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藝術

與希望同行,開拓科技藝術前沿:「2024林茲電子藝術節」的臺灣創作者
2024林茲電子藝術節於9月初落幕,今年以「希望——誰將扭轉局勢」為主題,匯集來自全球共1,260位藝術家、科學家與行動...
繆思的對望:展覽「匯聚:從自然到社會的藝術探索」的藝術與科學可能性想像
正是在「科學」與「藝術」對望、共舞的傳統中,蘊含了「匯聚:從自然到社會的藝術探索」國際交流展的可能。展覽中創作者應用跨學...
駭客行動:鄭淑麗的抵抗策略 台新藝術獎國際決審講座側記「WHAT THE HECK 搞什麼」
「第22屆台新藝術獎」頒獎前夕舉辦首場國際決審講座,邀請今年三月甫獲得LG古根漢獎的藝術家鄭淑麗分享自身回應時代變化的創...
眾聲話故宮:19位專家學者給故宮的建言
國立故宮博物院近年來設置有諮詢委員會,聽取外界聲音以集思廣益,然仍有許多可持續精進改善之處。故宮即將於明年迎來百歲,同時...
【23/24】2024全球藝術展覽:歐美
除了回顧現代藝術以外,1970年代蓬勃發展的錄像藝術、表演以及女性運動,也成為2024年的重點。整體而言是半世紀後對於當...
【23/24】2024藝術環境十大趨勢
若從科技的發展軌跡來窺看藝術的發展趨勢,那麼可以說在21世紀各個面向的科技技術發展中,演算法(Algorithm)或許是...
生命本質的探問及想像: 忠泰美術館「未來的生命,未來的你─數位、機器與賽博格」
在當今科技藝術繁盛發展的時代,我們常見作品聚焦於精密技術、演算法和華麗視覺效果,這些成為了藝術作品的亮點。然而,我們也應...
台灣媒體藝術在世界網絡中的聯繫共振,北藝大新媒系「震源」獲邀參展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
「震源(Empicentrum)」始於臺灣人習以為常的自然事件——地震。策展人戴嘉明、王連晟、林晏竹以此為思考的起點,將...
影像的技術與死亡:許哲瑜、陳琬尹「三次哀悼練習」的兩個思考
此次展覽雖也延續和同樣的掃描團隊合作,以數位掃描建造影像場景,不過並不是為了特定角色的生命經驗來作技術使用選擇,而是技術...
探尋虛實世界的真相:「覺旅臺灣」攜近20件科技藝術作品,前進2023林茲電子藝術節
「2023林茲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 Festival 2023)將於9月6日至10日盛大展開。連...