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早晨,法國巴黎的世界級博物館──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發生震撼國際的珠寶盜竊案。竊賊在短短數分鐘內闖入館內「阿波羅長廊」(Galerie d’Apollon),偷走九件 19 世紀的皇室珠寶。法國文化部長拉席達・達蒂(Rachida Dati)證實此案,並強調「這是對文化遺產的攻擊」。
案發經過:短短七分鐘完成行動
據中央社引述法國媒體《巴黎人報》(Le Parisien)與路透社報導,事件發生在當地時間上午9點30分至9點40分之間。當時羅浮宮剛開館不久,遊客尚未大量入場。
三名竊賊疑似從靠近塞納河(Seine)的一側潛入,該區目前正進行外牆整修工程。警方研判,嫌犯利用施工用的「貨物升降機」登上二樓窗戶,再破壞玻璃進入展廳。

竊賊進入後直奔陳列拿破崙時期珠寶的「阿波羅展示室」,使用攜帶式切割機破壞防彈展示櫃,僅用約 7 分鐘即取走目標藏品,隨後由同夥接應逃逸。根據現場畫面,嫌犯疑似駕駛摩托車離開現場。
文化部長達蒂於事發後趕往現場表示,雖然「沒有人受傷」,但「館方人員受到極大震撼」,羅浮宮當天立即宣布閉館,配合警方封鎖現場與蒐證,並派武裝士兵在標誌性的玻璃金字塔入口處巡邏。
被盜文物:皇室九件珠寶、一件后冠尋獲
竊盜目標展區「阿波羅長廊 Galerie d’Apollon」,是 Louvre 內極為華麗且歷史價值極高的一廳,專門展示法國王室的寶冠、王珠及珠寶藏品。

根據法國內政部長勞倫・紐涅茲(Laurent Nuñez)與文化部公開說明,目前確認被竊的珠寶屬於「拿破崙與皇后收藏系列」,共九件作品,其中包括:
- 瑪麗・艾蜜莉王后(Marie-Amélie of France)與奧坦絲皇后(Hortense de Beauharnais)藍寶石組合
- - 藍寶石鑲鑽皇冠(tiara)
- - 藍寶石項鍊(necklace)
- - 藍寶石耳環(earrings)

- 奧地利皇后瑪麗・路易絲(Marie-Louise of Austria)祖母綠系列
- - 祖母綠項鍊(emerald necklace)——項鍊上鑲有32顆祖母綠和1138顆鑽石。
- - 一對祖母綠耳環(pair of emerald earrings)

- 歐仁妮皇后(Empress Eugénie)珠寶系列
- - 聖物胸針(reliquary brooch)—— 以十字架與中央寶石為主體設計。
- - 大型領結式胸針(large bodice knot brooch)—— 以鑽石組成蝴蝶結造型。
- - 一頂皇冠(tiara)—— 鑲嵌鑽石與珍珠。
- - 一頂王冠(crown)【已尋獲】

這批珠寶原為19世紀法國皇室所擁有,部分由拿破崙一世贈予奧地利皇后瑪麗・路易絲(Marie-Louise),亦包括歐仁妮皇后(Empress Eugénie,拿破崙三世之妻)的首飾。其中最受矚目的「歐仁妮皇后后冠」鑲嵌 1,354 顆鑽石與 56 顆祖母綠,象徵第二帝國的奢華權勢。警方稍晚在博物館附近尋獲這頂后冠。據報道,皇冠被打撈出時已破碎。

羅浮宮館方表示,目前尚未全面清點損失,確切遺失清單仍待文化部與警方調查確認。
調查方向:施工區漏洞與內部通報疑雲
巴黎檢察署文化財犯罪部(OCBC)已主導調查,並與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合作追查。初步研判,竊賊對館內結構相當熟悉,可能事先勘察路線,甚至掌握施工時程與警衛換班時間。
警方懷疑此案可能涉及內部消息外洩,已調閱外包施工廠商及保全公司出入紀錄,並封存監控錄影。檢察機關已正式立案,法國警方動用專責文化財犯罪單位,進行監視影像分析、現場勘查與人員訪談。調查重點包括:竊賊是否獲得內部協助、施工平台使用是否獲借、電動工具來源、逃逸路線及車輛監控。

內政部長紐涅茲指出,行竊手法顯示出「高度專業」,竊賊對展廳布局與警報系統「掌握得非常精確」。文化部長達蒂也坦言,此案將迫使政府重新檢討全國文化機構的安保體系。
官方與輿論反應
總統艾曼紐・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羅浮宮不只是法國的驕傲,更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這場攻擊是對我們歷史的侮辱,兇手必將被繩之以法。」
法國文化部與內政部隨後召開聯合記者會,宣布已成立專案小組,並要求各大博物館、藝廊立即強化安保措施。
法國媒體形容這起竊案為「四分鐘的劫案」(le casse de quatre minutes),是自 2019 年德勒斯登「綠穹珍寶館」竊案以來,歐洲最嚴重的文化財失竊事件。英國《衛報》評論:「即便是全球最著名、安保最嚴密的博物館,也難逃人為漏洞的考驗。」
失竊珠寶的價值與意義
雖然法國官方尚未公布具體損失金額,但根據羅浮宮保險資料與珠寶專家估算,被竊藏品市值可能超過 1 億歐元。不過文化部長強調,「真正無法計算的,是這些文物的歷史與象徵價值」。
「阿波羅長廊」是羅浮宮最具代表性的展廳之一,除收藏王室珠寶外,亦陳列「攝政鑽石」(Regent Diamond)與法國歷代王冠。它象徵法國藝術、工藝與權力的傳承,也是遊客最常駐足的展區。如今展櫃破碎、展廳封鎖,對法國文化界而言無異於一次重擊。
對於法國而言,這不僅是一場刑事案件,更是一場文化遺產的保衛戰。未來若不能有效回收被盜藏品或加強防護,恐將對國際社會展示其作為全球文化守護者的信譽造成衝擊。
國際關注與後續行動
這起竊案引發全球震驚。德國、義大利、英國等國的博物館紛紛表達關切,並主動提供技術協助。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A)表示,將協助歐洲博物館共享被竊珠寶的鑑識資料,以防流入黑市。
法國警方已透過國際刑警向珠寶交易市場與拍賣行發布警示,要求留意任何可疑的祖母綠或藍寶石首飾。文化遺產專家安娜・布朗(Anna Braun)指出:「這起案件提醒世人,文化遺產的安全不僅仰賴科技與警衛,更需要完善的行政制度與透明的監管。」

於羅浮宮發生的珠寶盜竊案,以驚人的專業性、極短的作案時間與針對性目標,成為近年文化財盜竊史上罕見的重大事件。儘管尚未完全瞭解所有細節,已有足夠證據顯示這是一場規模龐大且預謀周密的行動。
截至目前,九件失竊珠寶中僅一件皇后后冠尋獲,其餘仍下落不明。巴黎警方持續追查中,羅浮宮部分展廳暫時封閉,以加強安全整修。隨著調查展開,世界將關注:這些具備歷史意義的珠寶是否能順利回歸,以及博物館界與政府如何從此次教訓中汲取防禦力。
延伸閱讀|偷畫賊與現實中美術館的竊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