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臺藝大有章藝術博物館新建工程無限期停擺引藝文界關注,學生會提三點呼籲校方說明

臺藝大有章藝術博物館新建工程無限期停擺引藝文界關注,學生會提三點呼籲校方說明

臺藝大學生會在貼文中指出,校方以有章博物館興建需8.7億元將導致校務基金負擔過重、無法償還鉅額貸款為由,於去年12月26日校務會議表決取消已經完成細部規劃僅差發包的美術館興建計畫,功虧一簣。而這項決議再次引發臺藝大學生對教學用地嚴重不足、甚至對校方落實《大學法》之狀況的疑慮。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催生近20年的有章藝術博物館,傳出在今年的校務會議中決議「無限期終止有章藝術博物館(簡稱「有章博物館」)新建工程」,在臺藝大學生會臉書粉絲專頁於昨(2)日公開發布相關訊息後,隨即在社群上引發藝文界的關注,臺藝大校友社團「台藝人請進:D」也再掀論戰。典藏團隊也於今日去電有章博物館,截至報導發布前尚無收到回應。而臺藝大學生會則由會長代表受訪。

有章藝術博物館,傳出在今年的校務會議中決議「無限期終止有章藝術博物館(簡稱「有章博物館」)新建工程」。(取自臺藝大學生會臉書粉絲專頁)

校務基金負擔過重是終止新建工程的真正原因?

臺藝大學生會在貼文中指出,因「112-1校務會議決議,無限期終止有章藝術博物館興建計畫。」校方未來除了需在前置作業已完成、即將正式發包的現在,與建築師處理解約問題之外,更必須歸還廖有章家屬一億元的善款。「校方以有章博物館興建需8.7億元將導致校務基金負擔過重、無法償還鉅額貸款為由,於112/12/26校務會議表決取消已經完成細部規劃僅差發包的美術館興建計畫,功虧一簣。」

然而,根據臺藝大預算概要來看,每年臺藝大約有11億的經常門預算,113年「期末可用資金預測」也有18億,並無明顯負擔問題,也因此令反對停止有章新建工程的臺藝大師生認為,校務基金負擔過重並非是中止的真正原因。

針對此議題,學生會提出聲明:

本校歷史悠久,校地狹小。急需立即拓展校內容積與建築量體,以確保學生學習品質。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學生長期使用北側校區藝術聚落、二校區藝廊、教研大樓展覽廳等空間展出系班展、系展、畢業展等各式展覽。這些展覽空間破碎、場地已無法負荷當代藝術之展覽呈現,展覽空間不敷使用。無法容納美術館典藏、研究、教育、展示等四大功能。過去校方籌劃興建有章藝術博物館新館立意良善。

有章博物館為臺藝大2004年成立的大學美術館,2008年正式開館營運,並且於2011年由廖有章家屬捐贈新臺幣一億元贊助有章博物館,為感念其貢獻,故名為「有章藝術博物館」,是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成立關渡美術館落成後,第二間成立的大學藝術博物館。

有章博物館甫落成便邀請曾任職於法國臺灣文化中心的潘台芳,擔任有章博物館之研究員,引進國際展覽與外國藝術家交流。而後臺藝大依1984年以新台幣三億元向當時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取得有償撥用省學產地3.66公頃,回收校地使用,但是由於查估、核發地上物以及農林作物等補償問題延宕多年,無法全數收回並整修。(註)當時將北區的逐步收回的校地,規劃為有章藝術博物館使用,再整修成為九單藝術聚落以及北區藝術聚落,逐漸擴大展場空間。

2016年以後,有章藝術博物館舉辦「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嘗試引進外國策展人,並加以雙年展大型製作的手法,吸引觀眾對於當代藝術的注意。而在2023年5月臺藝大選出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教授鐘世凱擔任新任校長、前校長陳志誠於八月卸任之後,「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也隨即於2023年停辦。劉德⽣進一步指出,在2024年的校務基金的運作中,也已無雙年展之名。

有章博物館2021年所引起的軒然大波的「有章博物館拆除事件」,係因由1967年落成的校內行政大樓所改建的本館,基於建築老舊與結構安全不符合現行法規標準的問題,而決議拆除。當時校友們發起聯署搶救,讓有章博物館避免拆除重建,而負責有章新館興建的團隊建築師廖偉立亦撰文回應,因館舍地下室需要完整的典藏空間,不得不把舊建築轉化,「把舊舘的磚、木框回收,融合到新館」。

學生對於臺藝大落實《大學法》與校園民主化感到疑慮

「既然校方以決議要無限期中止館舍的新建計畫,那替代方案又為何?多出來的錢要用來做什麼?」新上任的校方大舉撙節政策,預算被開刀最嚴重者就屬有章博物館。而除了新建工程終止、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取消之外,臺藝大第二校區正式歸屬國有後也無購地規劃、北區藝術聚落也有部分開始閒置,使原先校地嚴重不足的問題雪上加霜。

學生會進一步提出三點呼籲:(一)保障、新增視覺藝術領域系所學生展覽空間。(二)訂定美術館興建計畫修正時程表。(三)明確說明取消興建後校務基金之運用。臺藝大學生會會長劉德⽣接受典藏團隊採訪時表示,校務輪替之後的政治因素,已經具體影響臺藝大學生們的權益。除此之外,校長先開「高層會議」(校長加上學院院長)、卻在校務會議前的通知程序中架空美術學院老師與學生代表,也讓學生們對臺藝大之於《大學法》的落實狀況出現疑問。

臺藝大學生會會長劉德⽣說明,學生會發出貼文,是為了落實大學民主化,希望讓臺藝大學生知道校務會議的決議對學校資源使用權的影響。「校務會議也讓不少美術學院的老師納悶,為何在會前沒有收到相關的會議手冊?不僅如此,學生代表也沒有任何資源,需要自行注意校務期程,向主辦的秘書室索取會議手冊,更因『會前會』而使校務會議代表形同虛設。」這與《大學法》第三章第15條第1項之法規內容「大學設校務會議,議決校務重大事項,以校長、副校長、教師代表、學術與行政主管、研究人員代表、職員代表、學生代表及其他有關人員代表組織之。」有著資訊不對等、員額數不對等的疑慮。

劉德⽣認為,2021年到2022年起有臺藝大師生對新館工程反感,原因在於對學校的不信任所造成, 學校沒有清楚提出相關的營運計畫書與各系所師生充分討論,或是解釋校務基金的運用是否可以支持工程。然而,新上任的校方卻也並未改善這樣的問題,甚至學生空間不足的狀況,更甚以往。「過往北側聚落的展場幾乎是年年滿檔,排滿了研究生的畢業個展,甚至難以消化展覽需求。」現在的行政單位上任之後因為一些變動,甚至造成部分閒置的弔詭狀態。

劉德生表示,希望大家能繼續關心臺藝大與有章博物館的未來。將來也不排除在校內舉辦討論會、甚至連署,「讓臺藝大有機會針對這樣重要議題公開討論,不只有章博物館,更包括其他與學生權益有關的問題。」

劉德生表示,希望大家能繼續關心臺藝大與有章博物館的未來。將來也不排除在校內舉辦討論會、甚至連署。(本刊資料室)

註 守護臺藝 還我校地《總整理篇》2010/05/11更新〉,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友聯絡中心臉書專頁。

責任編輯:陳晞

陳晞(Sid Chen)( 124篇 )

藝評書寫與研究者,現為典藏雜誌社(《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社群暨企劃主編、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AICA Taiwan)理事。目前關注異質性的創作與勞動,長期研究繪畫性與敘事性等命題,對於另類文化和視覺語言的迷因混種亦深感興趣。文章散見於《典藏ARTouch》、《CLABO實驗波》、《端傳媒》、《非池中藝術網》、《Fliper》、《ARTSPIRE》、《500輯》、《藝術認證》、《歷史文物》、《新北美誌》等。

sid@artou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