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藝聞摘要:佳士得官網遭駭客攻擊、「藝+巴黎」更名為「巴塞爾藝術展巴黎展會」10月移師巴黎大皇宮、激浪派藝術家Ben Vautier逝世享壽88歲、蘇富比倫敦傳將裁員約50人、Axel Wieder將成為柏林雙年展新任總監、法國文化部長籲破壞畫作的抗爭行動應發起刑事政策

藝聞摘要:佳士得官網遭駭客攻擊、「藝+巴黎」更名為「巴塞爾藝術展巴黎展會」10月移師巴黎大皇宮、激浪派藝術家Ben Vautier逝世享壽88歲、蘇富比倫敦傳將裁員約50人、Axel Wieder將成為柏林雙年展新任總監、法國文化部長籲破壞畫作的抗爭行動應發起刑事政策

Fortnight Digest 2024.05.27-06.10

典藏ARTouch雙週藝聞:佳士得官網遭駭客攻擊、資安問題浮上檯面;「藝+巴黎」更名為「巴塞爾藝術展巴黎展會」10月移師巴黎大皇宮;激浪派藝術家Ben Vautier逝世享壽88歲;蘇富比倫敦傳將裁員約50人;Axel Wieder將成為柏林雙年展新任總監;法國文化部長籲破壞畫作的抗爭行動應發起刑事政策

佳士得官網遭駭、資安問題浮上檯面

甫於5月落幕的佳士得(Christie’s)紐約「20世紀及21世紀藝術」系列拍賣會(5月14日至18日)最終交出總成交額6.4億美元的成績單,為2024開市買氣低迷的全球藝術市場注入強心針。然而就在本季紐約拍賣會前夕,佳士得官方網站遭到駭客攻擊,此後十天佳士得官網陷入全面癱瘓,被迫架設臨時網站應急;採取此次攻擊行動的駭客集團「RansomHub」亦聲稱已掌握至少50萬名客戶個資,引起全球藝術界與收藏家人心惶惶。

事發之初,佳士得CEO施俊安(Guillaume Cerutti)以「資安事故」(technology security incident)形容本次駭客攻擊事件,並未針對客戶個資疑似遭竊一事多做說明。而整起事看似也並未影響高淨值藏家與佳士得之間的信任關係,因為在紐約拍賣會上,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花》(Flowers,1964)仍然以高於最高預估價的成交價3,548萬美元領銜本季20世紀藝術晚間拍賣會,該場拍賣會最終以4.13億美元的成績落幕,高於去年同場拍賣會的3.28億美元。

未料,正當外界以為風波平息之際,RansomHub於27日在暗網上發文聲稱已掌握佳士得客戶個資,並曝光帶有客戶姓名、出生年月日和國籍等等私人資訊的「樣本」,據《紐約時報》報導,該集團在文中寫道,「我們試圖與他們(佳士得)達成合理的解決方案,但他們在中途停止了溝通。」並附上倒數計時,威脅如果談判破裂,將於6月初公開所有資訊。同日,佳士得發言人Jessica Stanley在聲明中證實,經過調查確實有未經授權的第三方存取佳士得內部網路,也有部分客戶的個資遭到駭客竊取,但除此之外,並沒有證據顯示有任何客戶的財務交易紀錄外流。

至於遭竊的個資具體為何?發言人進一步說明,這些個資出自於身分證明文件,例如護照和駕照,這些文件是佳士得基於相關規定,用於客戶身分確認所保存下來的,並強調「沒有任何證件照、簽名、電子信箱地址或電話號碼遭竊取。」目前該起案件已交由美國聯邦調查局和英國警方進行調查。

《衛報》(The Guardian)指出,試圖威脅敲詐佳士得的RansomHub,是30個為避免被執法機構追蹤逮捕,而不斷更改名稱和隸屬關係的網路犯罪集團之一,這些集團主要來自俄羅斯或前蘇聯地區。近期RansomHub也動作頻頻,接連在全球犯下多起駭客攻擊,除了國際拍賣龍頭佳士得、美國醫療集團Change Healthcare,連臺灣電腦設備廠藍天電腦(Clevo)也遭到駭客入侵,引起各界高度關注。

參考資料

The Guardian,〈Christie’s website hack shows how art world has become target for cybercrime〉,Edward Helmore,June 1, 2024。

artprice.com,〈Well over a billion dollars hammered at New York’s sales〉,May 31, 2024。

Zachary Small,〈After Hack, Christie’s Gives Details of Compromised Client Data〉,The New York Times,May 30, 2024。

Artnet,〈Hackers Are Now Offering Christie’s Client Data for Auction〉,Brian Boucher,May 31, 2024。

iThome,〈資安日報,6月7日,勒索軟體駭客RansomHub聲稱入侵老牌筆電製造廠藍天電腦,引起國際資安媒體高度關注〉,周峻佑,2024年6月7日。

iThome,〈【資安日報】5月29日,精品拍賣業者佳士得遭到勒索軟體駭客組織RansomHub攻擊,50萬筆客戶個資可能外流〉,周峻佑,2024年5月29日。


「藝+巴黎」更名為「巴塞爾藝術展巴黎展會」,10月移師巴黎大皇宮

「藝+巴黎:由巴塞爾藝術展呈獻」(Paris+ par Art Basel)展會日前宣布將正式改名為「巴塞爾藝術展巴黎展會」(Art Basel Paris),並於10月18日至20日移師至具標誌性且歷史悠久的「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舉行(貴賓預展為10月16日及17日)。成為巴黎大皇宮為了迎接今年夏季「2024巴黎奧運」(Paris 2024)的到來,歷時三年、斥資五億美金進行首次全面翻新、修復後,第一個在此舉行的藝術博覽會。

巴黎大皇宮始建於1900年巴黎萬國博覽會,以其壯觀的大廳和玻璃穹頂聞名於世,長久以來,無數體育賽事和藝術活動在此舉行,每年造訪遊客超過兩百萬名。而在巴塞爾藝術展進軍巴黎前,此處原是「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Foire Internationale d’Art Contemporain,FIAC)固定使用近半世紀的展會場地。如今,修復重啟的巴黎大皇宮除了將作為本屆奧運會和帕奧會的賽事場地之一,也將持續履行與巴塞爾藝術展及其母公司MCH集團自2022年起所簽訂的七年合作協議,成為往後幾年巴黎展會的主展區。巴黎大皇宮預計於2025年春季正式對外開放。

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圖片由Matthieu Croizier為巴塞爾藝術展拍攝。

此次更名決定是與法國文化部長Rachida Dati達成共識,並經由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與法國當地合作夥伴及相關單位的廣泛諮詢後而定,包括法國文化部、巴黎市政府、巴黎大皇宮及其營運集團,與數間巴黎當地藝廊。同時,今年來自巴黎的參展藝廊比例也將再次達到全體參展單位的三分之一以上,共計來自42個國家及地區共194間藝廊,其中包括51間首次參展的藝廊以及64間於法國設有展覽空間的藝廊。

展會方表示,全新的名稱體現了巴塞爾藝術展對這座城市及其充滿活力的文化生態所立下的堅定承諾。透過巴塞爾藝術展這個全球品牌的影響力,巴黎展會將成為法國文化界的橋樑,並融入這裡獨特的文化生態,打造一個全城歡聚的旗艦展會,在法國及全世界內進一步擴展其聲量。

本屆盛會將迎來全新展區「藝新領異」(Premise),特別專注於引人注目卻鮮為人知的藝術實踐,希望為那些挑戰傳統藝術史正典的作品提供舞台。屆時將展示9件具高度個性化的作品,包括創作於1900年之前的作品,以此呼應展會旨在推動更具包容性的藝術史標準。此外,今年也規劃全新項目「Oh La La!」,於公眾展期18日至19日,由受邀參展畫廊於展位上呈現珍稀作品,為後半段的展會注入活力。

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圖片由Matthieu Croizier為巴塞爾藝術展拍攝。

2024巴塞爾藝術展巴黎展會(Art Basel Paris)

貴賓時段(憑邀出席)

10月16日(星期三)上午10時至晚上8時
10月17日(星期四)上午11時至下午3時

開幕之夜(憑開幕之夜門票或邀請函出席)

10月17日(星期四)下午3時至晚上8時

公眾時段(憑門票或邀請函出席)

10月18日(星期五)上午11時至晚上7時
10月19日(星期六)上午11時至晚上7時
10月20日(星期日)上午11時至晚上7時


「一切都是藝術」,激浪派藝術家Ben Vautier逝世,享壽88歲

法國激浪派藝術家班.沃蒂爾(Benjamin Vautier)於歐洲時間6月5日,被發現逝世於法國尼斯家中,距離其妻子因中風離世相隔不到一天,享壽88歲。

班.沃蒂爾,1935年出生於義大利那不勒斯,為激浪派(Fluxus)代表藝術家之一,其著名宣言為:「一切都是藝術」(Everything is Art)。童年時期的沃蒂爾,由於不擅學業便在當地書店工作。他曾表示,自己對藝術的第一次重要經歷不是在博物館或畫廊,而是在書店。他會剪下自己喜歡的書的一部分,然後回到家裡將它們拼貼在一起。

1960年代,沃蒂爾受喬治.麥素納斯 (George Maciunas)影響成為激浪派(Fluxus)一員,激浪派為1960年代至1970年代間活躍於國際間的激進文藝流派,受達達主義(Dadaism)影響,強調概念的重要性大於成品,致力於模糊日常生活與藝術創作之間的界限,代表藝術家包括錄像藝術之父白南準(Nam June Paik)。1963年,沃蒂爾在尼斯組織了一場激浪音樂節,曾邀請白南準、班傑明.帕特森(Benjamin Patterson)於現場表演,目的在將舞台上的表演帶入生活本身。

1972年的卡塞爾文獻展(Documenta),沃蒂爾在弗利德利希安農博物館(Fridericianum)上方懸掛了一面巨大的橫幅,上面寫著「Kunst ist überflüssig」,即「藝術是多餘的」;他另一件著名的作品是《班的商店》(Le magasin de Ben,1958-1973)。1958年,沃蒂爾在尼斯開設了一間商店「Le Magasin」販售相機、唱片等。1974年,他將其拆除並搬到博物館中。這間店曾吸引了來自不同背景的藝術家造訪,包括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和馬歇爾.雷斯(Martial Raysse)。沃蒂爾透過大量物品的堆積,並用樸素筆跡在牆壁、黑板和物體上寫滿文字,將店鋪化為一個不斷演變的雕塑,並稱其為「N’importe quoi」(任何東西)。此作目前收藏於法國龐畢度中心(Centre Georges-Pompidou)展出

沃蒂爾曾經告訴策展人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 (Hans Ulrich Obrist),「我對藝術的定義是:令人震驚、令人震驚、激怒或做你自己、新穎、創造。 」法國文化部長拉希達・達蒂(Rachida Dati )則在個人社群媒體中寫道:「沃蒂爾幽默、時而諷刺的作品影響了幾代人,我們將非常懷念他的自由精神,他的藝術將繼續讓法國在全世界閃耀。」

法國激浪派藝術家班.沃蒂爾,2023。攝影/CLEMENT MAHOUDEAU/AFP,VIA GETTY IMAGES

蘇富比拍賣行倫敦辦事處傳將裁員約50人

日前,蘇富比拍賣行(Sotheby’s)倫敦辦事處傳出將裁員約50人。據《The Art Newspaper》報導,內部匿名消息人士透露,蘇富比倫敦正考慮裁員以提高利潤,而紐約和其他歐洲辦事處的員工受到的影響則較小。然而,蘇富比發言人則向Artnet表示,目前尚未就潛在裁員規模或受影響職位做出任何決定。「倫敦現在是,將來也將繼續是蘇富比在歐洲最大、最重要的銷售、展覽和人才中心,也是我們在全球的第二大銷售地。」

2019年,擁有法國和以色列雙國籍,跨國電信與媒體集團Altice Europe的創始人暨董事會執行主席派翠克.德拉希(Patrick Drahi)以37億美元收購了蘇富比拍賣行及其現存債務,並將其私有化。有傳言稱,他曾考慮在2021年蘇富比創銷售紀錄後進行首次公開募股,但目前尚未實現。而據Artnet報導,近年來德拉希有意再次將蘇富比拍賣行上市。

延伸閱讀|蘇富比以37億美元易主,由法國電信巨擘派翠克.德拉希(Patrick Drahi)買下

在蘇富比倫敦裁員消息傳出之前,據《The Art Newspaper》報導,上個月蘇富比曾宣布其貸款部門蘇富比金融服務 (SFS) ,計畫透過推出一種新的金融證券籌集約 7 億美元,該證券的正式名稱為蘇富比「ArtFi Master Trust」系列。蘇富比發言人則表示,證券化將允許外界對 SFS 進行進一步投資,與拍賣行的資產負債或其所有者德拉希持有的其他企業資產債務無關。

蘇富比歐洲主席兼印象派和現代藝術全球負責人海倫娜紐曼 (Helena Newman) 在倫敦講台上發言。 Ⓒ Sotheby’s

阿克塞爾・維德將成為柏林雙年展新任總監

前卑爾根美術館館長阿克塞爾・維德(Axel Wieder)將成為柏林雙年展當代藝術的新任總監。由卡塔琳娜・格羅斯(Katharina Grosse)主持的遴選委員會於2024年4月22日一致決定由維德接任加布里埃爾・霍恩(Gabriele Horn)的職位。維德將於2024年8月1日上任,從那時起開始為第13屆柏林雙年展的準備工作,該展覽將由扎莎・科拉(Zasha Colah)策劃,並於2025年夏季舉行。

維德表示「柏林雙年展是全球最傑出的當代藝術實驗平台之一——它將帶來新的策展方式和藝術觀點,同時保持其批判的立場。我非常期待能夠延續這些傳統以及霍恩的貢獻,包括她對文化政策的敏銳洞察。對我來說,讓雙年展繼續向城市社會開放、發展合作關係,並重新定義其作為藝術中心的柏林之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在此過程中,雙年展的未來型態將會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我們也將為其投入實質性的辯論和對話。」

阿克塞爾・維德在柏林洪堡大學和科隆大學學習藝術史和文化研究。他自2018年以來一直擔任卑爾根美術館(Bergen Kunsthall)館長,與他的團隊一起製作了許多廣受好評、既國際化又根植於在地的跨學科計畫,涵蓋了展覽、現場活動等。在此之前,維德亦曾任斯德哥爾摩瑞典當代藝術基金會(Index)館長(2014-2018),以及布里斯托Arnolfini藝術中心的項目總監(2012-2014)。2010至2011年間,他負責紐約歌德學院Ludlow 38的項目,在2007至2010年擔任斯圖加特藝術家之家藝術總監。並活躍於在雜誌和文集上發表文章。

維德關注展覽歷史和理論、建築與社會空間以及政治表現的問題。在他的推動下成功地擴大了藝術機構的工作範圍,使其成為開放的空間,在卑爾根美術館可以展示與社會其他領域相關的藝術,包容不同的實踐和話語。在他的領導下,卑爾根美術館的計畫也吸引了不少新的觀眾。Joar Nango的展覽甚至被評為2020年挪威最佳展覽。

阿克塞爾・維德將成為柏林雙年展新任總監,攝影/Josephine Van De Walle。

法國文化部長籲破壞畫作的抗爭行動應發起刑事政策

一名氣候抗爭者於6月1日在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用大型貼紙覆蓋了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1873年的畫作《阿讓特伊的罌粟花》,法國文化部長拉希達・達蒂(Rachida Dati)在X(推特)上回應,呼籲制定新的法律來懲罰氣候坑爭者。「這種由犯罪分子進行的藝術破壞行為是無法以任何方式辯護的。它必須停止!我已聯絡司法部長,要求實施文化的新型犯罪行為的刑事政策!」

莫內的畫作《阿讓特伊的罌粟花》目前正在博物館的展覽「巴黎1874:發明印象派」中展出。抗議組織「糧食回應」(Riposte Alimentaire)在X上指稱若「到時未採取激進措施來阻止氣候變化」,該畫像即預言了2100年同一片罌粟花田的「噩夢」版本。」事實上,這個環保組織在歐洲各個博物館的藝術品前,為倡導應對氣候危機,進行了多次高調且具破壞性的抗議活動。這次在奧賽博物館抗議的氣候活動家,甚至身穿一件印有「+4° 地獄」字樣的白色T恤,取自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2023年報告中描述的,如果全球氣溫上升4攝氏度,嚴重的氣候災害將會顯著增加。

奧賽博物館的發言人表示這幅畫在經過修復師的檢查和處理後,已重新展出,展覽也重新開放。「這名活動家被逮捕並被警方拘留至昨日,隨後被臨時釋放;她將於7月2日由法院審判。」

一名氣候抗爭者於6月1日在奧賽博物館用大型貼紙覆蓋莫內1873年的畫作,圖片來源:X。
ARTouch編輯部( 160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