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烽火下的展覽:烏克蘭秘密轉移的「拜占庭」聖像作品於巴黎羅浮宮正式展出

烽火下的展覽:烏克蘭秘密轉移的「拜占庭」聖像作品於巴黎羅浮宮正式展出

Exhibition Amidst War: Byzantine Icons Secretly Evacuated from Ukraine Go on Show in Paris' Louvre Museum

法國巴黎羅浮宮於6月14日起,展出俄烏戰爭期間,從烏克蘭「博丹和瓦爾瓦拉.哈年科國立藝術博物館」秘密撤離至巴黎羅浮宮,暫代保存研究的5件聖像作品。本次展覽也可視為羅浮宮新成立的拜占庭藝術和東方基督教藝術部門,預計於2027年開幕的重要前導。

法國巴黎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於6月14日起,舉辦「聖像的起源:來自基輔博丹和瓦爾瓦拉.哈年科國立藝術博物館的聖像畫」(The Origins of the Sacred Image: Icons from the Bohdan and Varvara Khanenko National Museum of Arts in Kyiv)展覽,呈現今(2023)年5月俄烏戰爭期間,從烏克蘭首都基輔「博丹和瓦爾瓦拉.哈年科國立藝術博物館」(The Bohdan and Varvara Khanenko National Museum of Arts,以下簡稱「哈年科博物館」)秘密撤離至巴黎羅浮宮,交由羅浮宮暫代保存的5件聖像畫(Icon)作品。同時,本次展覽也可視為羅浮宮新成立的拜占庭藝術和東方基督教藝術部門,預計於2027年開幕的重要前導。

路透社(Reuters)報導,烏克蘭文化部長特卡欽科(Oleksandr Tkachenko)於13日的媒體預展上表示,「他們(俄羅斯人)正在竊取我們(烏克蘭)的文物,他們破壞了我們的文化遺產。」自俄烏戰爭發爆發以來,烏克蘭境內已有幾十萬件的藝術品獲得安全的保護,「本次與羅浮宮的合作展覽,是對烏克蘭文化深具象徵意義的實質支持,同時也展示了烏克蘭文化作為世界遺產的普世價值與偉大之處。」

「聖像的起源:來自基輔博丹和瓦爾瓦拉.哈年科國立藝術博物館的聖像畫」(The Origins of the Sacred Image: Icons from the Bohdan and Varvara Khanenko National Museum of Arts in Kyiv)展覽主視覺。(© Musée du Louvre)

具千年歷史的「西奈」聖像,牽起兩館合作的緣分

自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丁(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Путин,Vladimir Putin)向全國公開發表電視談話,表示將對烏克蘭採取「特別軍事行動」(Special Military Operation)時,就宣告了俄烏兩國的全面開戰。是日清晨,俄羅斯軍隊隨即以飛彈空襲烏克蘭境內多處城市及基礎軍事設施,並派出地面部隊大規模入侵烏克蘭,最終兩國全面開戰,造成烏克蘭人民流離失所、死傷無數,許多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接連遭到戰火無情摧殘。與此同時,為了保護人類歷史上重要的藝術文化資產,烏克蘭各大美術館與博物館展開文物保存行動,與時間賽跑,打包館內典藏作品,緊急轉移至安全之處存放。

創建於1919年的「哈年科博物館」,由烏克蘭藝術收藏家暨慈善家博丹.哈年科(Bohdan Khanenko)和他的妻子瓦爾瓦拉.哈年科(Varvara Khanenko)捐贈成立,是烏克蘭國內重要博物館之一。該館保存著來自歐洲、亞洲(伊朗、西藏、中國、日本)各地的雕塑、裝飾藝術收藏,以及各類古代藝術文物,包含從古希臘、古羅馬和古埃及時代留存至今的藝術品。其中的鎮館之寶,是一批於埃及西奈山出土的「西奈」(Sinai)聖像作品,據悉為西元6至7世紀最早的拜占庭聖像,擁有超過1,400年的歷史。而哈年科博物館與巴黎羅浮宮之間的合作關係,正是始於對這批「西奈」聖像進行聯合研究的提案。

於埃及西奈山聖凱薩琳修道院出土的木製蠟畫《聖塞爾吉斯和聖巴克斯》(Saint Sergius and Bacchus),據悉創作年份可追溯至西元6至7世紀,為最早的拜占庭聖像作品。(© Khanenko Museum)

事實上,歷史悠久的哈年科博物館,於二次大戰期間就曾蒙受嚴重波及,導致館內貴重藝術品遭損害,其後,館方透過捐贈和收購等方式,重新完善館內收藏,至今館藏作品數量已累積超過25,000件。而面對此次俄烏戰爭的危機,哈年科博物館選擇與巴黎羅浮宮,以及在戰爭中始終致力保護烏克蘭文化遺產的「保護衝突區文化遺產國際聯盟」(International allia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heritage in conflict areas,ALIPH)合作,在2023年5月經由特殊的護送形式,將包含「西奈」聖像在內的16件「拜占庭帝國」聖像館藏作品,秘密撤離烏克蘭,途經波蘭和德國,最後轉移至巴黎羅浮宮保存。

於埃及西奈山聖凱薩琳修道院出土的木製蠟畫《聖普拉多和聖格勒莉婭》(Saint Plato and Saint Glyceria),據悉創作年份可追溯至西元6至7世紀,為最早的拜占庭聖像作品。(© Khanenko Museum)
於埃及西奈山聖凱薩琳修道院出土的木製蠟畫《聖母和聖嬰》(Virgin and Child),據悉創作年份可追溯至西元6至7世紀,為最早的拜占庭聖像作品。(© Khanenko Museum)

見證西元7世紀「聖像破壞運動」與21世紀「俄烏戰爭」的珍貴聖像

本次羅浮宮將展出其中的5件聖像作品,包括4件創作年份可追溯至西元6至7世紀,於埃及西奈山聖凱薩琳修道院(St.Catherine Monastery)出土的木製蠟畫《聖塞爾吉斯和聖巴克斯》(Saint Sergius and Bacchus)、《聖母和聖嬰》(Virgin and Child)、《聖施洗約翰》(Saint John the Baptist)與《聖普拉多和聖格勒莉婭》(Saint Plato and Saint Glyceria)。哈年科博物館的策展人庫羅維茨(Olha Apenko-Kurovets)於法國媒體法蘭西24(France 24)的訪問中提到,這4件聖像皆以當時具開創性的藝術技法——在木頭上進行熱蠟繪畫——創作而成,更歷經了西元7世紀至8世紀間席捲拜占庭帝國的「聖像破壞運動」倖存至今,堪稱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世界中最古老的聖像作品。

於埃及西奈山聖凱薩琳修道院出土的木製蠟畫《聖施洗約翰》(Saint John the Baptist),據悉創作年份可追溯至西元6至7世紀,為最早的拜占庭聖像作品。(© Khanenko Museum)
創作於13世紀末、14世紀初,帶有金框以微型馬賽克拼貼而成的《聖尼古拉微型馬賽克聖像》(Micro-Mosaic Icon Depicting Saint Nicholas)。(© Khanenko Museum)

至於另1件展出作品,是創作於13世紀末、14世紀初,以微型馬賽克拼貼而成,帶有金框的聖尼古拉聖像。庫羅維茨表示,該類作品目前在全世界現存50件,而《聖尼古拉微型馬賽克聖像》(Micro-Mosaic Icon Depicting Saint Nicholas)即為這50件中的1件,可見此次在羅浮宮展出的5件展品都相當罕見,且因年代久遠而脆弱。對此,她也強調,「它們不只是烏克蘭的寶藏或拜占庭的遺產,更是極其重要的世界遺產。」

除了5件展出的作品,其餘11件未展出之作則繼續保存於羅浮宮內。待11月展覽結束後,這些聖像作品將交由法國博物館研究修復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Research and Restoration of Museums in France)的實驗室進行後續研究。


「聖像的起源:來自基輔博丹和瓦爾瓦拉.哈年科國家美術館的聖像畫」(The Origins of the Sacred Image: Icons from the Bohdan and Varvara Khanenko National Museum of Arts in Kyiv)

展期|2023.06.14-11.06

地點|巴黎羅浮宮 德農庭院(Denon Wing)Room173

蔡昕縈(Tsai, Hsin-Ying)( 19篇 )

典藏ARTouch社群編輯(FBIGX),藝術世界潛水員,透過寫字滿足求知慾。信箱:singing@artouch.com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