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當代藝術拍賣市場全球總結:百萬美元區間交易量下降,交易頻率創新高
在相當熱絡的超當代藝術市場(40歲以下的藝術家)中,交易量比疫情前增加了30%。2023年上半年,有超過4,500件年輕...
日本美術的王道:東博特展「大和繪─薪火相傳的王朝之美」
「日本美術的王道!」「日本美術教科書名品匯集!」打著響亮的名號,東京國立博物館2023年度歲末大展「大和繪─薪火相傳的王...
如何立足「小世界」,以新方法來叩問大問題? 專訪2023台北雙年展策展團隊
本屆台北雙年展主題「小世界」於半年多前公佈以來,我們不難感受到這將是一次與往屆不同的雙年展:並不訴諸完整的理論或是宏大的...
【聚焦花東創作社群新網絡】園區流標了,然後呢?文化中介組織如何救花創?
生美基金會、原文會與文化部影視司進駐花創意味著一個現象:自2000年代啟動的文創產業園區,作為產業進駐閒置古蹟的文化產業...
「跨域」的激進挑戰,專訪2023 Camping Asia策展人林人中,與藝術家《我是紅》萬吉魯.卡穆尤、《迷幻長日》西蒙.梅爾
從「跨域」的精神,仔細推敲這次邀請的藝術家們,會發現他們大多都具有跨文化、跨領域的身分背景。印尼行為藝術家麥拉蒂.蘇若道...
馬凌畫廊十二載:變與不變
一提起馬凌畫廊,某種「空間感」油然而生。這「空間」既是畫廊本身經歷不同變遷與新生的物理性空間,是畫廊所在地香港所代表的典...
【聚焦花東創作社群新網絡】花東藝文空間,抽樣與現況 (2016-2023)
約莫在2016年之後,花東各地逐漸誕生零星的藝術空間。從純藝術、當代工藝、駐村空間、劇場到不同於博物館展示範疇的文物館,...
【異評專欄】台北藝博:歷史、潮流,實驗以及核心價值,而立之年的反思回顧
從而立之年的角度上看本次的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簡稱台北藝博),那麼或許真正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歷史的、...
【聚焦花東創作社群新網絡】重航海洋的文化行動——造船作為一種方法
近期在東海岸,「航海」引發了很大的連結能量,眾多創作者或實踐者開始進行造船與航海的文化行動。本篇採訪了「南島・台東隊」參...
內藤湖南與北宋繪畫:從觀察、文獻到題跋
辛亥革命前夕的宣統二年(1910),京都帝國大學的內藤湖南與同事狩野直喜、小川琢治、富岡謙藏等一同前往北京進行敦煌文獻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