畢竟當天花肆虐之時,人們求助的對象並不局限於痘神,只要是有痘癒靈驗事蹟的神明都會成為求助對象。凸顯出在關於天花的痘神信仰裡,較少有天花散播者之說,較多的是將痘神奉為保護人們平安度過天花感染的神。這或許是因為天花一直存在,且人只要得過天花就不會再次感染。相對之下,瘟疫則有週期性、區域性,人會重複感染,所以人們認為有鬼神奉命行使散瘟職責,祂們將瘟疫散到何處,那一帶就會出現瘟疫。當瘟疫發生就會舉辦儀式驅逐瘟神、疫鬼,至今日傳染疾病仍不時發生,所以瘟神信仰得以延續,痘神的香火則不再興盛。

延伸閱讀|天譴.劫難.疾病:臺灣的瘟神信仰與圖像


參考資料
不著撰人,《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古籍資料。
姚福均,《鑄鼎餘聞》,古籍資料。
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中卷(中譯本・修訂版)》,台北:臺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
陳垂成主編,《泉州習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相良吉哉主編,《臺南州祠廟名鑑》,台南:台灣日日新報社台南支局,1933年。
盧公明(Justus Doolittle)著、吳憲整理,《中國人的社會生活:一個美國傳教士的晚清福州見聞錄》,中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
西田豊明〈臺南市の寺廟現況〉《民俗臺灣》第二卷第九號,台北:東都書籍株式會社出版,1942.9,頁32-44。
國家衛生福利部官網

張靖委( 10篇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民俗亂彈」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